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首批省定貧困紅坡蓋村駛入脫帽“快車道”_中國扶貧在線_一包養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新建的山坪塘

新建的山坪塘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9月27日訊(唐敏 易青海) 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隸屬于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故鄉廣安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華鎣山西麓,渠江與嘉陵江交匯于此,盛產水稻。據該縣人民政府數據統計顯示,該縣是省定貧困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28包養網0個,貧困戶27995戶90272人,城鎮人口4058人,貧困戶面寬、量大,程度深。近年來,岳池縣委縣政府將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包養程”“一把手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工程”“一票否決工程”,全力全域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4年以來,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0.8億元,幫助4.7萬名貧困群眾達到脫貧標準。

據了解,該縣花園鎮紅坡蓋村近日嶄新水泥路已建成通車,新建的山坪塘、魚塘已經建成完成蓄水。據悉,該村屬2016年脫貧的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目前,該村有信心完成首批脫貧任務。

據該村第一書記古波介紹,2015年8月,該村駐村工作組進駐后,第一書記古波與村兩包養委班子一道,以優包養化發展環境為目標,果敢作為,不斷增強基層組織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為困難群眾雪中送炭,決心將一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建設成為群眾生活幸福的和諧新村。

找到癥結大興基包養軟體礎設施建設

據了解,原來該村無一條通村水泥路,無一座有集體收益的魚塘,2組、5組連一條毛坯路都沒有,全是田坎路,村里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嫁出去”了,基礎設施落后成為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該村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切實改變老百姓包養留言板出行難。目前,通過努力,爭取項目資金335.5萬元,新建水泥路3公里,硬化碎石路2.5公里,新建碎石路1.5公包養里,新建和維修便民路3公里,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項目建包養成后可達到社社通水泥路,戶戶通包養故事便民路;同時,還爭取水利建設資金16萬元,新建標準化養魚池2口,預計每年臺灣包養網可帶來集體經濟近1萬元。

夯實黨建“后進”變“先進”

該縣紅坡蓋村既是貧困村又是“后進村”,為了早日摘掉“后進村”的帽子,駐村后,駐村工作組緊緊圍繞基層黨組織建設目標要求,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干事創業的能力。一是規范基層組織制度建設。健全完善了黨支部職責、村干部職責、“三會一課”、村民議事制度等12項黨組織工作制度,并制作成板面上墻,使村兩委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建設黨員活動室。紅坡蓋村原黨員活動室屬原村小所在地,由于年久失修,已是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嚴重地影響到了村級日常工作的開展。對此,通過積極向縣上和鎮上領導匯報,爭取資包養網金12萬余元,對村級活動室進行了重建,同時新添置了各類辦公設備100余件包養,建成后可使用面積達130平方米。目前,便民服務室、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一應俱全,徹底改變了黨員活動無場所的局面。三是落實黨務、村務公開制度。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原則,設立村黨務、村務公開專甜心花園欄,將村財務開支,涉及群眾利益的決策等多項黨務、村務進行定期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密切了農村干群關系。2015年11月,村黨建各項工作順利通過縣委組織部的驗收,“后進村”成功轉化為“先進村”。

新修的水泥路

新建的臺灣包養網水泥路

沉下身子做群眾的“貼心人”

始終把堅持服務群眾、送包養網包養暖作長期包養為駐村工作的切入。第一包養一個月價錢包養價格ptt記古波剛到村上不久,便發現1組群眾楊軍超夫妻二人智力有一定障礙,大兒子在外多年杳無音信,加上家庭貧窮等原因,二兒子包養app楊顯平已經12歲了還沒有踏進學校的大門。通過多方與附近學校溝通,校方終于答應接收,但包養情婦楊顯平由于覺得自己年齡較大,就是不愿意讀書。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斷努力和感化,楊顯平終于在今年春季順利入學。

同時,駐村工作組堅持定期對貧困戶進行走訪,時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及時包養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鼓包養網勵他們拿出脫貧致富的勇氣。二組貧困戶楊云才,包養網ppt體弱多病,日常生活都很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后,駐村工作組經常為他送去生活用品。楊云才住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無法居住包養女人,經過多方努力爭取資金4.5萬元為其修建了磚瓦房,楊云才感嘆到“駐村干部真是我們的貼心人呀!”。

去年12月,天氣十分寒冷,考慮到困難群眾過冬問題,駐村工作組與要兩委緊急組織召開村社干部會議,決定由村上統一為困難群眾購置過冬棉衣、棉被、棉鞋,同時積極協調派出單位為包養金額全村五保戶送去了米、油及節日慰問金,為全村留守兒童送去了學習用具,以拳拳之心讓群眾為之所悟。

“100個您好,不如辦成一件事好;1000包養網站個微笑,不如把一件事辦成有效。包養網”這是駐村工作組堅信的承諾,也是包養網真心為民的態度。同時,也將不包養站長斷努力將紅坡蓋村建設成為一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黨建工作不包養甜心網斷加強的和諧新村。

(圖文由地方供稿)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