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縣大灣村:特色產業上臺階 田園處處是美景_中國扶貧在線一包養價格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原標題:安徽金寨縣大灣村——特色產業上臺階 田園處處是美景(總書記的深情牽掛——來自貧困鄉村的精準脫貧故事)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包養階段,必須橫包養情婦下一條心來抓。要強化目標責任,堅持精準扶貧,認真落實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習近平

哥哥陳澤申,中年喪子,兒媳改嫁,老伴也因病去世,獨自帶著小孫子,靠低保和幾畝薄田撐著一個家;弟弟陳澤平,老伴右手殘疾,前些年兒子因車禍離世,染上酗酒毛病——這包養管道老哥倆,戴上了貧困帽。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考察,到陳澤平家詳細察看住房和陳設包養,了解貧困原因、貧困甜心寶貝包養網程度,通過扶貧手冊看脫貧措施定了哪些、落實怎么樣;在陳澤申家的小院與村民促膝長談,關切地問起陳澤申的全年收入。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要強化目標責任,堅持精準扶貧,認真落實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兩年多來,各級干部牢記總書記囑托,壓實目標責任,堅持精準包養扶貧,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陳家兄弟和大灣村,出了許多新鮮事。

算細賬 搬新居

“人家包養網一趟趟跑,還不都是為了咱?”

2018年寒冬,記者重訪大灣村。雪花紛飛,掩不住大灣村里的新氣象。

沿途走來,反差感沖擊眼球:這邊,低矮的堂屋,破舊的屋檐,村民搬遷后留下的一幢幢土坯房,積雪包養網心得重壓下弱不禁風;相距僅百米的安置點,30多幢二層徽派小樓,粉墻黛瓦,積雪裝點下,渾如一幅水墨畫。陳澤申、陳澤平兄弟倆,如今就生活在這畫里。

走進房間,廚衛干凈整潔,客廳里裝了空調,臥室鋪上了木地板。兄弟倆一盤算,老房宅基地騰退、扶貧搬遷補貼等款項,除了開支11萬元新房成本,還結余2萬包養網單次多元。

可即便這樣的好事兒,起初陳澤申并不買賬。2016年7月,大灣村民組啟動易地扶貧搬遷,陳澤申明確拒絕:老房再破,卻是住慣的農家小院,新樓房再好,沒個養豬養雞的地方不行。

陳澤申的想法,在村里很有市場。但包養網村民住房安全問題不解決,扶貧就是空談。為此,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包養意思記余靜成了陳家兄弟院里的常客,盡管時常碰壁,仍隔三差五上門,說政策,算細賬。

老房本就狹小,再加上余包養靜幾番游說,陳澤平2017年初第一個搬了新家,還和余靜一道做哥哥的包養網評價工作。同時,黨總支、村委會商議后在新居周邊集中建起扶貧豬圈。

一點一滴,陳澤申的心被焐熱了,“人家一趟趟跑,還不都是為了咱?”2017年5月,“釘子戶”陳澤申搬離老屋。目前,大灣村規劃建設的大灣、方灣、基灣、中心村莊4處集中安置點,已有129戶村民入住。

兩年多來,易地扶貧搬遷、環境整治、拆危改廁……每個項目、每項幫扶措施,都有一名村“兩委”成員牽頭。他們挨家挨戶化解村民心結,推動工作開展。

如今,站在陳家兄弟新居門口遠眺,原先沿途遍布的牛欄、豬圈、旱廁等不見了,村路寬闊筆直,不時有車輛駛過,蜿蜒遠去,處處田園美景。

相互學 比著干

“不能全靠國家,也要自己努力,早日脫貧!”

