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11日電 題:“夫妻檔”第一書記:生活少了煙火氣 多了泥土味
新華社記者 張亮
上黃村和紅莊村是寧夏西海固地區兩個相距50多公里包養女人的小山村。然而每天晚上,這兩個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都會碰頭“開會”,有時溝通彼此村上情況,有時互相學習長期包養經驗,有時甚至爭吵得面紅耳赤。紅莊村第一書記包養條件施小包養網紅和上黃村第一書記杜軍這夫妻倆,把自己的家庭和兩個村莊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2015年8月,丈夫杜軍走馬上任固原市原州區包養網VIP河川鄉上黃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妻子施小紅也成為原州區張易鎮包養網推薦紅莊村第一書包養網記。自那以后,每天清晨包養網兩包養妹口子出了甜心花園家門包養一個往東,一個向西,奔向各自的扶貧崗位。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主要是家中老人照顧不上,心里愧疚得很。”施小紅的婆婆肺功能因病受損,只能靠呼吸機呼吸。夫妻二人都駐村后,給老人請了保姆。
杜軍所在的上黃村,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就陸續在包養甜心網此設立科研基地,研究水土流失包養網治理和農業增產。杜軍一上任,就想辦法向科技要效益,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在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的一次交談中,杜軍有了方向:上黃村包養故事氣候冷涼,而南方6包養情婦月至10月氣溫高,是菌菇生產的空檔期,包養當地發展菌菇種植有甜心寶貝包養網反季節銷售的優勢。
說干就干,杜軍和村兩委成員帶隊到外地取經,在專家手把手指導包養下學習菌棒制作。2017年,上黃村開始推廣菌菇種植,村民們一年包養網時間就學會了菌菇種植,種一棚香菇收入可達五六萬元。
另一邊的施小紅基層工作經驗少、駐村晚,可是干工作的心包養網氣兒一點也不包養金額低。剛一上任,施小紅就帶著紅莊村的村干部到上黃村取經。在杜軍的幫助下,施小紅也聯系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到紅莊村指導產業發展。“包養網我們兩人回到家聊的基本都是扶貧上的事,有些經驗他們村做得好,我就學過來。有些事情我們推得快,他也會包養網向我請教。”施小紅說,甚至有的事情兩包養個人看法不一樣,還會互相辯論,誰也不讓誰。
在原州區婦聯工作的施小紅除了幫助村子產業發展外,還發揮婦聯的優勢,重點幫助村里婦女自我發展。“包養價格我給村里想做事的婦女申請了婦女創業貸款,還在村里舉辦婦女提升班,教不識字的包養婦女會寫會讀簡單的文字,讓她們的人生不只包養有鍋臺灶具。”施小紅說。
村子變了,村民富了,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施小紅和包養網車馬費杜軍兩口子也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歷練得更加成熟。水利干包養感情部杜軍成為一名種菇專家,膽小的女干部施小紅成為入牛棚、鉆羊圈的“女漢子”。
“我們兩人都駐村后,家里很少做飯,生活少了鍋碗瓢盆的煙火氣,但親身投入到扶貧這樣一長期包養個偉大的事業中,也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包養憶。”施小紅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