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行動】拔窮根 甜心一包養網奔小康 甘肅夏河扶貧不送物資送“觀念”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真正的窮困,很多時候是意識的窮困。在一些地方,因為信息匱乏,思想觀念落后等因素,只能使貧困戶在看似勤勞的重復勞作中原地打轉。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當地政府多地“取經”,將新觀念新技術送到村里,但把選擇權交給貧困戶,充分尊重農牧包養留言板民的意愿,當地干部和致富帶頭人、農牧民平等協商,尋找致富方式,一起拔窮根,奔小康。

讓吾道村:不種青稞種當歸 收入翻了10倍

距離夏河縣城45公里的唐尕昂鄉讓吾道村,雖然土壤包養網dcard肥沃,土包養網車馬費層深厚,但寒冷的氣候和2600多米的海拔只能讓種植青稞成為這里幾乎唯一的選擇。

改變發生在2017年。

夏河縣工會和當地政府請來專業人員,經過土壤氣候調查,發現這里適合中藏藥材育苗和種子繁殖的土地大約有2100多畝,當地政府于是組織村民到甘肅岷縣等中藥材種植地學習。

這一年,讓包養網車馬費吾道村包養甜心網黨支部書記加不老和31戶村民試種了30包養畝當歸,結果很驚喜:平均畝產1500多斤,一斤4.7元,扣除覆膜等成本,一畝地收入近5000多元。

這個賬,大家都會算:原來種青稞,一畝地收包養感情入頂多500元,現在種當歸,收入包養網心得近5000元,收入翻了10倍。于是,在村里推廣種植中藥材變得順理成章。

更意外的是,讓吾道村種植的當歸因品質優包養良頗受中藥材公司歡迎。

在總結去年試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今年村里注冊成立了隆瓦溝綠色原野中藥材種植有限責包養甜心網任公司,入股股民50名,入股金額60萬元,統一在種植基地完成育苗環節,以短期包養保證藥材質量。

  讓吾道村浪沿自然村64歲的村民閏蓮在育苗基地除草

讓吾道村浪沿自然村64歲的村民閏蓮(音)今年也種了一畝當歸,“去年試種的包養網車馬費人都說包養站長收入很好,所包養網心得以也要試一試。”

除了第一次種植當歸,閏蓮還來到育苗基地打工,“主要是拔草,一天100元。”這個活兒她已經干了快一個月了,如果不出意外,下個月她將拿到人生中第一筆務工的收入。

夏河縣唐尕昂鄉黨委書記唐曉文說,今年讓吾道村種植中藥材334畝,帶動119戶農牧戶,其中建檔立卡戶包養女人69戶,爭取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07萬元,農牧民群眾入股65萬元,每年給69戶貧困戶分紅2400元,持續分紅5年。

同時播種、除草、就地勞務輸轉,每年250人次,每人每年可得務工收入1800元,經初步測算,預計2018年中藥材種植收益能達到250萬元。

阿納村:給高原牦牛找了個海外對象 結果很驚喜

在夏河縣牙利吉辦事處阿納村,瑪九才讓做什么,大家都愿意跟包養價格ptt著干,因為他有“致富經”:嫌牛羊價格低,他自己找門路,知道酥油有市場,直接和直銷點聯系……

2011年,瑪九才讓號召本村10戶村民自發成包養網dcard立了阿納扎西牦牛養殖包養網牧民專業合作社,其中有3戶貧困戶,包養金額1戶為低保戶。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社員經濟效益、生活水準得到包養站長了明顯改善。

  瑪九才讓在示范點的牛棚中介紹情況

20甜心寶貝包養網14年甘肅農業大學結合定點幫扶工作,在合作社主持實施“夏河高原奶牛(犏雌牛)繁育及牦牛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示范推廣項目”。

簡單來說,這個項目就是給高原牦牛找一個海外對象。當來自英吉利海峽的娟珊牛與高原牦牛相遇后,他們的后代娟犏牛不僅長得快,體格大,產奶量還是普通牦牛的三倍。

盡管如此,最初,世代養殖牦牛的村里人依然不太能接受這個項目,可瑪九才讓堅持認為來的是專家,得相信科學,“原來的想法不對。”

村民羅藏才讓全家有9口人,由于增收渠道單一、畜群結構不合理,日子過得緊巴巴。這幾年,幫包養感情扶干部先后給他送去了5頭娟犏牛和6頭娟犏雌牛,還在他的牧場上修建了一個標準化養殖暖棚,才使他家的貧困狀況逐步得到改善。

2015年示范點建成,2017年一年包養女人,示范點育肥出欄娟犏牛30頭、娟犏雌牛50頭,實現利潤36.9萬元,戶均收入3.3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如今這里已成為甘南應用娟珊牛細管凍精授配產活娟犏牛的成功包養行情范例。

當浪溝村:背靠熊貓溝 吃上“旅游飯”

從2008年起,村民吉合太輾轉到山東、湖南、山西等地打工,走過這么包養網站多地方,他頗有感觸,“老家的發包養展和去過的那些地方沒法比。”

包養雖然發展水平沒法比,不過對家鄉的風景,他卻很自豪,“家鄉的風景是很多人羨慕的。”吉合太的家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達麥鄉當浪溝村。

藏語中,當浪是熊貓的意思。熊貓溝,景色秀美,動植物資源豐富。

近年來,包養網隨著自駕游的興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到當浪溝村游玩。但對游客來說,這里風景雖包養情婦美但旅游體驗并不太好。

2014年,當地開發了“熊貓溝”景區,并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當浪溝村村容村貌發生大變樣,成了游客旅途中的美景。

當地旅游局鼓勵村民開辦藏家樂,很多人覺得語言不通,不太可行。

吉合太和幾位村民到冶力關等包養網風景區學習當地發展農家樂的經驗,回來后長期包養他將家里的空房騰出來,購置嶄新的家具,改造廚房、衛生間等,開始發展藏家樂,很快,游客就找上門了。

  吉合太家的藏家樂是二星

如今,他家共包養妹有10個床位,被當地旅游局評為二星級藏家樂,游客住宿一晚50元,去年在當地旅游旺季7、8兩月,他賺了近8000塊錢。

當浪溝很多村民都開始開辦藏家樂,達麥鄉黨委書記孟永祥說,2013年,全村47戶,其中精準扶貧戶17戶,如今,15戶已經脫貧,今年剩下的2戶也將靠著“旅游”這碗飯實現脫貧。

(記者 王小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