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必清在給班嶺村村民做培訓。
一個22歲城里來的小伙子,在農村一扎就是7年。
曾經的他,考上村官后初到農村,一臉茫然,每天無精打采,更不知道未來在何處。
如今,他所經營管理的農村合作社,一年銷售額800萬元,凈利潤達300多萬元。合作社養殖的生態土雞“村官雞”,不僅在當地闖出名堂,還通過網絡遠銷北京、江蘇、廣東等地。
更重要的是,他直接帶動170多戶村民依靠產業脫貧,戶均年純收入增加9000余元;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和養殖基地內,先后開展300余場免費培訓,幫助8000多村民學習到最新的生產技術。
他就是段必清,云南省德宏州第五屆勞動模范、2016年云南省脫貧攻堅社會扶貧獎獲得者包養、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候選人。
是什么令這個年輕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又包養網是什么使他選擇留在農村發展?日前,人民網記者前往云南德宏州的邊境小城瑞麗,聽他講述自己的故事。
“誰的青春不迷惘”
和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一樣,段必清也曾經歷一段迷惘的日子。
2009年,段必清考取云南省瑞麗市的大學生村官。他沒有想到的是,從此開始與一個叫戶瓦的邊境村落結下不解之緣。包養網
“同一批有23個村官,只有我被分在了這包養么偏遠的地方。”戶瓦村位于瑞麗市勐秀鄉的西南邊,與緬甸僅一河之隔。段必清的父親在瑞麗生活了四五十年,也從未聽說過戶瓦村這個名字。
在村官分配現場,一個身穿迷彩服、皮膚黝黑的老干部將段必清“領走”。段必清坐在摩托車后座,顛簸了一路,心里也“咯噔”了一路,直到天黑才到了村子。
在成為村官的頭三個月,段必清徹底“頹”了。除了刷廁所、拖地板、擦桌子,每天無所事事。最無聊的時候,村委會的包養5間屋子他輪流睡了一遍。那時的他,一心想等考上公務員馬上就走。
幾個月過后,村里的一場籃球賽改變了他包養網死氣沉沉的狀態。
按照村里要求,段必清需要自籌組織經費。他兩次去包養團市委爭取來500元;從鎮里也要來500元,村里4個小組又湊上來400元。百十來人的籃球賽辦得很成功,這讓他發現,自己籌錢和花錢的能力都還不錯,也讓市里鎮里很多人認識了他。
接下來,自認有點經商頭腦的段必清嘗試賣起了蜂蜜。沒有渠道,他就注冊5個QQ號,通過漂流瓶的方式出售。由于好吃不貴,連續接了不少訂單。
“我賣東西有個特點,直接送到辦公室,這樣其他人會涌上來問這問那,也有人問‘賣不賣土雞’,這讓我察覺,養殖包養生態土雞可能是個不錯的商機。”段必清說。
從這以后,段必清打起精神,走家串戶,腳踩大地,去真正了解身處的這個村子。他發現戶瓦村地處緩丘地帶,閑置林地多,確實適合散養生態土雞。加之養雞成本低、周期快、銷路廣,一個創業夢想在段必清的心中萌生。
說干就干。2011年,段必清借錢承包下村里的一座荒山,和工人們一鋤頭一鏟子地辟出一條出入養雞場的道路。搭雞舍、建場區、蓋宿舍,一個嶄新的生態土雞養殖基地在戶瓦山上現出雛形。
一間四面漏風的竹房子見證了段包養必清創業初期的艱辛。這是他和工人們吃飯、睡覺、開會的地方,夏天濕熱、冬天陰冷,晚上睡覺必須蒙上腦袋,否則眉毛頭發全都濕了。雖然條件艱苦,但段必清楞是住了兩三年。
這里也是他從零起步,包養網為實現創業夢“交學費”的地方。開始養雞欠缺基本常識,他曾為防潮把玉米飼料用塑料膜蓋著,結果一覺醒來發現全都發了芽。晚上開著燈抓雞,別的養殖戶一小時能抓上百只,他忙活一個通宵才抓到幾十只。
但現在,這里已轉型為專業化的雛雞脫溫基地,每天運送雞苗、防疫藥品的小貨車在山間穿梭。在專業養殖人員悉心呵護下,脫溫成功的雛雞再從這里出發,一車車被送往山那頭的土雞放養基地。
“每個年輕人剛工作時都會很迷惘,對于大學生村官來說,最該做的就是多跟村民接觸,發現當地的問題,找到當地的機遇。”當了6年村官的段必清,對于這包養網份工作已有了不同于往日的理解。
“老百姓是土地,我們是種子”
事情發生轉變發生2013年初。那時段必清的養雞場發展得很順利,戶瓦村有幾戶村民看到便主動找上門。段必清心想,自己有技術、有渠道,但產量還有待提升,二者結合應該可以達成雙贏的結果。
但戶瓦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特別是大多數村民享受慣了政府的好政策,不愿主動作為。當地一個明顯的情況是,這包養網里大面積種植甘蔗,可到了收獲季節,很多都爛在地里無人收割。
如何才能激發起村民脫貧致富的熱情?長年跟老百姓打交道的的段必清有個小技巧。
“我可不建議你們搞養雞,太累了。”那段日子,段必清常常掛在嘴邊這句話,還在村民中間轉來轉去。當不明所以的村民們圍上來時,他又會話鋒一轉:“但如果你想好了,那我就會全力支持你養雞。”
這種“反向刺激法”,令越來越多的村民產生了興趣。2014年初,戶瓦山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段必清和戶瓦村的村民“捆”在了一起。
具體來說:他會幫農戶制定養殖計劃;提前墊付雞苗等成本,等大雞出來統一結賬;為村民統一培訓,講解最新的養殖和防疫知識;還包下95%的成活率,替農戶降低損失。用包養他的話說,是“說給老百姓聽、包養網做給老百姓看、帶著老百姓干、幫助老百姓銷、實現老百姓富”。
