【我的扶貧一包養網心得故事】看不得貧困戶難受 我掏錢為他買保險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作者:李明包養

工作單包養網位:重慶市開州區南門鎮副鎮長

推送單位:重慶市開州網信辦

  召開院壩會

  下村走訪時,只能吃泡面

我叫李明英,是重慶市開州區南門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副鎮長,2014年3月,我被組包養條件織任命為南門鎮三道河村的“第一書記”,從此開始了我的扶貧生涯。

三道河村地處南門鎮東南部,海拔在25包養管道0米至1150米之間。地質結構以丘陵地帶為主,山高坡陡、植被較少,蓄水保水能力較弱,自然條件惡劣。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2188人,村民較少,經濟基礎較差,沒有集體經濟收入。

從“一籌莫展”到“胸中有譜”

三道河村是重慶市級貧困村,上級脫貧目標任務是2017年全面完成整村脫貧銷號,面對時間緊張、減貧人數多等問題,加之我又是第一次接觸扶貧工作,在擔包養金額任三道河村“第一書記”后,我真正感覺到了工作上的壓力。扶貧工作“滿河都是灘”,思緒不清,無從下手,復雜情況讓我一籌莫展。但是我想到既然組織安排我任“第一書記”,就是相信我,我不能讓群眾失望。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從哪些方面推進整村脫貧的同時,又能保證一戶貧困戶也不落下?

在下到村里包養情婦的第一天,我立即召集三道河村兩委班子包養留言板和7個社的社長在村便民服務中心召開專題座談會。大家坐到一起,靜下心來理順扶貧思路,商討脫貧攻堅措施。經過認真仔細的梳理,我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狠抓“12345”的脫貧思路:“1”即建好一個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好一個村級組織陣地(村級公共服包養行情務中心);“2”即實施農村公路主干道整治硬化和農村人畜飲水兩大工程;“3”即改建好危房住房、實施好高山移民、整治好農田水利建設;“4”即完善村衛生室、文化室建設、包養網評價有線電視安裝工程和勞動技能培訓四大社會事業,“5”即發展特色種植業(板栗、油菜、晚熟李)、養殖業(重點扶持貧困戶飼養山羊、肉兔,同時包養支持肉牛、生豬和土種雞鴨飼養)、成立三道河村互助合作扶貧協會、勞務輸出等產業升級工程。我首先對村級班子進行交心談心,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黨支部的戰斗力;同時理順工作思路,找到了工作的著力點,建好了一支隊伍,這讓我對三道河村按時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胸有成竹。

包養網找準“貧根”,對“癥”下藥

2015年7月,我來包養意思到村里6社的冉成超家。當我第一眼看到他家的房屋時,簡直不敢相信還有人住在這種搖搖欲墜的土房里。進到屋里,老冉連忙打招呼:“李書記,快進來坐,我去給您倒水。”老冉的熱情讓我更加感到了身上責任,我問道:“你們家就你一個人嗎?平時都有什么收入來源?”老冉回答說:“現在就老包養兩口相依為命,沒有勞動力了,就靠種點地維持生活。”我把老冉家的情況如實記在了扶貧日志里面。回到鎮里,我聯系民政辦將老冉家納入低保范圍,同時結合危房改造、高山生態移民等政策,幫助老冉家新修了房子。搬遷入住那天,老冉握著我的手熱淚盈眶,他說到:“謝謝李書記,是您讓我們過上幸福生活的,您的恩情,我們永生難忘。”看著老冉家逐步過上了好生活,我開心地笑了:“您老不要謝我,要謝就謝咱們的共產黨包養網,是黨的政策好啊!”

