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兩步走”戰略安排,即到 2035 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 2050 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包養網ppt。未來 3包養0 年,全面落實“兩步走”戰略安排,全面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化指標體系,動態監測、評估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的實際進程 。現代化指標是反映現代化現象的水平、特征和狀態的指標,現代化指標體系是根據現代化原理建立的、具有系統結構的現代化指標的有機集合。本文簡要回顧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的現代化指標研究,并以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為主要依據,以國家概覽指標體系、世界發展指標體系和世界現代化概覽指標體系為借鑒,構建“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用以反映全球范圍的國家現代化的水平、特征和狀態。中國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的臺灣包養網組成部分。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的研制,可為探索和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指標體系提供科學參考。
現代化指標研究的簡要回顧
現代化是一個多義詞,迄今沒有統一定義,目前大致有長期包養 3 種解釋。①現代化是一個世界現象,是 18世紀以來人類發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為和過程。②現代化是一種文明進步,是工業革命以來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包養金額明的范式轉變,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合理保護;其發生在人類文明的所有層次、領域和方面,同時文化多樣性長期存在并發揮作用。③現代化是一個發展目標: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其目標是保持現代化水平;尚未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其目標是早日實現現代化。
現代化研究是關于現代化現象的一種交叉科學研究,大致起步于 20 世紀 50 年代。在過去 60 多年里,世包養網界現代化研究出現了 3 次浪潮——20 世紀 50—60包養價格ptt 年代的現代化研究、20 世紀 70—80 年包養網代的后現代研究和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的新現代化研究,并產生了眾多理論成果。與此相對應,現代化指標研究大致可以分為 3 個階段——20 世紀 40—50 年代現代化指標研究的準備期、20 世紀 60 年代現代化指標研究的起步期和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現代化指標研究的發展期。
(1)現代化指標研包養網究的準備期:20 世紀 40—50年代世界統計指標體系建立。20 世紀 40 年代后期,一些國家開始進行歷史統計數據的匯編工作。1949 年《聯合國統計年鑒 1948》正式出版,其中涵蓋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1928—1948 年的統計數據。由此包養建立的世界統計指標體系,涉及 17 個主題,包括150 多個統計指標。世界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為定量化國際比較研究奠定基礎。國際可比性是現代化指標的一個重要包養網評價特點。
(2)現代化指標研究的起步期:20 世紀 60 年代社會指標運動和現代化評價研究。20 世紀 60 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包養女人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社會矛盾與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增長第一戰略”受到質疑,單純以經濟指標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凸顯。如何構建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來反映國家發展的全貌,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1966 年美國學者雷蒙德 · 鮑爾出版《社會指標》一書,引發全球“社會指標運動”。聯合國統包養網比較計署 1975 年出版的《社會和人口統計體系》和 1989 年發布的《社會指標手冊》,對世界各國社會指標體系的構建產生包養app影響。社會指標運動不僅促進了社會科學定量化,而且對現代化研究產生較大影響,現代化評價和定量分析受到重視。
(3)現代化指標研究的發展期: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指標研究全面發展。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指標研究全面發展,其中 3 類指標研究進展較大。①統計指標研究。聯合國統計署和世界各國統計部門及統計學家作出持續貢獻。②發展指標研究。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指標等受到全球重視。③現代化指標研究。逐步從早期的定性指標轉向定量和包養價格綜合指標。一般而言,統計指標反映統計對象的總體數量特征,發展指標反映事物發展的基本狀況,現代化指標反映現代化現象的基本事實;現代化指標具有國際可比性、理論基礎和政策涵義;現代化指標既可從統計指標和發展指標中遴選,也可從調查指標中遴選,還可根據研究需要設立。
典型國際指標體系的基本結構
(1)國際統計指標體系。聯合國國家概覽指標體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概覽包養網指標體系和歐盟概覽指標體系是國際綜合性統計指標體系的典型代表。其中,聯合國國家概覽指標體系涉及 16 個主題約 150 個指標,OECD 國家概覽指標體系涉及 12 個維度約 100 多個指標,而歐盟概覽指標體系涉及 13 個主題 100 多個指標。
(2)國際發展指標體系。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體系(WDI)包括 20 個維度和 1 500 多個指標。它提供全球 264 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指標數據,包括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和世界平均值數據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圍繞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框架,涉及 200 多個指標 。
(3)中國學者提出的現代化指標體系。現代化指標研究,涉及經典現代化指標、后現代指標和新現代化指標研究等。在新現代化指標研究中,中國學者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前沿。其中,以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及其團隊的工作為代表。1998 年以來,何傳啟團隊從自然科學角度,采用系統學方法,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開展現代化理論和戰略研究;其研究對象為世界 131 個國家,時間跨度約為 300 年(1750—2050年),完成和出版“第二次現代化叢書”10 部和“中國現代化報告”系列 23 部等;先后提出分層現代化、領域現代化、部門現代化和專題現代化等一系列現代化指標體系。
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既要考慮科學性和系統性,又要考慮實用性和導向性。
理論基礎