商場如戰場,市場競爭并不會對貧困地區有所同情。在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過程中,段必清與村民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加深。
2014年四五月間,合作社遭遇其他鄉村養殖場包養網的沖擊,出現大面積滯銷。但段必清堅守對老百姓的承諾,拿來大雞后15天內結賬,等于結一只虧一只。情急之下,他帶著20幾個村民,繞開批發商,直接把雞拉到市里大街上吆喝,一天也能賣出不少只。村民們看他雖是個城里小伙兒,倒真是能磨開面子。
渡過難關后,合作社漸漸打開了市場,“村官雞”包養網開始小有名氣。一次,市領導在青年干部培訓班上介紹了段必包養清農村創業的經驗,希望他能帶動其他鄉的貧困村寨共同致富。
不久后,在養殖場外,齊刷刷地來了十幾號人。這些都是班嶺村村民。班嶺隸屬于距離瑞麗市中心最遠的戶育鄉,到養殖場騎摩托車要1個多小時。村民們這個渴望學習包養知識、擺脫貧窮的舉動,至今仍深深打動著段必清。
這些村民從此成為了合作社社員。從緬甸嫁到班嶺的思空寶南(音),身有殘疾,與丈夫二人是村里多年的低保戶,每個月僅有200多元的固定收入。今年跟著段必清養雞后,幾個月已入賬2000多元,還想著明年可以多養點。
“這里全都是保護區,沒辦法搞種植業,只能養殖。”景頗族村會計跑洋當(音)說,養雞后,現在平均每戶每年能有三四千元的增收,大家心氣都很高。
“我現在常常在想,在脫貧中我屬于什么角色。不是政府,卻天天跟老百姓在一起;也不像企業,會榨干老百姓每一滴汗水。”在段必清看來,他們的關系更像是土地和種子,合作社發展到今天離不開老百姓的參與,“很多時候在幫別人包養網的同時,最后發現實際也在幫自己”。
“不會念歪了致富經”
“‘村官雞’以前就吃過,味道不錯。”在位于瑞麗市區的“村官雞”門店,一位來自昆明的顧客正在等著店伙計把雞打包好,準備帶回家。
與瑞麗市場上其他雞店“一地雞毛”的狀況不同,這里內場外場有別。在內場,工人們宰殺活雞、包裝處理;在外場,顧客可以在店內休息,甚至還可以連上WIFI。瑞麗市里不想出門的顧客,一個電話,門店也負責送貨到家。
看得出來,在做生意上,段必清是個勇于“早走一步”的人。
比如,他主動學習改進了當地傳統的雛雞脫溫技術,以前養殖戶需要購進幾萬元的設備,現在300多塊錢就可以搞定;以前一個人最多管幾百只小雞,現在一個人管上幾千只也不成問題。
2014年,因為常聽人指著他的雞說“這是村官的雞”,段必清就注冊了“村官雞”的商標。隨后又取包養網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還請云包養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出具了檢驗報告。這樣,不論是銷往外地還是進行農超對接,他養的雞顯然更有優勢。
同一年,由于產品滯銷、存欄量大,一部分雞養到八九個月才能賣出去。有客戶反映“怎么覺得肉質比以前鮮美多了”。段必清心想,既然老母雞好吃,不如分出幾個等級,做出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門店,不再一窩蜂地走批發。
2015年八九月,“村官雞”又開始“觸網”,在味道網、淘寶網等電商平臺上銷售,開始接到來自北京、河北、江蘇、廣東的訂單。“今天下單,48小時內就可以達到北京、上海客人的家里,甚至是鍋里包養”。
今年12月,臨近歲末年關,段必清和他的團隊又開始研究推出月子雞、節慶雞,為顧客做定制化服務。還天天在微信群里討論如何改進產品標識和包裝,對產品形象做全方位改造升級。
常常有人問他:大家都養雞,也都養了很多年的雞,怎么你一個外來包養網城里人反倒能做出名堂?
“我們更專業。”段必清說得很有信心,“我們的雞做了認證和檢測,質量更有保證;有大量老百姓參與養殖,供應上也能一直持續;重點是我們還有故事,這是一只扶貧雞,每包養只雞都能給老百姓帶來10元左包養網右的收入。”
在“村官雞”官網,能看到段必清精心書寫的品牌故事。無論是他個人在農村摸爬滾打的經歷,還是當地景頗族的飲食文化,包養甚至是喂養食材芭蕉花的藥用價值,這些獨特的元素都被他運用在推廣“村官雞”的過程中。
“產品要有文化內涵,就像褚時健的橙子”。段必清說,“這也是我們這里農產品生產者最欠缺的東西,必須通過團隊整合和專業化運作來深入挖掘。”
這兩年,合作社的規模逐步擴大,談融資和收購的人也多了。
“做生意追求的是利潤,你總把錢分給農民,這是挖坑給自己跳,自尋死路。”商人們的話乍一聽有些道理,但段必清覺得很“刺耳”。
“成功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包養網收獲。”段必清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又在農村當了6年村官,其他村官來來去去,只有我堅持做了這么多年。在農村扎根后感受到了農民的淳樸,也看到他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能讓他們隨時兜里都能掏出錢來,這就是我認為的成功。”
對于即將到來的2017年,段必清也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要將養殖戶發展到3包養00戶,將產業脫貧拓展到更多的村寨,年銷售額爭取提高到1200萬元。
段必清的故事至少可以說明,每一片土地都有可挖掘的財富。這背后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一雙勤勞的雙手和一顆善良的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