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包養甜心網社會,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讓全市各族群眾共圓小康夢想”——這是昆明市委、市政府今年包養甜心網向省包養網車馬費委、省政府立下的軍令狀,更是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按照部署,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要在今年在全市率先實現脫貧摘帽,打贏昆明脫貧摘帽攻堅戰的第一仗。這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責任、重大民生工程,祿勸必須打好、打贏、打漂亮,不能有絲毫折扣。
作為昆明市乃至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的先鋒,祿勸還肩負著為全市立起標桿、作出示范、當好榜樣的任務。通過第一個百日會戰的克難攻堅,全縣組織體系不斷健全,特色產業全面發展,增收項目得到落實,農房建設進展順利,基礎設施全面包養網ppt推進,教育扶貧成效顯著,健康扶貧有序開展,結對幫扶全面覆蓋,為全面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轉變思想開好頭起好步 探出路子積累經驗
萬事開頭難,轉變思想最難。祿勸作為全省第一批、昆明市首家脫貧摘帽縣,沒有經驗,沒有借鑒。如何開好頭、起好步,是縣委、縣政府思考謀劃的包養留言板頭等大事。
祿勸縣委書記焦林說,祿勸要在今年實現脫貧摘帽,第一個要解決的難點就是思想問包養軟體題。他坦言,“以往都是想盡辦法保貧困縣的帽子,而現在,是自己主動摘掉帽子,大家免不了都會打個小問號,戴了多年的帽子能摘得掉嗎?”
“通過不斷認知、不斷理解、不斷把握,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及40多萬群眾的思想認識提高了,固化思維轉變了。”焦林說,思想上的沉疴舊疾解決了,其他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如今,老百姓“參與脫貧”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高,全縣上下更是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的脫貧摘帽熱潮。
據悉,自2月份啟動脫貧摘帽第一個“百日會戰”以來,祿勸緊緊圍繞脫貧摘帽目標,以2個貧困鄉、2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9649戶、32865名貧困人口脫貧為重點,按照“兩出、兩進、兩對接、一提升”的要求,緊盯“一個目標”,堅持“五個結合”,落實“六個精準”,推進“十大工程”,建立“五項機制”,形成了以“房、路、水、業”為重點,以“三個百日會戰”為抓手的精準脫貧工作思路,邁出了扎實、穩健的第一步,為持續打好脫貧攻包養管道堅戰積累了經驗,探出了路子。
5月31日,祿勸召開脫貧摘帽第一個“百日會戰”總結表彰暨第二個“百日會戰”動員大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人數已從9649戶、32865人縮減至6387戶、21222人,將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脫貧標準線從2015年底的2800元提高到3500元,可謂自我加壓、負重前行。
在這背后,是一串串喜人的數字。
基礎設施方面,全面啟動975.8公里自然村公路通達、通暢工程和310個自然村122.39萬平方米村內道路硬化,開挖進村道路108條387公里;開工建設進村道路硬化工程148條,硬化146.36公里;完成106個自然村42.9萬平方米村內道路硬化;全面啟動48520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農房建設方面,實施51個重點村2223戶易地扶貧搬遷和69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房建設。宜居農房竣工2280戶,竣工率33%;5000戶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全部開工,竣工3589戶,竣工率71.78%;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完成規劃49個村、土地平整41個村,開工建設1266戶,竣工331戶,竣工率14.89%……
特色產業方面,種植烤煙81750畝,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15萬畝,補植核桃9.6萬畝、提質增效5000畝,實施馬鈴薯種薯更新3.6萬畝、種植11.16萬畝,臺灣包養網種植青花椒、車厘子等特色經濟林果17295畝,出欄生豬34.31萬頭、肉牛包養網ppt3.59萬頭、肉羊13.96萬只、禽類113.4萬羽。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通過省級評審……
