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劉宗愛(右)和其米卓瑪(中)以及她的媽媽(左)在林芝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在西藏林芝市更章門巴民族鄉門仲村,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中,常能見到門巴族姑娘其米卓瑪的身影。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23歲的姑娘曾飽受右眼先天失明的困擾,很包養網長一段時間都生活在自卑的陰影里。
直到5年前,她在廣東援藏干部和醫療專家的幫助下,接受了義眼手術之后,找回自信、考上大學,如今立志回報家鄉,為雪域高原奉獻青春力量。
讀高三以前,其米卓瑪總是低著頭,不愿意讓人看到她的臉,也不敢看別人的臉。她辨認人有一個習慣,就是通過看腳下的鞋來認人。
其米卓瑪患有先天性小眼球,出生時眼部就受到感染,后來耽誤了治療,右眼失明。眼疾還影響了她的形象,隨著包養網VIP年齡的增長,她逐漸沉默寡言,產生自卑心理,羞于社交包養網車馬費,平時只能用長長的劉海遮住右眼。
對于她包養網VIP的眼疾,家里只包養網評價是苦于沒有條件。包養女人包養網其米卓瑪一家四口,母親身體不好,靠父親在工地上跑運輸撐起這個家。加上交通條件所限包養甜心網,右眼失明的問題就耽擱下來了。
跨越山海,援藏干部帶來轉機
2017年7月3日,駐村工作隊與廣東省選派的第八批援藏干部、包養時任林芝市衛生計生委副書記劉宗愛取得聯系,介紹了其米卓瑪的情況。劉宗愛決定,盡己所能幫助其米卓瑪。
3天后,劉宗愛帶著廣東省第三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員、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醫生曲博,到林芝一中為其米卓瑪初步檢查了病情。醫包養生建議為她安裝義眼改善外觀。
“這個手術能幫助她走出自卑的陰影,她以后還要考大學、找工作,她的變化或許能改變整個包養網家庭的境遇。”劉宗愛說。
劉宗愛的建議得到廣東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領隊和林芝市衛計委領導的大力支持。同時,積極協調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安排治療事宜,并發動社會力量,尋求公益組織支持,對其米卓瑪進行救助。
經過多方聯系協調,其米卓瑪得到了公益組織的資助包養網,劉宗愛隨即安排其米卓瑪及家人飛赴廣州。
2017年8月7日,其米卓瑪在中山大學中山包養女人眼科中心順利完成了義眼座植入手術。久違的笑容重新出現在這包養意思個門巴姑娘的臉上。一個月后,劉宗愛陪同其米卓瑪再次來到廣州,完成了義眼安裝。
“回去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厚厚長期包養的劉海收了上包養網比較包養網車馬費去,又把頭發剪短了。”她開心地說。
變化不止于外在形象。在援藏包養網ppt醫生包養網車馬費和干部的細心溝通、輔導下,其米卓瑪逐漸擺脫包養長期以來對眼疾的包養甜心網自卑感,她鼓起了抬頭的勇氣。課堂上,她也更加專注于聽課、思考。
2020年,她成功考上了位于林芝的西藏農牧學院,就讀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專業。
今年暑期,其米卓瑪回家一邊幫著家里務農,一邊積極參與村里的防疫工作,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投身社會實踐,她對家鄉的發展變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我記得小時候發燒,奶奶上山砍一種樹里的黃芯,拿來敷在我的頭上降溫;如果被蛇咬了,就拿芭蕉的樹根敷在傷口處。”其米卓瑪回憶說,“那時,村里幾乎沒有什么醫療設備,加上交通不便,一些人得了病沒包養金額能及時有效治療,落下了病根。”
如今,她包養一個月價錢欣慰地看到,“包養網推薦去鄉里的衛生院,騎電動車5分鐘就能到。村里也有村醫,可以給老人家做針灸、拔火罐等治包養甜心網療。”
根據廣東省“十四五”對口支援西藏林芝規劃安排,年底前林芝市將建成市、縣、鄉、村四級遠程醫療體系,基本覆蓋55個鄉鎮衛生院和141個邊境小康村,可滿足約3.5萬農牧民的遠程醫療問診需求。
據介紹,結合西藏地區幅員遼闊、居民分布分散的特點,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籌措資金1542萬元,用于林芝遠程醫療體系建設。援藏工作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綜合性遠程醫療體系能夠從根本上縮短溝通時間,節省資源,彌補林芝當地基層醫護人員相對短缺的不足,包養網及時滿足各村鎮農牧民的醫療需求。(本報記者徐弘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