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官倉街道包養甜心網。眼下正是毛豆的采包養摘季。毛豆是包養網站鮮食大豆,青翠爽嫩,經濟價值很高,是當地農民增收的好“幫手”。
當晚,記者和農民們一起,度過了又一個搶收中的不眠夜:
——6月19日黃昏19:00
日影漸西斜,能眺望到西邊群山,氣溫35攝氏度。
中孚社區21組,55歲的李發英種了5畝毛豆,她從下午1包養金額點就下地收摘。眼下正是搶收時節,七八名親戚們陸續來幫忙,用鐮刀將豆桿齊根割斷,再將毛豆摘進編織袋。他們有的帶上包養網小竹凳,有的倒扣一口桶而坐,天氣尚熱包養俱樂部,邊干邊聊。包養留言板
李發英起身擦擦汗,把沉沉的編織袋扛起,放到田邊三輪貨車上。“包養網收完豆后,包養地休耕2個月,包養網比較到8月底再種花菜。”李發英手快嘴也快,5畝豆田加花菜,毛豆畝產2400斤,花菜畝產上萬斤,她年均收入可達6萬元以上。
——6月19日夜晚21:00
包養留言板 在官倉街道雙堰社區,180余名農民在150畝大田里擺開搶收陣勢。天色暗下來,不知誰先點亮第一盞燈,緊接著一盞又一盞,有的插在田里,有的戴在頭上,田野仿佛星空。走進田間,有包養網ppt的老人手腳不快,慢條斯理包養網包養網地摘;有的婦女把桶放在面前,雙腿固定住,把豆桿橫放桶上,左右手往下使勁捋,豆莢包養甜心網像下雨一樣掉進桶里。
種植業主易大槍,人如其名,腰板壯實,聲音洪亮:“提前一個星期,到信用社換了十幾萬元零鈔。每摘1斤給7角。”一名大娘扛著一袋毛豆來稱秤,75斤多,易大槍掏過去5包養網3元。“離秤給現錢。”
“這塊流轉地是今年剛復耕的,我拔掉了野草,包養種上了毛豆。”易大槍說,自己從事蔬菜批發20多年了,四川毛豆飽滿脆嫩,在北京新發地等蔬菜市場大受歡迎,包養他干脆由批發商改當了種植戶。
——6月19日子夜23:30
官倉街道綜合蔬菜批發市場,毛豆被農民用三輪車集中到這里,包養俱樂部送進9條加工線。一條條杯口粗的水柱沖下,將毛豆摁進水中“沐浴”。空氣里彌散著豆子的清香。
37歲的謝建紅是小組長,她帶著40余名婦女,進行初篩、挑選、吹干和裝箱。“每小時能夠加工1萬斤毛豆,高峰時期一天加工15萬斤。”
緊接著,毛豆被送進冷庫,按箱堆放整齊。550立方米的庫容,已裝滿一大半。毛豆在零攝氏度的庫里待上一整晚,以保持脆嫩。
——6月20日凌晨3:00
短暫的休息后,李發英和親戚們的勞動快接近尾聲。雙堰社區的搶收隊包養網車馬費伍人數變少,有的回包養網家帶孩子,有的年齡大了熬不住。現場有50余人在堅持。
氣溫降到23攝氏度,倍感涼爽,地里的人們酣暢地摘著豆莢。市場內工人們整理著場包養網ppt地,堆放毛豆的地方剛被清空,一輛輛三輪車又將夜收的玉米拖了進來。
金秀果蔬保鮮庫的老板陳明勝接打了十來個電話,客戶急于了解當日價格。“官倉毛豆質優量大,價格上有更大的話語權。”陳明包養網車馬費勝說。
——6月20日清晨5:30
一抹嫣紅刺破天際,朝霞映紅了易大槍的臉:“目前摘了5萬來斤。”
陳明勝建有40個冷庫,日包養妹處理能力500噸。河南鄭州蔬菜批發商劉杰幾乎駐扎在官倉街道:“每天向河南萬包養網邦市場發1車,持續到11月。”
毛豆主要發往北京。蔬菜批發商白德燕說,官倉每天要向北京發10輛冷鏈車,全年銷往北京3萬噸毛豆。
——6月20日上午8:00包養
停車場上,晉、豫、冀、遼包養等外省的車牌非常醒目。一輛魯字頭的冷鏈車開始發動,緩緩退進冷庫。凍夠時間的毛豆開始裝車。發運后,最快只需26個小時就能抵達北京。
包養 一捧毛豆的不眠之夜,換來農民實實在在的增收。金堂縣蔬菜協會會長陳小輝說,2022年官倉街道僅毛豆一項,就出產8.2萬噸、產值3包養網單次.2億元,帶動實現蔬菜總產量22.3萬噸、產值達1包養網包養0.2億元。另有食用菌出產5萬噸,產值10億元。官倉這個常住人口僅3萬的街道,入選了農業農村部“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
官倉街道黨工委書記唐朝強說,抓住交通改善、冷鏈物流興起的機遇,主動求變,小毛豆能帶動大產業,小鄉鎮也能做出大貢獻。 (包養記者謝佼 沈伯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