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海在艷包養俱樂部山紅村土包養貨行查看土特產銷售情況。 記者 龍丹梅 攝
最近,武隆區羊角鎮艷山紅村的黨員干部們都沒閑著。
村支書錢代彬在下村扶貧時出了車禍,右手骨折。他在病床上躺了7天后便回了村,每天早出晚歸到村辦公室報道。
村主任黃東過去不是在買豬仔包養網ppt,就是在賣生豬的路上。今年,他主動關包養網閉了自家的養豬場,帶頭入股和村集體一起聯辦了榨油車間,還吸納了3個貧困戶就業。
今年,艷山紅村在武隆城區和羊角古鎮開了6個土貨店,銷包養俱樂部售艷山紅村及周邊幾個貧困村的土貨。村民陳容主動接下了門店的線上線下運營工作,短短兩三個月時間,每個門店每月的營業額便達3萬元以上。陳容的另一個身份,是艷山紅村今年剛剛發展的新黨員。
……
黨員包養女人干部以身作則,為村里謀發展,在如今的艷山紅村已成為常態。而這一切都與武隆區總工會選派到艷山紅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游四海有關。
三件小事,倒逼村干部轉作風
2017年12月22日,游四海帶著母親來村里報道。
艷山紅村位于羊角鎮西北部,幅員10.98平方公里,全村8個村民小組492戶1715人,被稱為“爛泥壩”,是武隆區出了名的窮村。
進村的路蜿蜒崎嶇,屋前屋后不時看見一堆堆垃圾,田間地頭種著常見的白菜蘿卜,看不到幾個干活的村民。一路走到村委會包養,同行的老母親已經皺起了眉頭,嚷嚷著要他回去。
游四海沒說啥,跟村干部打過照面后,便下了村,四處搞調研。
調研的結果很不理想:村里年輕人外出,產業空虛,留下的人也沒有發展的心勁。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老百姓對村干部很不信任,不少人反映“村干部喜歡擺架子、不愛搭理群眾”,因此,村里動員修個路、搞個產業,大伙兒都不肯。
村干部也很委屈:每天東奔西跑的都是為了村里發展,但好說歹說老百姓就是不相信。
正在甜心花園這時,村里出了三件事,群眾意見很大。
第一件事:村民因果樹殺菌需要石灰,找到村干部幫忙。村干部打了幾個電話,回復村民說武隆城區沒貨。
第二件事:村民代山私自將集體水管架設到自家田地取水,與村主任黃東發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生了糾紛包養網。一時間,村里到處都在傳“村主任打人”,黃東覺得很委屈。
第三件事:全村8個村民小組,竟有7個小組長申請低保,老百姓意見很大。
事情雖小,但意義重大,老百姓從這一件件小事中看到的是村里黨員干部的包養網作風問題。游四海第一時間組織召開黨員大會,主題是“群眾利益無小事”。會上,村支書錢代彬包養金額帶頭檢討,包養網推薦并從外地買來2噸石灰供村民免費取用;村主任黃東向代山道歉,并主動賠付了醫療費;7個村民小組長全部主動退出低保申請。
村干部作風的一點點改變逐漸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后來,村里包養意思再要修路、搞建設,大家都肯出力了。
父女兩人,同一天加入中國共產黨
艷山紅村要發展,僅靠村干部的力量顯然不夠。特別是村里經過調研,以“三變”改革為抓手,以鄉村旅游為主,發展起了花卉、奇異水果、高山鴿子、鰍田稻等產業后,更需要能人帶動。那么,如何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動員艷山紅村包養的村民都來參與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呢?
游四海動包養網員村里的黨員、干部組成了一支黨員先鋒突擊隊,還組建了一個微信群。一開始,突擊隊隊員們全部是在家的黨員干部,開展的是清掃環境、維護公路、為老年人洗頭剪發等志愿服務。不少在外工作、生活的村民們從家人口中得知后,也加入了這個微信群,群成員逐漸從二三十個發展到了一百多個,但多數人只是觀望,并不參與。
但2018年7月發生的一件事,讓大伙兒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當年,武隆區遭受暴雨襲擊,大雨一直下了十多天,艷山紅村受災尤其嚴重。村里有一口13畝的山坪塘,由于連續暴雨,面臨決堤的風險包養網單次。游四海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們把住在山坪塘下游的留守老人、孩子背到村委會,又和村干部輪流在山坪塘旁值守,幾天幾夜下來,兩眼熬得通紅。村民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少村民打電話將此事告訴了在外創業、打工的親人。
雨停后,村里部分路段遭遇泥石流塌方,游四海試著在微信群里發消息:“村里受災了,大家能幫忙的包養網車馬費回來幫幫忙。”沒想到竟一呼百應,在重慶主城、涪陵、武隆城區等地務工的村民們紛紛趕回來,有的還開著自家的挖掘機,在短短兩天內便修復完所有受阻受損道路、堰渠和農田。
這件事后,艷山紅村黨員先鋒突擊隊的人數激增,達到了100多人。72歲的村民陳永祿是個轉業軍人,在軍隊里學過水電工,誰家的鋤頭斷了、村里的水渠壞了,他都不聲不響地主動上門去維修,連材料費也不肯收。陳永祿的女兒陳容今年36歲,平時在武隆城區做生意,被村里黨員干部的行為感動,她也主動參加了黨員先鋒突擊隊,凡是村里有事,她都第一時間沖在前面。
在黨組織的帶動下,去年,艷山紅村17人寫了入黨申請書,其中就包括陳包養條件永祿和女兒陳容。
今年7月1日,陳永祿、陳容和父女倆同一天入了黨。
一支隊伍,凝聚人心激活鄉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包養要包養網ppt實現鄉包養村振興,就要提高每個村民的參與激情,凝聚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識。這樣才能在扶貧工作隊離開后,為鄉村留下包養網一支“撤不走”的扶貧工作隊。那么,如何凝聚人心,激活鄉村呢?
游四海引導黨員和在外能人回包養村,探索建立了“村總理事會+分支部理事會+村民小組理事會”三級自治體系,把村級大小事務交給群眾。理事會總計100多人,包養價格都是村里村外的能人。游四海帶頭為理事會捐款,這些捐款用于村里包養價格購置路燈、美化庭院等公益事業,村莊逐漸變得漂亮起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有了返鄉創業的意愿。包養俱樂部
村民王雙紅早已在武隆城區定居,事業有成,從去年加入村民理事會后,他不僅事事都沖在前頭,離鄉多年的他今年還準備回老家發展養殖業,理由是“村里如今發生了大變化,在家發展也能致富”。
村里的中藥材種植大戶賀新村包養妹主動提出,跟村集體一起聯合發展中藥材,他來負責中藥材基地的管理和技術培訓,帶動村民們都來種中藥材增收。
……
產業起步了,老百姓有心勁了包養網,有了這支“撤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作后盾,游四海開始考慮村里的產業升級。
就在幾天前,艷山紅村在由“學習強國”平臺組織開展的活動中獲得2019年重慶十大最美鄉村的稱號,從一個貧困村“變身”網紅村,不少市民慕名而來。但村里的鄉村旅游剛剛起步,接待條件還不完善。于是,游四海用自己的私人名義貸了一筆款,用于墊包養站長付修建鄉村旅游接待中心的費用。其實再等上一兩個月,接待中心建設費用便能通過種種審批程序到位,但游包養網評價四海認為振興鄉村等不起,拖不得,“風險我來擔,(村子發展的)事兒要先干起來再說!”(記者 龍丹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