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上陣,百姓口中的“老楊”扶貧一年又一年
記者 陳志強
走在村間小路上,老楊不時遇到村民隨口說起水果種植、孩子治病、低保金發放等大事小事。
老楊喜歡走村串寨,和村民一起勞動、包養網嘮家常。村民也喜歡把家中事說給老楊,聽一聽老楊的意見。村民知道,在老楊心中,只要包養是老百姓包養網的心事,就是他的份內事,他都會盡心盡力辦好,讓老百姓安心。
這位村民口包養中親切的”老楊“,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敦寨鄉龍池村第一書記楊端明。
家在北京的楊端明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資深”扶貧干部。2009年到2012年,楊端明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扶貧,被評為農發行首屆扶貧攻堅先進個人。2015年9包養網月,老楊又被選派到貴州省龍池村任第一書記,成為了約20萬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員。
老楊幫扶,致力打造貧困村內生動力
村里排水溝多年沒人清理堵滿了垃圾,污水經常浸漫到人行道上和村民的屋里。老楊爭取農發行20萬元扶持資金,組織群眾對排水溝清淤,又新建一條長364米、深2米、寬3米的排水溝,讓村寨雨天不再污水橫流。
看包養到很多群眾在車來車往的公路邊跳廣場舞,老楊感覺不安全,多方籌集資金40萬元,整合“一事一議”項目資金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村級文化廣場。
羅丹村從龍池村拆分出來后,老楊改任羅丹村第一書記,著手修通2公里村路,解決了水果運不出去、村民進出不便的難題。
最讓村民稱道的是老楊幫助龍池村去掉了賣水果難的心病,把水果種植變成了真正的脫貧增收產業。
龍池山青水秀,是包養水果種植大村,盛產金秋梨、椪柑、臍橙等水果,但果農缺乏合作意識,銷果季節各自為陣賤價求賣,每斤只賣六、七角錢,連成本都掙不回來,許多果子爛在樹上沒人采摘。包養網
2015年底,老楊提議帶龍池水果“走出去”,與村兩委組織33噸水果到北京探銷路。
這一路老楊和司機歷盡曲折艱辛。貨車進入湖北遇到大霧,高速公路封路。好不容易進入河北,氣溫驟降,老楊和司機趕緊買棉被、草紙、塑料,把車箱包起來為水果御寒。走了二天三包養網夜,貨車在雪夜中進了北京,又因北京城內2包養4小時限行貨車被交警攔住。
老楊苦苦懇求,說這車水果來自貴州山區,寄托著老百姓的脫貧夢。老楊感動了值班交警,放行之時還打電話請下包養網一站的值班交警察放行,還出主意說北京許多地方限高,需要規劃行車路線。于是,老楊的愛人和兒子雪夜中開著私家車,帶著標桿一路測量,最終趕黎明前將貨車帶進城內,最終給村集體挖到了“第一桶金”,掙了11萬元。
“賣一車水果容易,賣全村水果難,我賣水果容易,村民賣水果難。”老楊說,關鍵是發揮集體的力量,開拓市場渠道。老楊幫助組建合作社,拓展電商渠道,打造龍池水果品牌,水果包養網賣到了廣東、江蘇等地,收購價逐年提高,2017年銷售水果200多噸,村集體創收200萬元,農民又有了種植水果的積極性。
老楊幫扶,巧借力建“扶貧統一戰包養網線”
老楊常說,扶貧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要靠全國的力量,扶貧干部不能小氣,眼睛不能光盯著所駐村,還要關心別的地方,只要是貧困群眾的難心事,都要盡心盡力去幫,脫貧攻堅沒有“份外事”。
老楊的“絕招”是打組合拳:充分發揮農發行的幫扶優勢,積極聯系愛心企業、慈善組織、愛心人士,經常尋求戰友、同事、同學、親友的幫助,建立“扶貧統一戰線”。
龍池小學沒有條件向學生提供熱水,孩子們冬天用冷水洗臉洗腳,住校學生沒法洗澡。老楊通過朋友聯系四季沐歌太陽雨集團公司提供部分捐贈,找愛心企業募集13萬捐款,在農發行開展獻愛心活動籌資10萬元,幫助學校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
