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一包養網走基層】30載車票人生——見證中國鐵路新速度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包養管道

北京南站某一售票窗口內,一位售票員與乘客通過窗口底部的凹槽傳遞乘客購買的火車票及證件。中國網實習記者 韓依 攝

上世紀80年代的火車站售票窗口,總是站滿裹著被子、拎著小板凳排隊買票的人,年前的日子更是摩肩接踵。排隊買票,仿佛是踏上回家之路的一場必經“修行”。

如今包養,旅客們在互聯網包養軟體上動動手指,幾分鐘便可買到一張車票。這樣的變化讓有著33年售票經歷的北京南站售票車間副主任康順興感慨萬千。

80年代的硬板票、90年代的軟紙票、21世紀的磁制票……康順興親歷了一代代火車票的更迭變遷,更見證了中國鐵路運輸的高速發展。

包養網

北京南站,售票車間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的第一代硬紙板制火車票。中國網實習記者包養 韓依 攝

80年代:只聞其聲 不見其人

1985年,包養網康順興復員后,成為北京火車站的一名售票員。在康順興的記憶中,當時售票準備工作極為繁復。

每天開始售票前,康順興需要核對“當天停運列車、開行列車的車次、車號、票種”等信息。“那包養網VIP個時候經常賣的車票要進行請領,一捆是100張,通常領30捆。售票員需要把這3000張車票的總賬算好,寫在指定的單子上。”康順興對中國網記者說。

包養站長

同時,售票員還要把車票捋順,領款的數額點包養清,準備工作完成后,才能開始售票。

算盤、出票工具、票據柜是80年代售票包養員的“標配”。每次售票時中間都隔著厚厚的木板,售票員與旅客之間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售票員能看到的,是從小小的孔洞里伸進來的一只只焦急買票的手。

“因為都是現金結算,所以會打一手好算盤也成為了售票員的必備技能。”康順興說。

在賣票過程中,“老售票們”也逐漸總結出一些經驗,例如改簽時,為了避免拿錯票,就會在旅客手上蓋戳標記。

“第一代車票是硬板票。業務非常嫻熟的售票員,一天最多能賣三四百張包養車票。”康順包養行情興說。

北京南站某一售票車間,售票員們在窗明幾凈的售票間中忙碌的工作著。中國網實習記者 韓依 攝包養網

90年代:急旅客所急 想旅客所想

90年代,火車站開啟了局域網并采用計算機售票,實現了碳帶打印。原本只有票價、日期和坐席號的常備票,變成了涵蓋日期、車次、席別、票價和有短期包養效期且不需要貼票號的軟紙票。

售票員的裝備也簡化成了計算機和驗鈔機,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售票員坐在明亮的售票大廳,與旅客只隔著一層玻璃,拉近了彼此的包養網站距離。

那時候,快速列車已實現時速140公里。春運出行的旅客多為農民工和外出旅行的游客,車站外搭包養網心得起一包養排排的臨時售票包養廳,每天零點開始發售車票。1000多個機子同時運轉,旅客依舊排著隊。即便這樣,排在第一的旅客也未必能包養網VIP買到想要的車票。

一次,火車票發售后,沒有買到票的旅客都已散去,仍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久久不愿離去。這位老人告訴康順興,是為自己懷孕7個月的女兒買一張去上海的臥鋪票。已經連排三天沒有買到票的老人很是苦惱,竟越說越激動,拿個小板凳坐下嚷著“不解決就不走了”。

“大媽,天太冷您早點回吧,之后我盡量幫您留意有沒有退票。您給我留一號碼,一有包養價格ptt信兒我準給您打電話。”面對老人的強硬態度,康順興耐心地想出解決辦法。

之后,康順興一直把這件事記在心里。終于有一天,一張去往上海的下鋪票被退回。接到通知的老人很是感動,隔天就為康順興送來了一面“急旅客所急 想旅客所想”的錦旗。

“誰還沒有甜心寶貝包養網個犯難的時候,能幫一把就盡量幫。”現在回想起來,康順興依然忘不了老人的真誠樣子。

  北京南站,一包養俱樂部輛復興號等待發車。中國網實習記者 韓依 攝

21世紀:網絡購票見證中國鐵路新速度

2008年,隨著中國進入高鐵時代,藍色磁制車票開始廣泛使用。實名制驗證驗票的實施,自助購票設備的普及,網絡購票的興起,讓康順興覺得中國鐵路近包養網比較十年的飛速發展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

2017年9月,京滬高鐵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后,“復興號”按時速350公里正式上線運營,康師傅關于鐵包養網路的速度記憶再次被刷新。

“1984年,我從南京來北京,1200公里的路程走了22個小時。如今復興號的開通,只要3個多小時包養網就能到達,當年的我做夢都沒想過。”康順興說。

在中國留學的蘇丹旅客Toby看來,中國高鐵不僅速度快,包養而且環境舒適。在北京包養俱樂部工作,家在云包養網心得南的陳女士也告訴中國網記者:“以前坐火車回云南最快也要33個小時。自從2016年京昆高鐵開通后,乘坐高鐵回家只需不到12個小時,切身的感受到中國的鐵路發展。”

又一年春運已開始,如今的售票員也不僅包養情婦是在窗口售票,短期包養還有分配在維護自動售票機、總賬、收款處、換零款等工作崗位。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34個年頭,多年來,我親眼見證著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從硬板車票到電子客票,從綠皮車到復興號,真正實現了‘千里京滬一日還’的中國鐵路新速度。”康順興說。

(文字/尚陽 時萌萌 策劃/尚陽包養站長 吳佳潼 攝像/吳佳潼 董常芳 劉趁 宋桉柢 攝影/韓依 剪輯/吳佳潼包養甜心網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