在過去 60 多年里,世界現代化研究產生了大量理論成果,其中比較有影響的理論主要包括:經典現代化理論、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后現代化理論、生態現代化理論、反思性現代化理論、全球化理論、多元現代性理論、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和綜合現代化理論等。2010 年現代化科學誕生。2016 年全球約有 47 個國家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約有 28 個國家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代表了世界前沿和發展方向。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選擇第二次現包養網代化理包養軟體論和現代化科學為理論基礎。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認為,從 18 世紀到 21 世紀末,世界現代化的前沿過程可以分為兩大階段:第一次現代化是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包養網會的轉變;第二次現代化是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變;而兩次現代化的協調發展是綜合現代化。
根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兩次現代化既有共性又有差異,而且都有副作用和副產品。第一次現代化以工業經濟和工業社會為導向,經常以經濟增長為中心;其主要特點包括工業化、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社會福利和重視經濟增長,主要副作用是環境污染等。第二次現代化以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包養合約為導向,物質生活趨同,精神生活多樣化,經常以生活質量為中心;目前,其主要特點包括知識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創新驅動和提高生活質量,主要副作用包括網絡犯罪等。由于世界現代化發展不平衡,兩次現代化緊密相關并相互影響。
現代化科學認為,世界現代化是一包養網心得個用于科學研究的概念,而不是現代化建設的操作單元。一般而言,世界現代化以國家為基本單元,是國家現代化的集中體現;國家現代化包養網站是全面的現代化,包括所有領域、部門和方面的現代化。在本文里,“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中的世界現代化,特指世界范圍的國家現代化,是世界范圍的國家現代化的一種簡稱。
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構建和指標遴選,需要統籌考慮兩次現代化和兩類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實際情況,需要考慮國家現代化的所有領域、部門和方面,需要考慮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需要反映世界范圍的國家現代化的水平、特征和狀態等。
原則與方法
(1)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構建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考慮 5 條原則:①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應涉及國家現代化的所有領域和主要方面;可以根據需要突出重點,但應避免遺漏重要方面。②典型性原則。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反映現代化的典型包養網心得特征。③客觀性原則。現代化是一種文明進步,同時存在副作用和副產物。包養網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應該客觀地反映現代化過程的結果。④開放性原則。現代化是一個動態過程,對于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新特征,應該予以重視。可以引入或研究建立新指標,保持指標體系的前瞻性。⑤實用性甜心花園原則。現代化指標的選擇,要注意政策和社會需求,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指標體系的構建既要包養網保證學術性,又要考慮可接受和易理解。
(2)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①基本思路。依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和現代化科學的原理,借鑒典型的國際統計指標體系、發展指標體系和現代化指標體系的經驗,構建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和遴選現代化指標。②體系構建。主要借鑒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概覽指標體系、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體系和《中國現代化報告 2010》的世界現代化概覽指標體系 ,遴選和構建“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反映世界范圍的國家現代化的水平、特征和狀態,故又稱為“國家現代化指標體系”。③領域選擇。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應該覆蓋人類文明的所有領域,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個人生活);每個領域有不同重點,包養網可以選擇若干關鍵主題和亞主題。我們共選擇 6 個領域 15 個主題和 35 個亞主題(表 1)。④指標選擇。現代化涉及人類文明各個領域的行為、結構、制度、觀念和副作用。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反映這些維度的變化。我們包養網評價共選擇 5 個維度 100 個指標(表 2)。⑤指標來源。54 個指標選自 OECD 的國家概覽指標體系,包養情婦28 個指標選自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體系 和《中國現代化報告 2010》的世界現代化概覽指標體系 ,14 個包養女人指標選自《中國現代化報告》系列其他報告 ,4 個指標是新選指標。⑥指標數據來源。75 個指標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庫 ,16 個指標數據來自 OECD 國家概覽數據庫等,9 個指標數據來自其他國際機構數據庫或研究報告,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庫、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庫、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庫和《人類發展報告》等。
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
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由 100 個指標組成,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生活包養網 6 個領域、15 個主題和 35 個亞主題。其中,水平指標 50 個、特征指標 28 個和狀態指標 22 個。水平指標是反映現代化水平的指標,特征指標是反映現代化階段和特點的指標,狀態指標是反映現代化狀態的指標。其中,狀態指標與現代化水平沒有直接關系。
未來 30 年(2020—2050 年),中國將全面實現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構建尊重規律和適合國情的國家現代化指標體系;與此同時,全國不同地區和部門需要構建本地區和本部門的現代化指標體系,以支撐國家現代化指標體系。
中國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注意 3 個方面:尊重規律。可以選擇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和現代化科學為參考依據。借鑒經驗。可以參考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指標要覆蓋國家現代化的全部領域、所包養有維度和主要方面。適合國情。其中,水平指標可以直接從世界現代化指標體系中遴選指標,特征指標和狀態指標可以根據國家政策和發展戰略來選擇。
(作者:何傳啟,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雷,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