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餃子S包養價格”改變一個村(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包養網著春光,記者包養一頭扎進一家餃子館。

這家餃子館,在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殷莊村。掀開門簾,只見透明廚房內,5個穿圍裙的大嬸正圍成一圈包餃子。搟皮、裹餡、捏皮……

仔細瞧,餃子干凈、規整。一旁,另有兩人將餃子用薄膜包裝好,放入盒中。

顯然,這餃子不是自己吃的,而是賣的。

殷莊村為啥要做餃子?“地下沒礦藏,地上包養網缺風景,讓村民富起來,村里要想點招。”村黨支部書記孫紅包養網昌解釋。

地方再差包養,也有發展亮點;再難,總有解決辦法。基層工作不就是這么包養網干的嗎?孫紅昌想:要找到村里優勢,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去村里轉一轉。孫紅昌發現,好幾戶人家在煮餃子,香得很。“村里人會包餃子,算不算優勢?”孫紅昌有些猶豫。

轉出村去,孫紅昌來到新鄉學院大門口,只見一些學生陸續在門口取著外賣。“新鄉有包養河南師范大學等5所高校,在校學生20多萬人。”反復思索后,孫紅昌一個念頭冒了出來:何不組織村民,包好餃子賣給學校?

和村民一開會,大家一拍即合。村里種菜、種麥,不缺原料;包餃子輕車熟路,要多少都沒問題。

眾人連連叫好。包養突然一人發了話:“學校那邊,誰去談?”“得抓緊聯系上!”孫紅昌準備行動。

幾天后,孫紅昌便找到了機會。紅旗區委書記劉宏鋒來村里,聽了村里的困難,攬下活兒:“我去和學校談。”

好消息傳來:和學院達成初步合作協議。餃子如果好吃,再談后續合作。

殷莊村里,大家為了餃子事業忙活起來。原來閑置倉庫裝修后,成了餃子包養網包養加工廠。村里黨員牽頭,找到幾戶村民,先培訓、再上崗。

“要做就要做正規,保證美味包養網實惠,更要保證安全健康!”孫紅昌跟村里合計包養起來。殷莊村以“前店后廠”形式,辦完必要的手續,辦起餃子加工廠、餃子館。餃子皮薄、餡兒大、現包、實惠,學包養生很滿意,學校打來包養電話:要長期合作,還要加訂!再后來,區里領導也處處介紹,當起了包養網宣傳員。轄區包養網部分高校、企業和政府單位食堂,紛紛常態化采購殷莊村餃子。

餃子讓殷莊村變了。包養一變,包餃包養網子的村民荷包變鼓了,他們多是農包養網村低收入人口;二包養變,村集包養體收入也變多了。此時,孫紅昌又有了新想法:不定期舉辦包養“愛心餃子宴”,邀請全包養網村70歲以上200位老人免包養費吃餃子。鄰居們坐一塊兒吃,讓媳婦給婆婆端餃子,讓婆婆給媳婦添餃子……嬉笑顏開間,矛盾消融了、感情增進了。

餃子帶來的變化,還不止這些。“我們還包養網探索了‘生產+冷藏+深加工’的模式,上級又配了銜接資金,我們買了設備,建成石磨香油加工廠。”孫紅昌嘿嘿一笑,“另外,我還在搞直播帶貨。現在看的人雖然不多,但我堅持每天播1小時。”采訪時包養網,區里干部介紹孫紅包養昌,都要夸一句:“現在他嘴皮子溜的,和相聲演員差不多。”

當然,殷莊村的餃子,只是區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小方面。近些年,紅旗區以種業經濟、設施農業為主線,加快鄉村產業發展,2包養024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4包養網427.1元。

在資源匱乏的殷莊村,記者一路走一路看。透過一盤餃子,看到這里干部殫精竭慮、想方設包養網法的干勁,也看到了鄉村全面振興事業充滿光明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0日 08 版)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