教育扶貧方面,完成4所公辦幼兒園建設,啟動建設則黑幼兒園,完成5所公辦幼兒園前期工作,2所公辦幼兒園正在進行規劃設計;成功爭取職業高中實訓基地建設基金3100萬元,可研報告通過評審;爭取到40名定向招錄免費師范生名額;全縣5310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學生均已享受貧困生資助補助政策……
醫療救助方面,馬鹿塘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和中屏衛生院建設項目開工建設,18包養行情個村衛生室竣工3個、在建15個;出臺貧困家庭危急重癥患者費用減免救助政策,發放醫療精準扶貧門診專用病歷32865本,實施免費健康體檢,開辟縣內綠色診療通道……
成績實實在在,信心自然就足。
目前,祿勸已理順機關與基層之間、駐村干部與貧困群眾之間的工作包養網ppt互動關系,群眾主動脫貧、干部積極幫扶、社會全面參與的思想基礎初步形成,水、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工、遍地開花,種養項目基本落實,為第二個“百日會戰”大規模、大集團、大投入作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敢想敢拼邊摸索邊創新 建立體系高位統籌
“只要想做,辦法總能想出來,只要去拼,路子總能走出來。”包養焦林說。
正是憑著這種精神,祿勸堅持邊摸索、邊實踐、邊總結、邊創新,初步建立了脫貧摘帽指揮、目標、動員、措施、責任、監督“六大體系”。
祿勸縣縣長李開德介紹,祿勸縣成立了脫貧摘帽工作領導小組,在縣鄉兩級分別成立指揮部和作戰室,實現對脫貧摘帽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適時推進。同時成立前線指揮部,加強對則黑、馬鹿塘兩個省級重點鄉脫貧摘帽工作的協調指導,突出現場會辦,強化現場指揮。13個鄉(鎮、街道)設立作戰室,實行目標任務上墻、責任領導上墻、結對干部上墻、工作進度上墻,把目標任務變成指令書,把工作推進繪成作戰圖,把跟蹤問效變成軍令狀,以作戰的思維、作戰的模式全面加強脫貧摘帽工作的領導和統籌。
李開德說,通過建立“1+1+13”的指揮體系,加強對脫貧摘帽工作的高位統籌,使各級組織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工作執行力、工作效率明顯提升。
此包養網外,祿勸結合實際明確了“1+1+12”的脫貧目標體系,提出“完成一系列脫貧摘帽任務指標、涌現一批脫貧摘帽的先進典型、錘包養網煉一支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創建一批堅強有力的基層組織、總結一套脫貧摘帽的祿勸經驗、探索一條跨越發展包養情婦的祿勸道路”的工作目標,制定了一個總體實施方案及12個專項工作方案,明確脫貧摘包養帽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對各項工作進行細化分解,使各級各部門都能明確職責定位、作戰任務和具體舉措,做到行有參照、做有標準、落實有規范。
祿勸還按照縣、鄉(部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門)、村、組四個層級,層層召開脫貧攻堅動員會,宣講脫貧政策,明確“脫貧不脫政策”的導向,消除干部群眾顧慮。并通過開展“三會一課”活動和組織包養系列宣傳活動,讓群眾知曉政策、掌握政策、善用政策,調動貧困群眾“想要脫貧”的主動性、“參與脫貧”的積極性,為打好脫貧攻堅戰營造了良好氛圍。
按照“4+6+N”模式,祿勸縣在脫貧對象精準識包養網站別、包養意思脫貧計劃精準籌劃、脫貧措施精準落實上下功夫,建立起精準脫貧措施體系。在“掛包幫”“轉走訪”基礎上,采取“望(看人、看房、看家電、看禽畜存欄等)、聞(聽議、聽評、聽反映)、問(問本人、問干部、問鄉鄰等)、切(帶回包養女人數據認真會診)”的形式精準識別脫貧對象,再按照“六個一批”精準脫貧包養要求,選準“主藥”、找對“配方”,確保每一個貧困戶都能找到一個脫貧方法,都有一個或幾個方式來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多渠道增收。
李開德說,實施“十大工程”是落實脫貧責任的重要體現,祿勸將“十大工程”鄉(鎮、街道)任務細化為62項、縣級部門任務細化為84項具體指標,按照“一天一匯報、一周一匯總”要求,定期通報。同時,層層簽訂責任狀,按照時令節氣、任務要求、工作進度,打響“三個百日會戰”。第一個“百日會戰”重點抓好發展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個“百日會戰”重點組織“回頭看”,查找薄弱環節,查缺補漏;第三個“百日會戰”重點鞏固成果,總結經驗,迎接考核驗收。
為強化工作實效,祿勸還建立了有效的監督體系,加強對不作為、懶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問責力度。落實每周日脫貧摘帽工作例會制度,采取“集體會診”方式,聽取縣級領導、鄉(鎮、街道)、相關職能部門每周工作推進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困難問題,安排部署重點工作,有力推動工作落實。落實縣委常委值班帶班制度,通過精準扶貧精包養網推薦準脫貧信息平臺包養意思,每天對各級各部門脫貧摘帽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收集匯總,統籌推進工作落實。突出“現場督辦”效果,建立脫貧摘帽領導干部微信群,大力營造“我在現場”“我在督辦”“我在落實”的工作氛圍和狀態,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眾志成城爭奉獻能吃苦 錘煉隊伍聚力攻堅
