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青春,因扶貧而精彩(新時代青春之歌)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一包養經驗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開欄的話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放眼神州大地,包養軟體無數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正在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奮斗中實現著人生價值。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各行各業的青年,聽他們講述一個個揮灑奮斗汗水、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的動人故事。

“一次講話,26處提到‘奮斗’”。不少青年扶貧干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到這個細節。

他們說的“一次講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總書記的講話給青年扶貧干部以巨大的鼓舞。他們的青春,因為一線奮斗、吃苦磨練而更加精彩。

蔡官鎮來了個“李博士”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包養管道底色’。”中共安順市西秀區委辦公室主任科員李光明說。

1984年出生的他,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的博士。2016年,他響應母校“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和同為清包養妹包養妹華博包養價格ptt士的妻包養網子周莉驊包養網帶著11個月大的女兒,來到貴州安順。他申請到鄉鎮鍛煉,在西秀區蔡官鎮當了一名基層干部,先后在扶貧工作站、脫貧攻堅指揮所工作。

半年時間,他學習“安普”話,走遍22個村。易地扶貧搬遷是蔡官鎮脫貧攻堅重要工作之一,李光明承擔了搬遷動員以及所有檔案、文件資料和報表工作。包養網站他編輯出快捷的公式,將統計數據高效處理成報表,提高了扶貧站工作效率。

到村扶貧時,他印象最深的是藥寨村貧困戶董紅慶家。董紅慶有輕度智力障礙,他愛人因小兒麻痹需要拄雙拐,兩個孩子一個剛畢業一個在上學。李光明多次到他家核實教育資助、民政補助等情況。

動員藥寨村貧困戶陳忠蓮易地扶貧搬遷,讓李光明感慨“精準很必要”。這個村屬地質災害區,陳忠蓮家10口人,相關系統起初只納入了5人貧困,后發甜心花園現全家都很困難,就在動態調整時納入為10人。

“一戶戶的易包養一個月價錢地扶貧搬遷讓我思考,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拔掉窮根,那才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李光明在蔡官鎮整整干了兩年。全區脫貧后,2018年10月他包養意思到西秀區委辦工作。

2018年7月,李光明榮獲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黨員。大家稱他“博士”,他說,“飛機落地安順那一刻,我就決心從零做起,做出成績才是真正的光環。”

手繪兩張“扶貧地圖”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這為扶貧干部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平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坊滿族鄉于營村第一書記呂曉勛說。

生于1987年的呂曉勛,本職工作是人民日報評論員。到農村去,做點事,是他一直以來的心愿。去年6甜心花園月,他報名到人民日報對口幫扶的灤平縣鍛煉。8月,他來到平坊滿族鄉于營村,掛職村第一書記。

他用5個月時間走訪包養了在村常住的所有農戶,熟悉了村情戶情。2018年最后一天,他在個人公眾號里寫了一篇總結:一是向村兩委成員、鄉包村干部、縣司法局駐村工作隊,詳細了解村里的整包養情婦體情況以及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二是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分階段走訪了在村的數十戶建檔立卡貧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困戶,對于他們的致貧原因包養網、發展愿望,有了更加清晰、直觀的了解……

在此基礎上,他還畫了兩張涵蓋4個自然村的“于營村引導圖”,標注出每一名有包養網房農戶的姓名、位置、所屬小組以及是否常住。兩張引導圖被放大打印后,貼在村部辦公室,極大地方便了村兩委開展各項工作。他還整理出全村電話通訊錄,建了一個“于營村務包養網”微信群。所有村級公共事務,都會在群里及時公告,目前已有200多人加入。不少村民反映,“這個辦法好!又清楚、又省事!”。

“我將牢包養情婦記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囑托和教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把實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讓青春在脫貧攻堅一線持續綻放光彩包養網。”呂曉勛說。

王墳村脫貧了

“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生于1983年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生產股長劉玉杰說,聽到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就想起自己在村里做的一件件小事。

2017年3月4日起,他任高朗鄉王墳行政村駐村工作隊長。太康名人輩出,如謝安、謝靈運、包養網吳廣等。王墳村也大有來頭,明朝戶部尚書王鈍和3個兒子葬在這里。村里人稱王鈍為“老祖爺”包養網

劉玉杰說,這兩年他做了一些小事。去年8月,太康出現強降雨。17日晚上10時,高朗鄉黨委書記王正剛主持召開搶包養價格險應急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包養網后,劉玉杰想到村里73歲的孤寡老人劉秀英。她家包養網推薦房屋地勢低不安全。回村后,他和村支部書記王錦山冒著暴雨淌水趕到劉秀英家。劉玉杰把劉秀英背到行政村室,把床鋪讓給她住。劉大娘撤離后不久,她家屋后一棵大楊樹歪倒砸在房屋上,“想想都后怕”。那個晚上,他和王錦山挨家挨戶排查險情,疏通水道,幾乎在水里泡了一夜。“鄉親們生命沒有受到危險,我覺得付出是值得的。”劉玉杰說。

“貧苦戶中有人才。”劉玉杰入戶調查時,認識了貧困戶王永久。王永久72歲,不能外出務工,早年是民辦教師,包養情婦也是農民畫家。2018年7月,全縣脫貧攻堅進入包養網鄉村環境包養價格ptt整治提升階段,駐村工作隊鼓勵王永久創作墻體畫,村里給王永久付費。經過半個月努力,王永久畫了一些以孝包養網比較老愛親、脫貧攻堅等主題的墻體畫。劉玉杰還介紹王永久到其他貧困村作畫,一年下來,增收兩萬多元,為脫貧打下基礎。

今年3月,太康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王墳村目前剩余貧困戶3戶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74%,符合貧困發生率低于2%的貧困退出標準。“戶部尚書的包養一個月價錢后代們脫貧了。”劉玉杰十分自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