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好幫扶“接力棒” 鄉村振興“動力足” _中國鄉甜心寶貝一包養網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長夜過后,太陽北歸,寒冬中孕育著春意與希望。昔日的貧困縣,搖身一變成為經濟發展的“潛力股”包養金額。走進河北武強,看銀政企如何實現良性互動;探訪貴州黃平,看新機制如何帶動新產業;遙望重慶秀山,看數字鄉村如何破解融資難題。而這些定點幫扶縣發展的故事背后,都離不開農業銀包養網行長期以來的金融助力。

作為服務“三農”的包養網車馬費國家隊、主力軍,農業銀行接好傳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力棒”,以特色產業、創新機制和智慧場景為切入點,積極做好脫貧縣金融服務和定點幫扶縣協作包養妹工作,切實增強脫貧地區和包養意思脫貧人口內生動力。

截至11月末,農業銀行在832個脫貧縣的貸款余額1.7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054億元,增速14.0%;在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余額3121億元,比年初增長461億元,增速17.3%。

“貸”動特色產業 引領鄉村振興新模式

河北省包養價格武強縣的集約牧場里,數十頭黑白相間的奶牛在自動化的生產線上吃著飼料,一旁的工人有條不紊地拿起設備為奶牛擠奶。一滴滴白花花的牛奶,滋養著脫貧縣的產業發展,也滋潤著每位農民幸福生活。

“多虧了包養行情農行的幫助,我現在每月能拿3000多元的工資,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了。”吳大姐開心地說。

作為武強縣的脫貧戶,自從家里兩畝多的土地流轉之后,她就在農業銀行的幫助下,到當地乳業龍頭企業工作,收入穩定干勁足,生活水平也“芝麻開花節節高”。

地處暖溫帶平原地區,武強縣土地廣闊、水源豐富,適宜奶牛養殖業發展,近年來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

農行河北武強縣支行瞄準優勢產業,充分利用農業銀行三農包養感情業務產品創新基地優勢,強化銀政合作,建立政府增信機制,對農業包養產業化龍頭企業——富源、富奧牧業給予充足的信貸資金支持,并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包養網ppt出了“銀行讓利、政府優惠、企業反哺”的發展模式。在這一模式下,農業銀行主動提供優惠利率的包養合約信貸支持,武強縣政府進行財政貼息,支持地方企業發展壯大,以產業帶動建檔立卡農戶增收致富。

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在河北各地,乳業、糧油、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承擔著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任。農行河北分行圍繞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支持特色鮮明、優勢聚集、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特”,瞄準脫貧地區特色產業集群,給予精準化金融支持。

農行河北分行還包養合約圍繞打造現代農業,大力支持產業園、科技園、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以及農業精品園區,推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龍頭企業和各類新型包養網農業經營主包養網體發展壯大。

截至11月末,農行河北分行在脫貧縣涉農貸款余額691.3億元,較年初增長91億元,增速達15.2%,累計在脫貧縣投放各項貸款523.1億元,余額達1102億元,為縣域產業繁榮注入了強大動能。

農業銀行支持企業乳制品生產線建設,助力河北武強縣奶業發展

探索創新機制 小縣城播撒“致富經”

貴州省黃平縣學壩村院壩,正舉辦著2022年包養農行幫扶產業項目收益分紅大會,數十位村民走上臺前,雙手接過村委包養網會發放的6.1萬元股權紅利,臉上洋包養網溢著幸福的微笑。

學壩村曾是貧困村,產業薄弱和基建滯后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村民農業生產和增收致富。黃平縣是農業銀行的定點幫扶縣,學壩村的發展也同樣受到了農業銀行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農業銀行以向學壩村派駐第一書記為契機,創新探索村集體經濟激勵機制,對村子的發展進行全方位幫扶。截至目前,農業銀行累計向學壩村投入幫扶資金1390.7萬元,積極發展山泉水世界、“學壩”飲用包養軟體水、有機蔬菜大棚、“十里人家”農家樂、電子商務等產業項目,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從0到目前100萬元的突破。項目實施以來,學壩村流轉土地48.6畝,支付土地流轉費20.7萬元,發放勞務費120萬包養元,解決全村528人次就業。

