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范一包養價格老師”歷經太行山教育變遷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原標題:四代“范老師”歷經太行山教育變遷

日前,位于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武安市康二城鎮清化包養管道小學,讀書聲從教學包養甜心網包養故事內傳出。五年級一班教室里,30歲的英語教師范曉萌輕觸電子屏幕,點擊“遠程課堂”,便已實現山里與外界的教育資源共享。“如果我的曾祖父、祖包養網比較包養網推薦看到這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該有多好啊。”范曉萌感嘆道。

范曉萌來自“教育世家包養”,前輩曾在晉冀包養軟體魯豫邊區辦“游擊課堂”,也曾以校為家,用生命書寫包養留言板教育包養網站人生。如今,90后繼續躬耕在太行山區教壇。83年來,這個家庭四代人中有13位教師,從戰火紛飛到盛世太平,他們歷經了太行山區教育的變遷。

太行山上的“游擊課堂”

范曉萌的父親范春賢今年55歲。說起祖父范世昌的“游擊課堂”,范春賢如數家珍。

1940年抗戰期間,范世昌在戰火中從事教育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事業。當時包養網,日軍炮樓離教學點只有4公里,敵人包養感情三天兩頭騷擾這里,范世昌每次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帶領學生迅速轉移。在艱苦的環境下,范世昌白天在田野里教書,夜晚親手編寫教材,既向包養俱樂部包養網評價生傳授知識,又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思想。

為解決學生的溫飽問題,包養app包養世昌和師生們充分利用當地條包養情婦件開包養網單次荒種菜,打柴割草。在他的帶領下,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戰火中成長起來包養

站崗、放哨、送信……“游擊課堂”的學生們邊學習邊為抗戰服務,那時,大家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個安穩的學習環境。

鄉村學校的“教師木匠”

回憶起父親范隆斌的從教經歷,范春賢幾度哽咽。

牢記父親范世昌“一定要堅持從教”的囑托,1960年,范隆斌參加教育工作,先后輾轉數地,擔任小學教師、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等。

20世紀80年代初,教學教具非常匱乏。在沒有任何資料和設備的情況下,為了能讓學生上好實驗課,會木工的范隆斌四處取經,反復揣摩實驗,化身“教師木匠”,自制了很多數學、物理包養網教具。其中塔尺、平板儀等5件教具被包養網評價評為河北省優秀自制教具。

范隆斌為山村教育奉獻一生,直到去世前一天晚上,還在安排學校工作。

山里孩子的“智慧課堂”

包養網談起30年來的教育變遷,范春賢和女兒范曉萌感慨萬千。

“破房子、土院子,里面住著泥孩子。”這句20世紀90年代初在太行山區傳唱的童謠,范春賢記憶猶新,因為這就是他剛到鄉村學校任教時的真實寫照。

隨著城鄉融合發展,教育資源不斷均衡。“現在的學校,教室整潔寬敞,空調、暖氣設施齊全,老師們上課用上了多媒體設備。孩子們每天都有牛奶加雞蛋的營養餐,上學回家的山路變成了柏油路。過去灰塵滿天飛的操場,鋪設了塑膠跑包養意思道,安全舒適包養軟體還很美觀。”范曉萌高興地說。

包養網1993年出生的范曉萌從小立志成為人民教師。2015年從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畢業后,通過教師招聘考試,她被分配到農村一線,今年已經是第9個年包養價格ptt頭。

老一包養行情輩的教學故事和現代化的教學環境讓范曉萌暗下決心,一定要當一名好老師。目前,范曉萌的丈夫趙志波、堂哥范包養女人曉寧、表哥黃國帥等10人也默默耕耘在太行山區三尺講臺上包養網

“校園環境變美了,師資力量變強了,教書育人的甜心花園初心不能改變。”范曉萌說,今后要不斷學習教育前沿新理念,不斷調整教育方式,用實際行包養網評價動為太行山區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通訊長期包養員 王海波)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