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月2日電 題:夕陽還需無包養一個月價錢限好——河南太康“五養模式”助力破解特困老人“養老難”
新華社記者李鈞德、韓朝陽
在脫貧包養網攻堅過程中,農村特困老人如何養老成難題。特困老包養網人不具備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或其法定贍養人無贍養能力,想要農村特困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不容易。
近年來,河南省太康縣依托國家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探索集中供養、親情贍養、社會托養、居村聯養、鄰里助養的“五養模式”,讓特困老人迎來“最美夕陽紅”。
摸實包養情 細分類 因人因戶施策
“誰給老人洗衣做飯?誰為老人看病買藥包養?誰陪老人散步聊天?”太康縣民政局局長劉鳳芹說,“如果只發錢,沒有配套服務,一些老人的生活品質無法有效提升。”想要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首先要摸清實情。劉鳳芹介紹,摸底之后,發現農村特困老人集中供養率偏低,敬老院設施老舊,包養合約對分散供養老人的服務不到位。
為解決這些問題,太康探索“五養模式”,加強鄉鎮敬老院建設,以公辦敬老院為主接納農村特困老人實行集中供養;與醫院等社會力量合作,對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實行社會托養;對身體健康、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老人,引導親屬進行親情贍養;將農村閑置庭院等改建為居村聯養點,供養不舍故土的獨居特困老包養價格ptt人;對不愿離家的獨居老人,開發鄰里照護公益崗位,進行鄰里助養。通過“五養模式”,有效提高農村特困老人供養水平。
2018年7月,28位特困老人入住符草樓鎮槐寺村居村聯養點包養金額。“自己不花一分錢,吃住都在這,衣服有人洗,生活比家里好。”71歲的周云相老人干了一輩子農活,舍不得自家的幾畝地,“我身體好,種了幾畝花生,還養了4只羊,離家近,農忙時還能照顧莊稼。”周云相覺得居村聯養正適合自己。
太康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則,精準分類,因人施策,努力做到農村特困老包養網VIP人“困有所養、應養包養價格盡養”。
配設施 提服務 溫暖老人身心
“剛來不習慣,感覺別扭。” 已在遜母口鎮敬老院生活多年的吳福正老人說。“農村老人包養網VIP年紀越大越戀家,我們就包養故事先讓老人試住。”遜母口鎮民政所所長李長林說,“敬老院設施齊備,屋里有電視、空調、應急呼叫系統,把老人供應好。”包養網
如今,遜母口鎮敬老院集中供養100余位特困老人,吳福正跟大家很熟悉,“包養女人沒事我們就一起下象棋、打撲克、包養一個月價錢看電視,熱鬧得很。”
長期包養為了讓老人住得舒心,太康縣投資2600萬元,包養價格對現有16個鄉鎮敬老院升級改造,把閑置場所改建成敬老院,配齊基本供養設施。太康還把敬老院工作人員的工資納入縣財政預算,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為老人提供規范化服務。
2018年9月份,遜母口鎮前店村居村聯養點迎來了12位特困老人。“天冷了,熱水器不安全,添置一個電熱水爐。”在屋里屋外看過后,太康縣民政局辦公室包養金額主任邱鵬說,“有配包養意思套資金,該花的錢不能省。”
太康縣以獎代補撥付包養管道居村聯養點建設運轉資金,新建的居村聯養點穩定運轉后,按入包養女人住人員每人1.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改建的居村聯養點,按入住人員每人1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
“‘五養模式’中的每一項我們都從人、財、物、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劉鳳芹說。
克難點 求長效 夕陽還需無限好
特困老人養老難,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養老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更難,能否解決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是檢驗“五養模式”管不管用的“試金石”,太康縣提出醫養結合的“社會托養”模式。
醫養結合托養點永興醫院頤養家園就位于醫院的17、18樓,140余位特困老人住在這里,其中多數為失能半失能老人。79歲的齊東陽老人因感冒打點滴,護工鄭翠榮給老人送來午飯,見包養網比較到鄭翠榮,老人拉著她的手不斷念叨:“半夜還過來跑幾趟,像親閨女一樣。”
“在包養網這里,老包養妹人生病由各科室醫生到房間會診,很方便,醫療費用也由醫保和財政兜底。”永興醫院頤養家園負責人彭紅包養行情衛說,“政府以購買服務的形式對老人進行社會托養,只要達到一定規模,醫院就能實現收支平衡,這是多方共贏的事。”
包養“‘五養模式’是‘死’的,定準的事,就要落實好,‘五養模式’包養網又是‘活’的,哪里需要改包養網進就改哪里,形成長效機包養網VIP制,夕陽還需無限好。”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說。
記者從太康縣民政局獲悉,截至目前,該縣農村特困老人9733人,集中供養991人,社會托養590人,居村聯養1813人,親情贍養60包養網ppt12人,鄰里助養154人,“五養”供包養金額養率達98%。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