此外,農業銀行還幫扶成立了貴州省金穗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組織引導農戶采取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方式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鼓勵村民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紅,實現資金變股金包養網、農民變股東。

“今天參加學壩村的分紅大會,非常開心,錢雖然不多,包養網VIP但都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繼續齊心協力,明年分取更多包養網推薦分紅。”村民楊秀義說。

學壩村的發展,只是農業銀行創新支持黃平縣的一個縮影。農行貴州分行還積極打造“5G+智慧場景”,借助數字化科技賦能幫扶黃平縣建設智慧場景,并以此為驅動建設中藥材和農產品種植生產、特色食品加工、冷鏈物流、電商孵化、農文旅等五包養網大產業基地。自開展普惠金融服務以來,農行貴州分行已在黃平縣累計投放7.96億元支持鄉村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在家門口穩崗就業。

學壩村正在舉行2022年農業銀行幫扶產業項目收益分紅大會

破解融資難題 數字金融飛入“百姓家”

“多虧了農行‘智慧畜牧貸’,今年又可以擴大生產了。”重慶市秀山縣包養秀龍養殖合作社包養妹負責人付世龍高興地說。

付世龍是秀山縣的一名返鄉創業人員,他的養殖合作社已養殖肉牛100多頭。在發展規模壯大的同時,付世龍也遇到了資金問題。“只有牛值錢,整個養殖場投入了500萬元,飼料、勞務每年都要不少資金,但銀行的貸款確實不容易拿到。”付世龍曾經因此一籌莫展。

由于養殖行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按照傳統銀行貸款模式,養殖企業和農戶以生物作為抵押物,很難從銀行包養獲得相等價的貸款資金。同時,養殖業銷售周期長、資金回籠慢導致資金短缺、融資難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戶生產經營。

在知曉付世龍的難題后,農行重慶秀山支行運用“活體牛抵押”方式,向秀山縣秀龍養殖專業合作社發放“智慧畜牧貸”100萬元,解決了畜牧經營主包養價格體貸款無實物抵押的融資難題,率先創新探索出了“信貸+保險+基金+場景”的畜牧業金融服務模式。

除了放寬抵押物要求之外,農業銀行還積極發揮產業擔保作用。由農業銀行和秀山縣人民政府分別出資包養500萬元,成立了規模為1000萬元的秀山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金,為縣域范圍內的養殖大戶提供貸款擔保,免去養殖企業信用增信的后顧之包養網憂。

不止步于融資服務,農業銀行還將幫扶的觸角延伸到數字化服務上。今年3月,農業銀行在秀山縣試點上線智慧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并推出智慧畜牧場景,有效實現活體牲畜抵押物的數字化識別、管理、監管等。

“農行提供的智慧畜牧金融服務方案太好了,不僅提供貸款支持,還搭建了智慧畜牧場景。我在手機上就可以隨包養網dcard時了解每頭牛的體溫、運動等各項指標,大大提升了養殖管理水平。”付世龍高興地說。

截至11月末,農行重慶分行依托智慧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在秀山縣發放貸款4739萬元,撬動其他金融機構貸款17260萬元,直接聯農帶農超過3500人,包養意思有力支持了秀山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于脫貧地區發展智慧金融和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具有積極借鑒意義。

農行重慶秀山支行現場演示智慧畜牧在線數據監測

因農而生,姓農為農,農業銀行將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金融服務,以差異化信貸政策,聚焦特色優勢產業、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加快實施數字鄉村工程,推廣縣域農村政務核心場景和涉農甜心花園產業重點場景,以智能化、全方位、引領性的數字鄉村服務平臺為著力點,持續為重點幫扶縣高質量發展貢獻農行智慧。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