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從苦難中站起:四川女子帶領殘疾人創業脫貧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一包養價格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扶貧,也許最重要的是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賦能”。

作為首家探索電商扶貧的公益組織,友成基金會將慕課與電商扶貧結合,為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專業系統的電商扶貧課程,為每一個頑強生活的人賦能。

從2016年開始,友成基金會的電商扶貧項目走進了江西、貴州、甘肅、河北、四川5個省的54個國貧縣、156個鄉鎮,培訓了11175名學員,其中62%的人就業創業成功,董麗瓊正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四川青川縣,坐落在四川盆地的北部邊緣,地接甘陜。

現年45歲的董麗瓊在這里經營著一家淘寶店,每天忙忙碌碌,辛苦而充實。曾經的苦難都埋在心底包養情婦,她早已不再自憐自艾,臉上只有對當下的珍惜和對未來的渴望。

  意外殘疾,包養留言板遇到世界的善意

當小店迎來第一位顧客的時候,董麗瓊包養網想到了自包養價格ptt己第一次給客人倒茶的場景。

兩歲時,由于發高燒被打錯了針,她成為了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只能爬著走。從此家里來人時,無論爸媽怎么勸,她都不出去見人。幼小而敏感的心中,既害怕別人的取笑,也害怕別人的憐憫。

直到有一次,家里又來了客人。爸爸不在,要去做飯的媽媽又一次走進屋里“央求”女兒:出來跟客人聊會兒天吧。麗瓊默默地爬了出去,怯生生地跟客人打了聲招呼,就低下頭去倒水,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她沒想到,叔叔阿姨極為親切,陪她聊天、講故事……包養網董麗瓊第一次發覺,別人不會瞧不起她。從此她不再怕生,仿佛向外界敞開了心扉。家里再來客人時,她會第一個跟客人打招呼。

到了上學的年紀,比董麗瓊略大的的小舅舅成了她的“雙腿”,每天背著她上下學,風雨無阻。麗瓊學習很刻苦,也受到了老師同學的喜歡和照顧。“連每天上廁所,都會有女同學們爭先涌后地來背我……”

那段時光是幸福的。董麗瓊有小舅舅、有小伙伴們,有校園也有課桌。她已經開始想象,未來的生活是什么樣?

輟學在家,卻靠自己“站”了起來

幸福沒能持續太久。三年級時,小舅舅到鎮上去讀初中,家里沒人能背董麗瓊上下學了,她只好輟學在家。

幾乎沒有掙扎和吵鬧,不到10歲的董麗瓊無奈接受了現實,從此再沒能回到校園。

但她不愿成為別人的負擔,織毛衣、繡鞋墊、做手工藝品……除了盡力幫父母做家務事,董麗瓊逐漸鍛煉出一門門“手藝”,并憧憬著有一天能夠自食其力。

14歲這包養網年,董麗瓊在鄰居家看見一臺縫紉機,上去一試,自己居然能蹬動!

她急忙爬回家告訴媽媽:“我的腳可以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踩踏縫紉機,媽,我要包養金額學縫紉!”媽媽也為女兒高興不已,借錢給她買了一臺縫紉機,還專門請了縫紉師傅,教女兒裁剪、縫紉……

兩個月后,董麗瓊的縫紉店在鎮上開張了。包養當她拿著自己賺到的第一筆收入——“2元錢”的時候,她再也忍不住地哭了……靠自己“站”起來,那正是她夢寐以求的生活啊!

