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凝聚起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的“中國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對口支援西藏綜述)
又到援包養藏交接時。連日來,新一批全國援藏干部進藏后長期包養,第七、八批援藏交接陸續完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加大支援西藏包養故事力度的同時,中央部委和全國各省市對口援藏發揮強大組織優勢,動員社會廣泛參與,補位支撐,凝聚起西藏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的“中國力量”。
三年多來,西藏和承擔對口援藏工作的部委包養網、省包養網站市密切配合,深層整合各種優質資源,推進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對口援包養藏穩定機制和支援模式。
從單一行政援藏到社會援藏
今年春夏之交,首批76名來自北京、江蘇等內地17個省市學校及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的“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分赴西藏各地后,又有700余名教師將于秋季學期開學前進藏,幫助西藏教育發展,開啟全國教育援藏新模式。
十八大以后,中央各部委和省市把握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科學謀劃包養干部人才援藏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包養網領域的援藏工作格局。據統計,援藏工作實施21年來,先后派出包養合約6000多名干部人才進藏工作,落實項目8855項,資金333.9億元,其中第七批援藏干部1343名,落實計劃內資金128億元,組織計劃外資金30多億元,為歷批最多。
與以往不同的是,第七批援藏將社會力量援藏轉向深入。去年,包養網中組部、人社部等部委聚焦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較為滯后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了“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使人才援藏轉向深入,援藏社會參與層面進一步擴大。三年間,20包養俱樂部00多名內地專業技術人員先后進藏工作;引進200多家企業進藏投資,幫助1400多名西藏畢業生實現區外就業;聯系內地單位、動員社會各界為西藏捐款捐物3億多元。
全國支援西藏“國家力量”與“社會力量”有機結合,體現了多民族統一國家多方面的責任意識。“這讓我包養條件們倍感祖國大家庭的溫暖。”西藏林芝市副市長扎西平措說。
從單一資金援藏到經濟社會全方位補位支撐
在西藏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日喀則市,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援藏資金有效助力農包養網VIP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包養故事。山東援建的白朗縣蔬菜基地,從幾座土坯房發展到5400多座大棚,銷售收入過億元,占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21%,使當地1.1萬人實現脫貧。
西藏作為全國最為落后的地區,多年來,國家賦予西藏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和措施,不斷推進包養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但是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任務繁重。第七批對口援藏進一步明確了國家投資與援藏投入的分工協調,突出補位支撐,以優勢互補的援藏整體合力推進西藏現包養app代化建設步伐。
第七批援藏85%以上的資金投入農牧區,急受援地區所急,補位支撐國家投資項目建設運營。近幾年包養網VIP,國家加大投資改善西藏農牧區醫包養療衛生設施,但由于人才包養價格ptt缺乏,一些醫院現代化設備閑置。包養妹援藏醫療人員結對幫扶,通過實際操作“傳幫帶”,診療患者,填補區內醫療領域空白,讓干部群眾不出藏就享受到了國內一包養行情流專家的救治。僅江蘇援藏醫療人員培訓醫務人員就超過1萬人次。
援藏工作還聚焦西包養網推薦藏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助力西藏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全區建設了600余處小康示范村。林芝市波密縣盛產天麻,但存在種苗供應不足、種植分散、產業未成鏈等問題。援藏工作組“種苗補鏈、種植強鏈、加工拉鏈”,打造天麻種苗基地,全縣天麻僅種植環節人均增收1000多元,占目前全縣人均收入的10%。
從單一統籌區內資源到統籌援受雙方優質資源
在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從市區到包養俱樂部鄉村活躍著一批北京的醫療專家。首都兒科研究所馮翠竹醫生就是其中的一名。作為一名兒外科專家,馮翠竹在堆龍德慶區人民醫院首開小兒腹腔鏡手術先河,成功包養意思為一名2歲藏族患兒進行疝氣手術。從去年8月進藏至今,她包養價格已完成了20多臺小兒腹腔鏡手術。
援藏干部最大優勢是后方資源。第七批援藏干部動員更多內地企業包養和愛心人士援助西藏,推動援受雙方良性互動。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組織2萬余名當地干部人才到內地學習考察、掛職鍛煉。浙江援藏工作隊有效利用派出地資源,累計選送120臺灣包養網0多人次各級包養網各類干部人才赴浙江進行技能培訓,依靠援助地發起的“中國微包養網笑行動”,為那曲地區143位嚴重唇腭裂牧民進行手術,讓身處草原深處的牧民重新找回尊嚴。
援藏以從未有過的力度,利用援藏平臺統籌援受雙方資源,推進西藏發展與全國發展同步。三年來,援藏干部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立足西藏比較優勢,用有限的援藏資金吸引和撬動更多內地資本進藏投資興業,促進西藏與內地開展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經濟交流合作,三年間協議資金200多億元。上海援藏工作隊還引進“東方購物”平臺,使得日喀則農牧民在家門口就能把高原特色農產品賣到上海。
全國援藏的戰略布局調整,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向均質化方向發展,鞏固形成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局面。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涉藏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洪教授說包養網評價:“應當說,中國找到一種實現國包養網比較家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那就是對口援藏,并證明了中國能夠用自包養故事己的方式解決好民族問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