決勝脫貧攻堅,需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集各方之力。
焦林告訴記者,祿勸緊緊依靠各級黨組織這個核心、各級黨組織書記這支隊伍,發揮各級黨的書記“帶頭人”“領路人”作用,特別是村組總支、支部書記的影響力,各級黨的書記始終堅持工作在一線、指揮在一線、落實在一線,主動履行脫貧摘帽“第一責任”,有效形成了縣委抓書記、書記促干部、干部帶群眾,縣委政包養甜心網府抓鄉鎮、鄉鎮抓村組,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上下聯動的脫貧摘帽的良好工作格局。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通過第一個“百日會戰”,錘煉出了一支戰斗力強、勇于吃苦、甘于奉獻的干部隊伍,涌現出了一大批實績突出的先進典型。
撒營盤鎮書西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青祿,是“好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先進典型之一。他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把12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25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3名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動群眾種植草烏、黨參、附子、芍藥等中草藥1000余畝,推動書西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村民人均收入從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4萬多元。
今年32歲的張燕,是中屏鎮黨政辦副主任,更是貧困戶心中的“好干部”。她多次到幫扶對象家調查走訪,幫助中屏鎮安東康村委會樹子臥村張明學等戶進入社保兜底范疇,力求幫扶精準。她說,通過深入走訪,張明學等困難戶的貧困現狀讓她震驚,深深震撼了她的心靈,激發了她扶貧濟困的決心。所以,盡管自己收入有限,還是出錢為張明學家等購買了50公斤大米、100公斤洋芋種、10公斤玉米種以及化肥、地膜等農用物資,幫助他們解決無生產墊本的實際困難。針對張明學家無建房啟動資金等問題,她通過微信、“輕松籌”捐資活動等渠道,多方尋求援助,籌集到善包養款8150元,幫助張明學家建蓋豬圈、解決孩子包養價格摔傷的醫療費用等。她主動與承擔農房建設的負責人協商,在建房補助未到位之前,先墊付資金為貧困戶優先建房。
烏東德鎮阿巧包養一個月價錢村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慧娟,是“好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之一。她帶領駐村隊員遍訪1包養行情09戶408位貧困群眾,吃透村情,把準民意,先后邀請中草藥種植、光伏提水、生豬養殖、林下養雞、山羊養殖等專家到村實地調研指導,制定精準幫扶計劃。同時,積極爭取資金和技術支持,投入科技資金120萬元,為貧困戶發放400只云嶺黑山羊、375只土雞、100箱蜜蜂,預計實現總產值360萬元,極大拓寬了包養網單次當地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年近70的關祥祖,現任云南新興職業學院院長,是祿勸人心中的“好心人”。關祥祖出生于祿勸則黑鄉萬德村委會萬古莫村小組,近年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312.8萬元,幫助則黑鄉改善村民住房條件、修葺校舍、建設基礎設施、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質等。2014年,他出資1200多萬元,建蓋別墅40套7200平方米,戶均一套無償贈予萬古莫村村民居住。今年又計劃出資860萬元,為43戶村民每戶建蓋15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建筑面積共計6450平包養網方米。
“盡管艱難困苦,但我心里是踏實的。”焦林說,現在涌現出來的一大批脫貧攻堅的好干部、好支書、好黨員、好帶頭人、好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及好企業、好心人等,都是通過了“百日會戰”的錘煉和檢驗的,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白天辛苦干包養留言板事,晚上還要動腦筋、想辦法,有這樣一支千錘百煉的能戰斗的隊伍,有這樣一群勇當扶貧先鋒的先進模范典型,向貧困發起總攻就是可期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