小小的縫紉店,支撐起了生計和對未來的希望。除了勤奮和靈巧,董麗瓊依靠的,是雙腳還余留的那點力氣。

1999年,抱著一線康復的希望,董麗瓊接受了兩次治療手術,但都宣告失敗。更可怕的是,原來還有點勁兒的雙腿竟完全失去了力氣。

縫紉機踩不動了,董麗瓊只能躺在家里,卻實在不甘心。她苦求父母:”我就算去用手搬動縫紉機,也不能這么在家呆著!“

事情此時又迎來轉機。在外地打工的表哥得知情況,買來馬達裝在縫紉機替代腳力,縫紉店和董麗瓊的生命一起重獲生機……

失去母親丈夫,又再度收獲愛情

重新找回了活著的尊嚴,命運的打擊卻接踵而至。

董麗瓊25歲時,母親因病去世。還沒等她擦干眼淚,妹妹又被查出白血病,幾番治療依然沒有留住她的生命。

“天塌了。”

迷茫、痛苦,生命中這些不可掌握的事情,讓董麗瓊失去了方包養向。

痛失親人后,愛情卻包養在此時悄然到來。一個小伙子闖進了董麗瓊的生活,他被董麗瓊的堅強深深地吸引,更看中了這個女孩兒的人品和勤勞。

此時的董麗瓊本已不敢對婚姻和幸福抱有奢望。但她越是躲閃,小伙子越是執著。漸漸地,一顆冰凍的心開始融化……

在新千年到來之前,包養董麗瓊結婚了,后來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丈夫很體貼,對她工作很支持,還會抽空幫她熨燙衣服,小日子過得平靜幸福。

    董麗瓊對自己說,你的不幸結束了。但命運還是不肯放過她。

女兒四歲時,董麗瓊的丈夫意外摔傷。原本情況并不算嚴重,但因為醫生的誤診,丈夫沒能走下手術臺上——就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意外,竟離開了人世!

什么叫撕心裂肺?什么叫肝腸寸斷?命運使包養董麗瓊再也睜不開眼睛,她倒在病床上整整包養3個月,天天以淚洗面,開始懷疑自己、懷疑生命,腦子里充斥著死亡的念頭:老天為什么對我這么不公平?

在最想要放棄自己的時候,董麗瓊怎么也不忍心拋下女兒。“女兒還那么小,我死了怎么辦?”

她打消了死的念頭,認真回想走過的一個一個坎坷,“我得再站起來!”

一個人撫養年幼的女兒,董麗瓊嘗盡了生活的艱辛。親友勸她,“麗瓊,你還是要再成一個家,要不你自己帶著孩子怎么生活啊?!”

董麗瓊并不執拗,知道自己還要向前看。后來,她結識了她第二任丈夫,又重新組建了家庭。2007年,兒子降生,小家庭的生活再包養網心得次有了起色。

創業一波三折,帶他人走包養故事向新生

2011年,青川縣殘聯舉辦陽光家園工程,把殘疾人匯集在一起做康復鍛煉,包括腿腳、手指的康復。巧合的是,當時浙江阿里巴巴駐青川的工作人員也住在縣殘聯的院子里,這批人員中也有殘疾人。

 包養網   有一天,做完康復訓練后,阿里巴巴的員工在跟董麗瓊等聊天時提出,你們要不要學電腦啊?免費的,學會了就可長期包養以在網上開店,像咱們殘疾人坐在家里就可以賺錢了。

董麗瓊一聽,這不就是殘疾人可以奮斗的目標嗎?她第一個就報了名。

對于小學還沒畢業的董麗瓊而言,學電腦談何容易?好在有丈夫的大力支持。丈夫每天騎著自行車,送董麗瓊到一公里外的縣殘聯學電腦,風雨無阻。董麗瓊更是學得格外認真。

  就這樣,幾個月后,董麗瓊的網店注冊成功了!專賣青川縣的地方特產。

但萬事開頭難。由于沒有經驗,對產品、包裝的認識也都不夠,網店在初期出現了不少差錯。

董麗瓊第一次賣出一斤土蜂蜜時,不懂得怎樣包裝,直接把蜂蜜裝在塑料瓶里,放入紙箱就發走了。客戶收到產品后,打電話說,蜂蜜全灑在紙箱里了包養……

  董麗瓊懊悔不已。只好耐心地跟客戶溝通解釋,最終得到了客戶的理解。

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董麗瓊對經營店鋪積累了一些經驗。客人雖然不多,但大都變成了回頭客。