當得知7社的趙永毅家因為母親患重病而導致家里一貧如洗、生活困難的時候,我主動去他家走訪,并自己掏錢為他母包養親買了醫療保險,幫助其享受大病補助政策。1社的易明基家收入低,妻子雖患病但仍有勞動能力,我積極協調鎮環境整治辦,安排其妻子到鎮上做簡單的清潔保潔工作,撐起這個貧困的家庭,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我翻山越嶺、踏遍農家、走訪慰問,鎖定三道河村貧困戶共計79戶311人,詳細了解每一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分析其致貧原因,細化幫扶措施,逐戶建立扶貧臺賬,規劃落實到戶扶持資金10萬元,力求做到找準貧根、分戶施策,對癥下藥、精準幫扶。截止目前,我累計走訪三道河村群眾近包養甜心網300余人次,夜訪20余戶次,召開院壩會20余次,完成日志、臺賬2本。

包養金額解決“三大”難題,村民為我“點贊”

三道河村一直以來就有三大難題:出行難,飲水難,住房難。我提出的“12345”工作思路中的2、3、4主要都是針對基礎設施的,村里只有基礎設施完善了,才能增短期包養強對群眾的“輸血”能力。

一是解決行路難。盡管三道河村在前幾年新修及整修全村村級和社級多條公路,但甜心寶貝包養網全是泥結碎石路面,并且還有多條斷頭路未修通,村內住戶也沒有硬化的人行便道。總體公路路況仍然較差,基本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導致群眾買的東西運進難,賣的東西運出難,增加了生產成本,減少了農民收入,嚴重阻包養網心得包養價格礙了該村經濟發展。俗話說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在得知這些情況后,我積極對接縣里部門要指標和資金,同時動員村民自籌一部分資金,實施村級主干道硬化7.2公里,已于2015年底順利通車。通車的那天,有村民說道:“我以為我這輩子在村里都沒辦法走上水泥路了呢,沒想到這么快就實現了。”

二是解決飲水難。吃水難一直是群眾心頭的老大難,已飲上自來水的住戶也只是靠膠管,沒有飲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僅僅靠極少的山泉水和極不衛生的天池水,有時甚至到幾公里遠的小山溝挑水吃。為了讓村里群眾吃得上水、吃到放心水,我與縣里水務局溝通,整合資金230萬余元,實施安全甜心寶貝包養網飲水工程和集中人飲工程17處,整治山坪塘20口,并安裝自來水管5000余米,讓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放心。

三是解決住房難。雖然全村644戶村民有60%住上了安全寬敞的磚混結構住房;還有40%的土墻住房需要改造,其中最急迫的是居住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邊遠戶、吊腳戶期望得到房屋改造或搬遷。我多次走訪海拔高、住房條件差的貧苦戶,宣傳危房改造和生態扶貧搬遷政策,動員他們利用現在好的政策盡早搬遷,最終,在我誠心幫助下,冉成超包養軟體等41戶居民完成房屋改建和扶貧搬遷,有些自己修建了新房,有些搬進了美麗鄉村集中居住點。

“是李書記幫助我們解決了老大難問題,我們都為她點贊。”聽到村包養網評價民的由衷贊揚,我意識到我的扶貧工作的意義所在。

農村也有“搖錢樹”

三道河村主要農作物是玉米、洋芋、紅苕,靠粗糧維持生計,使得絕大數農戶死守“土地”。雖然這幾年也有不少返鄉創業者,在飼養、種植領域有所發展,但因缺乏市場導向,缺乏龍頭骨包養網干企業帶動,增收渠道十分狹窄。得知這些情況后,我按照提出的“12345”中“5”的思路,積極聯系縣農委,對接農業包養公司,動員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包養目前,已引進永通農業開發公司,貧苦戶將多余土地包養網流轉可以每年拿到分紅,平時又可以到該公司去務農,增加收入。發展晚熟李子300畝、板栗200畝、油菜500畝,生豬、肉牛等養殖場正在籌建中。正積極籌備成立三道河村互助合作扶貧協會,用于村民發展產業項目提供資金,互幫互助。

三道河村的產業從無到有,產業規模從小到大,產業發展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村民都感慨道:“原來農村也有“搖錢樹”,不用出去打工包養甜心網,在村里就能掙到錢,既照顧了家庭,又脫貧致了富。”

在接包養app下來的日子里,我包養女人包養網嚴格按照幫助貧困戶解決“八難”、貧困村實現“八有”的脫貧標準,繼續以實際行動履行“第一書記”的神圣職責,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三道河村的群眾脫貧致富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確保在2017年如期完成整村脫貧銷號的光榮任務!

(文中貧困戶姓名均為化名)

(投稿郵箱:fupinstory@163.com)

(活動官網:http://www.cq.xinhuanet.com/2016/wdfpgszwds/index.htm)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