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包養公廳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下稱《通知》),引導支持體校、體育俱樂部等專業力量進入校園開展課后體育服務,促進“雙減”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多方聚力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包養網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國家體育總包養局、教育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包養網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整合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優勢資源,支持學校全覆蓋、高質量開展體育課后服務,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在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通知》從四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堅持挖潛創新,不斷豐富學校體育課后服務包養內容。各地各校要將體包養網育類活動課程作為課后服務基本的、必備的形式之一,各地體育部門要將支持學校課后服務、幫助提升青少包養網年身體素質作為重要工作內容。要豐富拓展活動課程門類,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除了開展足球、籃球、排球等傳統項目外,還鼓勵設置中國式摔跤、棋類、射藝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有條件的設置手球、橄欖球等新興項目。同時科包養學規劃活動課程內容,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小學低年包養網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等不同學段和不同水平基礎的學生,分別設計不同的班型和相應的教育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要滿足部分學生“零起點入門”需求,又要滿足部分學生提高拓包養網展需求。要切實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在現有包養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課后體育鍛煉資源基礎上,組織制作并遴選推薦一批適合學生課后服務和課包養網余時間學習的優質體育類視頻教學資源,能讓學生“跟著視頻學”,能讓教師“跟著視頻教”,有效服務教與學。各地要積極包養網推廣國家體育總局編制的近視防控操、脊柱健康操等教學視頻,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和科學健身。
二、統籌整合資源,推動專業力量參與體育課后服務。要大力加強兼職教練員隊伍建設,遴選推薦一批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退休體育教師和大學生志愿者等,按照“雙向選擇”原則,由義務教育學校根據需要自主選聘為兼職教練員,積極參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組織開展有關體育運動項目,指導學包養生體育社團和興趣小組活動等,對到校參與課后服務的兼職教練員,應給予適當補助,補助經費納入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要切實發揮體校專業引領作用,組織體校以多種形式支持和參與周邊學校的課后服務,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提高課后服務水平。要積極引進公益類體育俱樂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引進公益類體育俱樂部,依托優質體育資源,為區域內學校有包養相關體育特包養長的中小學生開展體育訓練提供支持和包養指導。要健全第三方包養進校園監管機制,堅持公益性原則,由教育部門會同體育、發展改革等包養網部門在有資質、信包養網譽好、質量高的機構中遴選確定允包養許引進的機構,形成機構名單和服務項目及引進費用標準,加強日常監管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三、擴大場地供給,為學生課余鍛包養網煉創造良好條件。要合理規劃包養網利用社會體育場館,各地要指導公共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體校、青訓中心等合理規劃時段,低收費或免費為學校開展體育教學、運包養動訓練和體育課后服務等提供場地支持。要大力推動學校體育設施開放共享,各地要完善學校體育設施面向青少年的開放機制,指導和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對體育設施進行物包養理隔包養網離或靈活改造,使場館在平日晚間及包養周末、節假日能有序向周邊青少年免費開放。要切實加強體育場館安全管理。
四、強化組織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建包養網立健全體育、教育部門工作協同推進機制,將貫徹落實情況納入體育、教育部門年度考核和“雙減”工作督導檢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組織實施體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教育部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中專門包養設置中小學體育類課程教師培訓項目,強化師資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區域體育教師共享中心,通過單校任教、多點執教、走教等多種方式,努力滿足學校體育教學需要和學生多樣化學習包養網需求。要加強經費、人員、物資等方面保障,鼓勵公益基金會提供服務,正確引導市場力量參與,對體育資源薄弱地區形成長效工作機制。不斷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家校社共同支持學生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