三年后,董麗瓊的淘寶店達到了三顆鉆。她想著幫助其他殘疾人伙伴,讓他們跟自己一樣學習開網店包養留言板

但許多人還是顧慮重重。有的人幾乎沒有走出過家門,怕別人笑話,開店對于他們仿佛是天方夜譚。

董麗瓊太了解他們心思了,自己何嘗不是這樣過來的?她一直勸,把自己的包養合約經歷反復講給那些殘疾朋友們,鼓勵他們邁出第一步。

第一個被打動的是一個叫小雍的小伙子,重度一級殘疾,但學得的非常包養網站認真和刻苦。在兩個月內,小雍就開了一個自己的淘寶店,開始有了自己的收入。最重要的是,他整個人也逐漸變得開朗起來,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就這樣,被董麗瓊感召的殘疾人越來越多,他們在2016年7月合伙開了家新的網店,取名“鄉味原”,出售青川的原生態特產:有原生態野生竹蓀、野生態種植的香菇、獲國家地域標志保護的椴木黑木耳、中藥材野生天麻、還有百花土蜂蜜……

  董麗瓊和伙伴們根據包養網站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同進行分工:

小聶是汶川地震的傷員,三級殘疾,可以行走,負責下鄉收貨;

小李是一個30多歲的男孩,是二級殘疾,有一條腿不方便,走路一瘸一拐,但小伙子非常懂事,他負責選貨打包發貨;

小曹呢,是一位視力二級殘疾,他負責發貨和售后服務,還會維修電腦;女大生包養俱樂部

董麗瓊則一直在做客服工作,通常要一整天守著電腦……

“鄉味原”經營了兩個月后,意外遭遇了惡意差評者,并換用不同的旺旺號持續投訴。任憑董麗瓊和伙伴們怎包養站長么解釋都沒用。

幾個差評以后,店鋪被關掉三個月。“殘疾人想做點事情怎么這么難啊?!我們的店鋪還能不能做下去?”小伙伴都被沉重打擊了。

這點風波卻難不倒董麗瓊。她對伙伴們說,我們以前做事情,別人知道包養網我們是殘疾人,不會為難我們的,往往還會照顧一下。但是,現在我們在電商這個平臺上,是在跟健全人站在一個平臺上去工作去競賽,這多難得啊!如果我們一直被“殘疾人”三個字保護著,我們怎么獲得跟“健全人”一樣的生活體驗呢?

大家一起決定,還是要繼續干下去,不能這么放棄!

就在這時候,友成基包養金會舉辦的電商學包養意思習班來到青川縣,電商扶貧正是該基金會的主要項目之一,免費教網店店主專業的小技巧,并提供6個月的創業就業孵化,陪伴幫助他們脫貧。

董麗瓊的丈夫背著她走進了友成的第一期電商學習班。在那里,老師教給她許多開網包養網心得店的經驗和技巧,并鼓勵她不斷學習,耐心地做下去。

就這樣,董麗瓊和伙伴們在閉店期間認真學習了淘寶課堂的知識,并彼此互相鼓勵著。

不久之后包養俱樂部,網店再次開了起來,并改名叫“利群包養網VIP山珍”。“利群”是麗瓊的諧音,也是取有利于群眾的意思。“原生態綠色食品,沒有任何添加,真的是有利于人們身體健康的!”

如今,“利群山珍”小店由5名殘疾人辛苦經營。盡管收入還很微薄,但他們聚在一起,用自己的汗水和勞動維持著生活與尊嚴,并對未來滿懷憧憬。

而董麗瓊,在經歷了殘疾、輟學、手術失敗、失去丈夫等等巨大打擊之后,依舊這樣說道:每個人都可以勇敢地通過努力得到自己的幸福。

“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包養網比較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