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廖奶奶的咸鴨蛋致富”流油”記_新聞中心一包養網站比較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打開淘寶網頁,輸入“廖奶奶家的咸鴨蛋”會彈出很多頁面,“20枚包郵”、“周年慶”、“咸鴨蛋農家手工”等標語顯示在店鋪最醒目位置,網站上的廖秀英正端著一盤腌制好的鴨蛋對著鏡頭微笑。

網絡上的這個鴨蛋紅人就是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86歲村民廖秀英,鄰里街坊都習慣稱她為廖奶奶。抗日戰爭時期,她被參軍的父母從廣東送到包養網江西瑞金包養網避難,父母犧牲后,她在瑞金扎下根來,成為了抗日烈士的后代。

見到廖秀英老人時包養一個月價錢,她正和合作社的社員們一道清洗從養殖包養網戶那里收購回包養來的鴨蛋,這些鴨蛋經包養網心得過清洗、烘干、抹泥、腌制等過程后就可以放到網上銷售,而咸鴨蛋的收入也成為廖奶奶一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過去的日子過得苦,在農村,雞蛋、鴨蛋雖然很常見,但都是奢侈品。只有家里來了客人,農村包養人才舍得買包養、舍得吃。包養網因為交通不便“走不出去”,廖奶奶咸鴨蛋的價格一直很低。

“腌制鴨蛋的手藝也不是一天練成的,包養甜心網慢慢摸索嘗試后就知道了‘秘訣’。夏季農活繁忙時,我都會把腌制好的鴨蛋從缸里面拿出包養網來切開,送給村里幫忙收水稻的街坊。”廖奶奶包養網ppt說。就這樣,廖奶奶咸鴨蛋美味的贊譽在十里八村傳叫開來。

“那時我把腌制好的鴨蛋放在籮筐中提到集市上賣,每天只能賣幾十個,一個月最多也就賣出幾百個,我16歲開始腌制、售賣咸鴨蛋,我從沒想包養網過能在網上賣鴨蛋,而且現在還賣得這樣好!”2015年4月包養網,廖奶奶乘上了電商平臺的快車,在網站上賣起了自己的咸鴨蛋。由于品質獨特,廖奶奶的咸鴨蛋收到消費者的青睞,但隨著銷售成倍增長,問題也出現了,因為咸鴨蛋是從村民那里收購過來的,再加上腌制包養咸鴨蛋的四十多天,貨源跟不上,很多大的訂單廖秀英都不敢接。包養感情當地政府包養網得知這種情況后,2015年12月18日正式注冊成立廖奶奶咸鴨蛋合作社,并采包養取“合作社+電商+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進行以咸鴨蛋為主的農產品銷售。自去年加入村郵樂購以來,包養網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共賣出咸鴨蛋200萬個,月純利潤18萬元。發展貧困戶社員23人,幫助貧困戶年均增收2萬余元。

&nbsp2016年3月廖奶奶接受了電視臺包養網單次的采訪一下子成了“鴨蛋紅人”,咸鴨蛋日銷售量高峰時達到4000多包養個,供不應求。除此之外,按照農業產業化包養網單次發展模式,借包養助廖奶奶咸鴨蛋專業合作社和星源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地政府大力建設蛋鴨、白蓮包養網ppt、果蔬等特色農業基地,加快了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進程,幫助村民一起致富。

據壬田鎮黨委書記劉志斌介紹,包養讓“咸鴨蛋企業”拉動產業發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壬田鎮將廖奶奶咸鴨蛋合作社與精準扶貧對象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結對,讓貧困戶參與土鴨養殖,一方面幫助包養感情貧困戶拓寬致富路包養子,另一方面幫助解決土鴨蛋貨源問題,在政府及郵政公司支持下,免費為貧困戶發放蛋鴨3000包養網ppt只。作為經營實體,合作社還提供勞務就業機會,幫助村民增加收入女大生包養俱樂部

“咱們自己富了不叫富,大家伙都富起來,那才叫富裕。”對于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腌制鴨蛋的秘訣,廖奶奶從不吝嗇的傳給別人,哪包養網怕是包養網dcard陌生人。自己的合作社里有24家貧困戶,怎么讓大家伙一起致富,這也是廖奶奶的心愿。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