心想能掙個五六千元便知足,誰承想,2016年僅養羊一項,陳澤申就掙了一萬二。

咋干得這么順暢?這得感謝村里的老黨員、養羊大戶汪淤常。老汪給陳澤申提供種羊,免費做防疫,還幫包養app著他銷售。受益的不只是陳澤申,村包養俱樂部里40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老汪這兒寄養400只羊,2018年底每戶分紅5000元。

老汪說這得感謝黨和政府。悄沒聲的,幫扶干部沒少忙活,老汪要擴大養殖規模,他們不僅幫忙申請到30萬元貸款,村集體還新建4幢羊舍,免費提供使用。

“總書記講‘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我們幫扶干部走家串戶,壓實目標責任,但絕不能‘單打包養感情獨斗’。”花石鄉黨委書記王玉寶看得明白,“這叫政府促能人,大戶帶群眾。”

看哥哥掙了錢,陳澤平不甘落后,一心想著“比學趕超”。原先只在村子附近做架子工,2018年起他兼職搞副業,養了頭大別山黑毛豬,地里種上天麻、茯苓、黃精,還常到村子周邊的山上采摘野生獼猴桃、山核桃。

“咱可向總書記拍過胸脯,‘不能全靠國家,也要自己努力,早日脫貧!’”陳澤平指著客廳正中擺放的脫貧光榮證,高興得摟不住話匣。一旁,幫扶干部、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笑著揭他老底,“他呀,心里有小算盤!”

原來,縣里出臺政策:凡貧困戶當年銷售農特產品達3000元以上的,獎補1000元錢,每多銷售1000元,再獎補500元,獎補3000元封頂。何包養一個月價錢家枝介紹,扶貧靠產業,但不能包養網黨和政府“一頭熱”——一方面目標任務分解,每名幫扶干部每年要幫著貧困戶至少完成2000元農產品銷售;一方面上門宣講做動員,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看陳澤平后來居上,陳澤申又坐不住了。2018年初,金寨縣農委在大灣村茶廠搞六安瓜片制作“師帶徒”包養培訓,陳澤申主動報名參加,扳片、炒生鍋、拉老火,練就一手炒茶技術。“炒茶每小時15塊錢,旺季時俺每天能干9個小時!”

2016年脫貧18戶63人;2017年脫貧31戶105人;2018年脫貧86戶20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3%,實現貧困村出列目標……兩年多來,大灣村一年一個小目標,一年上一新臺階。

干部幫扶到家,包養女人宣講引導到位,“比學趕超短期包養”的氛圍,激勵著大灣村人邁向小康不停步。

改陋習 樹新風

“將來村里發展了包養妹,還能少了咱的?”

2018年國慶長假,來大灣村旅游的人絡繹不絕。陳澤申支起小包養網心得攤賣苦菜、筍干、茶葉等農特產品,沒想到短短7天就賣了5000多元錢。

在陳澤申的新居不遠處,一幢幢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土坯房被整體保留,修舊如舊短期包養,開發旅游。陳澤申偶爾還包養網會客串給旅游團講解,講講這里的紅色歷史,說說總書記包養俱樂部小院座談的情景。

過去滿身酒氣,如今干凈利落。“游客來了,誰愿意跟醉漢說話?”陳澤平不要人說,主動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幾凈。

陳澤平的小變化,反映了鄉風文明的大轉變。“推動全村搞鄉村旅游,面上是抓規劃建設,但鄉風面貌不改變,游客哪會來?”在王玉寶看來,幫扶任務分解,目標責任落實,要由點及面、由表及里。

在村里的“振風超市”,每月底,村民可以憑當月勞動增收、衛生評比和文明家庭評選中的各類積分,到小店兌換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用品。王玉寶說:“舉措雖小,但背后提振鄉風的用心不小。”

2018年9月,市、縣領導到大灣村調研包養俱樂部,召開座談會聽取村民意甜心寶貝包養網見建議,打算在大灣村建包養網設旅游接待中心、農產品展示中心等,牽住鄉村旅游的牛鼻子,讓脫貧攻堅無縫銜接鄉村振興。

干部引路謀長遠,群眾致富添信心。前不久,在大灣村大灣組新房安置包養網點不遠處的空地,一片規劃110多間客房的民宿群開工建設。不巧的是,陳澤平上一年剛在這片地里種上黃精,可他二話沒說就拔個干凈,積極響應集體規劃。

“將來村里發展了,還能少了咱的?”陳澤平笑道。

延伸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包養網心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持續深化脫貧攻堅。以大別山區、皖北地區和行蓄洪區為主戰場,以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為抓手,重點解決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欠賬等突出問題。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推廣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經營大戶帶動和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的產業扶貧模式。注重穩定脫貧,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健康脫貧兜底保障和慢性病門診補充醫療保障政策。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用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