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龔武
扶貧先包養扶志,扶貧必扶智。近日,四川省出臺《教育扶貧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包養網》《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扶包養網貧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文化扶貧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通過扶貧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進一步激發群眾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
加大力度
政策資金向深度貧困縣傾斜
“今年將通過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幫助更多貧困戶通過就業實現脫貧。”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8年,在繼續對全省88個貧困縣安排3億元就業創業包養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對45個深度貧困縣包養網每縣再增加100萬元就業創業補助資金,專項用于深度貧困縣的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
教育扶貧重點向30個計劃摘帽縣、100萬建檔立卡貧困學包養網生傾斜,向45個深度貧困縣傾斜。今年將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新建、改擴建教包養學及輔助用房面積140萬平方米,購置包養網5億元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幫助全省161個扶貧任務縣的100.62萬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解決就學困難。
繼續開展千村文化扶貧行動。按照方包養案,包養2018年將完成3500個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院壩)建設,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為每個貧困村招募1名文包養網化志愿者。此外,還將在88個貧困縣重點開展文化惠民購買服務項目。
創新舉措
在就業扶貧舉措上,今年將有更多創新。全省將從“三州”以外的市、縣人社部門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深度貧困縣掛職縣人社局副局長,專門包養網負責就業扶貧、人才扶貧和社保扶貧;從全省技工院校、培包養訓機構、就業訓練中心遴選45個單位,通過“一幫一”的方式,對口支持45個深度貧困縣開展技能培訓和訓后就業工作。此外,今年還將在計劃摘帽的30個縣開展就業扶貧車間建設試點,力爭全年新建就業扶貧車間30個。
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實施的“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今年也迎來“升級版”。教育扶貧專項方案明確,在四川省深度貧困地區(藏區和大小涼山彝區)開展“9+5”免費教育試點,包養即安排一定數量包養網的五包養年制高職招生計劃,定向招收45個深度貧困縣有意愿且符合包養網條件的初中畢業生,錄取后到內地免費就讀五年制高職教育。
今年,四川省將創新實施深度貧困縣鄉村文化振興行動,通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帶動文化扶貧“造血”。其中,貧困縣音樂產業發展項目,將重點發展藏羌彝民族音樂特色產業,繼續打造春季樂山、夏季阿壩、秋季甘孜、冬季涼山的“四川四季音樂季”特色品牌,并推進音樂與地方旅游、科技、農業、教育、康養等融合發展,以音樂為“支包養點”撬動周邊產業。
聚焦重點
培養本土人才
今年教育扶貧的年度目標中,職業教育是重中之重。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幫助更多貧困家庭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增加就業機會,實現家庭增收。
本土人才培養是關鍵。今年,四包養川省將啟動實施貧困地區高包養等職業教育專項計劃,組織四川省高等院校通過包養單列招生、降分錄取、定向培養等方式包養網,培養本土師范、衛生、農技等人才2500名;實施鄉村實用人才培育行動,針對深度貧困地區鄉村發展所需,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為期一年的免費職業教育與培訓,期滿合格后發放包養中等包養網職業學校(含技工校)畢業證書。今年還將通過技能培訓脫包養貧行動,提升貧困勞動力的就業能力,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
今年四川省還將繼包養網續開展“文化扶貧示范村”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先進示范引領作用。開展包養網文明村鎮與文明家庭創建活動,計劃創建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400個,新建“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示范點18個,在每個鎮建設1個家包養風文化主題示范院壩,推出1戶縣級及以上文明家庭。(記者 江蕓涵 劉春華 吳夢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