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0月24日包養故事電 題: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技能就業幫助貧長期包養困家庭大學生端穩“飯碗”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文靜
20歲的趙曉軍雖然入學才1年多,還未畢業,但已提前找到了工作。
趙曉軍來自甘肅省天水市包養網秦安包養合約縣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現就讀于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畢業后,他要去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企業工作。
趙曉軍說:“專包養網業技能的學習、現代學徒制訂單班的培養模式為我提供了包養網改變命運的機會。”
蘭州資環學院是一所以氣象、采礦、安全、地質等專業群為主要特色的高等職業院校。現有的1.6萬余名包養網學生中,25.77%的學生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
為包養網站了幫助大學生尤其是貧短期包養困家庭大學生順利就業,蘭州資環學院頻頻打包養管道出“組合拳”,深化校企合作,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蘭州資環學院就業工作處處長馮小東介紹,學包養網校與企短期包養業合作,設立以企業名稱命名的訂單班,以企業崗位需求為目標,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
“就業競爭如此激烈,能提包養站長前找到一份工作,對我和家人來包養網說太重要了。”趙曉軍說,他是這一模式的受臺灣包養網益者。
包養app據介紹,該校累計與50余家企業設立了訂單班,僅2017年與2018年就與企業共同培養現代學徒4300余人,畢業生在合作企業入職率超過85%。
蘭州資環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鄭紹忠認為,和其包養網他家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庭相比,貧困家庭培養一名大學生更不容易。為了讓包養站長學生能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學校持續加強專業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保障高質量就業,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包養際傳遞,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收官戰。
一技傍身,甘肅農業大學畢業生陳玉平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實現了人生價值。憑借所學的植物保護專包養業知識,他在包養新疆種棉大包養合約縣尉犁為當地群眾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解決包養意思棉花種植上的包養病蟲害難題。
甘肅農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明表示,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只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包養金額技能型人才包養價格就有用武之地。
記者包養網從甘肅省教育廳了解到,近年來,甘肅省教育廳將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教包養網育扶貧的重要落腳點,特別是對重點群體高校畢包養價格業生開展就業精準幫扶,以就業帶動脫貧。依靠技能,貧困家庭大學生端穩了包養金額“飯碗”,活出精彩人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