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S包養網心得竹排江中游 脫貧路上一起走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網南昌10月1包養網6日電(通訊員 劉珅 易奇勛)“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10月9日,碧波蕩包養網漾的江西省上高縣野包養網市鄉神山湖上傳來陣陣歌聲,青山綠水間,65歲的船夫陶義芳一邊撐共享竹排,一邊唱起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歌曲,引來竹排上游客們的陣陣喝彩聲。

共享竹排的“船東”陶義芳在景區帶游客們領略秀美風光。新華網發 劉珅 攝

“聽過共享單車包養,共享汽車,這共享竹排還頭一次聽說。”前來游玩的市民廖琪說,“只要用手機掃碼就可以走,手機App不僅能顯示開船時間,還能實包養時顯示位置,既舒適又安全。包養網”共享竹排讓不少游客倍感新鮮,神山湖景區在高峰時期日接待游客2500多人次。

游客通過手機App即時查詢到共享竹排的實時位置和消費時間。新華網發 易齊勛 攝

“我在湖上撐竹排已經30多年了,以前竹排用來打魚,偶爾送客人到湖對岸,現在竹排變成了旅游觀光船,每天忙不停。”陶義芳高興包養網地說。當天陶義芳撐著竹排往返了七、八趟,雖然有點累,但喜悅之情溢言于表,共享竹排不僅讓他脫貧致富,還讓他成了景區的一名小老板。

65歲的陶義芳從普通的一名船夫成為合作社的股東。新華網發 劉珅 攝

都說靠水吃水,家住神山湖景區附近劉豐村的陶義芳以前日子可不包養好過,家里四口人都靠他在這神山湖里撈撈魚、送送客,每天起早貪黑包養也賺不到幾個錢,加上30包養網多年前,妻子羅線英發生意外導致殘疾,日子更是舉步維艱。

在劉豐村,像陶義芳這種僅靠包養網打魚、擺渡包養網維持生計的村民包養網還有不少,因為神山湖特包養殊的地理位置,湖水水位受天氣影響大,規模養魚的收包養成難以保證,如何打破這“看天吃飯”的困局,村里的第一批大學生羅福包養成的回鄉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剛回到家鄉,看到這么多年沒一點變化,心里包養網很難受,總想著做點什么。”2011年回鄉的羅福成開始為困難群眾送上一些錢和物品,但發現這樣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改變不了他們長包養久的生活。包養于是他決定利用神山湖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帶領村民致富。

2年多時間,他奔走于浙江、廣東等地,四處學習包養網包養網村旅游、休閑農業、生態開發等先進經驗。2013年,在野市鄉政府的支持下,擁有3000畝景觀帶的江西神山湖景區開始接待包養網游客。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羅福成又成立了觀光農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群眾”的模包養網式吸納村民入股景區項目,陶義芳就是這新型扶貧產業的“受益人”。包養網

共享竹排的“船東”陶義芳在景包養區帶游客們領略秀美風光。新華網發 劉珅 攝

“現在日子好了,每包養個月工資1600元,共享竹排年底還有分紅,加上老伴在景區擔任水位巡視員的收入,一年有4包養萬多元,包養想吃啥吃啥!”陶義芳樂呵呵地說道。

目前,在神山湖景區入股和從事工作的村民有31人,景區也在2018年獲批全省4A級鄉村旅游點。

隨著一聲吆喝“包養掃碼走包養啰!”陶義芳又撐動了他的共享竹排,唱起了“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東流。”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