固本鄉錦額村吳高梅家連遭不幸,媽媽龍成妹因長期患脊柱脊髓炎而致高位截癱,爸爸在包養外打工不幸煤井遇難,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包養。爺爺、奶奶相繼離世后,龍成妹、吳高梅母女生活更加包養困難,吳高梅放棄學業回家照顧母親。老楊主動聯系愛包養網心企業給予資助,還幫吳高梅在縣城蛋糕店找了一份工作,租了一套房子,方便吳高梅一邊打工一邊照顧母包養親。
從網上得知浙江良友木業公司愿意為貧困群眾和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老楊主動牽線,幫助錦屏縣11名殘疾人到良友木業就業,每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
錦屏縣特殊教育學校基礎設施落后,70多名貧困殘疾兒童生活困難。老楊知道后,向農發行爭取捐贈20萬元給學校安裝了空調和熱水系統,更新了生活用具。
在老楊看來,幫扶山區關鍵是建立支柱產業,拉長做大產業鏈,實現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幫助農民持久增收。
只要有機會,老楊都要幫錦屏招商引資。這幾年,老楊幫助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山東泰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亞獅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浙江鴻香源蜂產食品有限公司等大企業來錦屏投資。老楊還幫助錦屏縣有關部門編制、申報融資項目,其中向農發行申報融資項包養網目9個,貸款22.27億元。
包養一次,老楊到南京賣水果,等待收款時偶然聽人說起亞獅龍招工困難、養鵝受限。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老楊敏銳地感覺這是錦屏縣脫貧攻堅、招商引資的大好機遇。
亞獅龍是世界最大的羽毛片生產商和羽毛球生產商,以亞獅龍的毛片和羽毛球全球市場份額,錦屏縣有望靠養包養網鵝帶動一方貧困戶脫貧致富。老楊開始游說亞獅龍到錦屏投資養鵝,亞獅龍也對投資錦屏心有所動包養。但養鵝和毛片、羽毛球生產銷售兩頭在外,讓亞獅龍的高層猶豫不決。為了引進亞獅龍,老楊不斷跑南京上門游說,終于在第8次打動了亞獅龍董事長周賀桐。周賀桐說老楊,你的情懷觸動了我的情懷,你為了山區扶貧太拼了。
最終,亞獅龍決定投包養網入13.7億元,在錦屏經濟開發區建設全國最大的羽毛片生產基地。2017年8月,養鵝、飼料、屠宰基地開始建設。此時,老楊駐村任期將滿,他擔心亞獅龍項目后續銜接不好,就向組包養網織遞交了一份延職申請書,下定決心多駐村一年。
如今,亞獅龍錦屏項目進展順利,從養殖、加工到銷售,亞獅龍錦屏項目可以直接吸收當地3000人就業,養鵝產業更是快速發展。更可喜的是,與亞獅龍相配套的51家生產體育服裝、鞋、包、羽毛球機等上下游企業紛紛投資錦屏,太平洋建設集團、東方園林等知名企業也接連入駐錦屏。縣委書記毛有智說,隨著亞獅龍的到來,錦屏縣實現了從全民大招商向招大商、以商招商、仔細選商的招商格局轉變。
去年,老楊榮獲貴州省“扶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今年9月,老楊駐村又將到期。留村還是回京,他面臨抉擇。
留村,他心里頭其實有許多難事。他當過20年兵,在吉林、貴州扶貧6年,和家人離多聚少,在錦屏駐村3年有兩年和愛人在村里過年。他怕墳,包養網可他羅丹村辦公室窗外就是墳。他怕蛇,可龍池、羅丹山林、田地里經常有五包養網步蛇、銀環蛇、眼鏡蛇出沒。他怕潮濕,可錦屏冬天濕寒夏天濕熱,常常因瘙癢而難以入眠。
回京,他心包養中卻也放不下許多人和事,惦念著龍池、羅丹的脫貧攻堅,惦念著山區貧困群眾和殘疾兒童,惦念著招商引資項目的后續對接和服務……
回京還是留村,老楊還在糾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