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改革成效凸顯包養站長
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經費保障機制同步推進,為“回歸公益”夯實根基
定遠縣張橋鎮衛包養俱樂部生院院長楊棟林,時常感慨醫改這幾年,自己的人生“大起大落變化太快”。
2013年上半年,張橋鎮衛生包養網院門診量超過1.7萬人次,全年營業收入有望超過1000萬元。而三年之前,隨著“以藥養醫”被新醫改一刀砍掉,包養網衛生院的運營跌至谷底,不少骨干醫生都另謀生路。
伴隨著各項保障政策的相繼兌現,衛生院運營漸有起色。前不久,定遠縣根據18條政策,在鄉鎮衛生院設立“首席醫生”制度,調動醫生的積包養甜心網極性。剛剛成為衛生院“首席”的醫生郭張泓覺得,這一激勵機制帶來的包養網不僅僅是每月1000元的額外補貼,更讓他感到一種榮譽和責任感,相比過去,“身上的白大褂特別‘干凈’包養網。” 有的離職包養醫生還向他打聽:能不能返崗再就業?
讓利于民,對醫療機構沖擊不小。推諉病人、人才流失等現象,成為改革之初的陣痛。切斷了利益鏈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何實現發展?醫務人員積極性又該如何調動?
安徽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經費保障機制同步推進,為“回歸公益”夯實根基。
基層醫療機構“定編定崗不定人”。安徽對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實行全部核編,全體起立,能者上崗,清退、分流、安置在編不在崗、不具備行醫資格人員2萬多。
財政“全額埋單”保障醫院的正常運轉。安徽省財政拿出2包養1億元,承擔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設備采購和人員經費。不久前,安徽再次包養價格要求縣級財政、衛生部門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支出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出,包養網車馬費納入年度綜合預算,及時足額撥付。
120萬、144萬、172萬,是陶豐鎮衛生院最近三年包養網ppt得到的包養價格ptt政府撥款數。而醫改前,蕪湖縣陶豐鎮衛生院每年所得政府撥款,僅為全院人員基本工資的6%。院長崔敬敏說,從前一睜眼就想著去賺錢,現在只需考慮如何提包養金額高服務質量和醫療水平。
“績效”考評模式包養甜心網改革,激活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新出臺的18條新政,明確將定期對機構的服務質量數量、公共衛生任務完成情況、患者滿意度等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獎補掛鉤,而獎勵性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比重一般不低于60%,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讓醫生有尊嚴地工作,但又不吃“大鍋飯”。
“網底兜住了!”眼見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定遠縣陶鋪村村醫陳文樹欣喜不已。今年,安徽將村醫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12元,并一年增加村衛生室運行經費補助3600元。縣級財政、衛生部門在鄉鎮衛生院名下為其開設賬戶,補助資金實行“按季預撥、打卡發放、年終結算包養價格ptt”。現包養在他除了坐診,每天還走街串戶,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建立健康檔案。
“縣醫院大變樣了!”改革中,降低醫藥費、檢查費,上調診查費、手術費、護理費。一升一降之間,患者利益得以維護,醫務人員高技術、高風險、高強度的勞務價值得到體現,安徽縣級醫院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定遠縣總醫院實施醫改一個月,門診次均費用同比下降9.2%,住院人次猛增51.5%。“花錢建機制”的增量改革成效正在凸顯。
根據新出臺的“18條”,安徽正包養網致力標準化建設,力爭到2015年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達到100%。并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村衛生室由鄉鎮衛生院“院辦院管”,探索將鄉鎮衛生院納入縣級醫院一體化管包養價格理,加快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醫療的醫療服務模式。
“盡管政府要多投入,但讓群眾敢看病、能看病、看好病,不就是我們的目標嗎?”肥東縣委書記楊宏林“算大賬”后說。
破題省市醫院改革
推進“管辦分開包養妹、政事分開”,完善補償機制,推動“醫藥分開”,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醫改最大的難點是什么?是公立醫院改革,特別是作為醫療衛生服務終端的省市級公立醫院。而繼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展開后,安徽已經蹚進這片改革的深水區。
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介紹,目前安徽正在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評估工作,在總結此經驗的包養情婦基礎上,省市兩級公立醫院改革方案或將于明年初出臺。
早改早主動,先行占先機。全國17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中,安徽就貢獻兩個:蕪湖和馬鞍山。早在2007年,蕪湖市就在全國率先實行了醫療機構醫藥分開改革,切斷了醫藥利益鏈,奠定了公立醫院“公益性”基礎包養。2012年,蕪湖市屬公立醫院就診人次、開放床位均較2009年增長一半以上。規模最大的市第二人民醫院平均“藥占比”從2008年的43.05%,下降到2012年的34.2%。
然而,“漩渦”、“暗流”也在涌現。目前,蕪湖市級醫院的醫生靠開藥來快速牟利的路子已經基本被堵死,但由于蕪湖市區還有兩家省屬包養軟體醫院沒有參加醫改,“以藥補醫”體制總能“吸引”著市包養網dcard級醫院的醫生“投奔”而去。“如果不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醫改,這樣追逐短期效應的情況還會發生。”蕪湖市衛生局局長何思忠非常擔憂。
公立醫院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改革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醫改成敗。一旦進入醫改體系,諸多藥品生產企業是否愿意加入更大規模的藥品集中采購?回歸公益后政府財政保障能否跟得上?大幅降價會不會造成本已緊張的優質醫療資源更加擁擠不堪?
“安徽幾年來開展的基層醫改就是摸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其成效和經驗,已經為更高層次的全面醫改打下基礎。”安徽省常務副省長詹夏來表示,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理念,不斷化解省市級公立醫院改革的突出矛盾。
目前,安徽鄉鎮衛生包養網比較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村衛生室,占到全省整個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15%,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占到50%。總共65%的醫療衛生服務資源醫改“過關”,使得70%以上的病人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大型醫療機構資源壓力正在得到緩解。
繼續探索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管辦分開、包養政事分開”;不斷完善補償機制,徹底破除公立醫院“以藥補醫”頑疾;持續創新藥品采購機制,推動公立醫院“醫藥分開”;不斷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重構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安徽省市公立醫院的改革方向初定。包養網
“看得起病,看得上病,更要看得好病”,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努力爭取的目標。面對“深水區”的諸多難題,自下而上的醫改進程包養網,給了安包養合約徽足包養網夠的自信。包養網有了這種責任擔當,這種勇氣支撐,安徽醫改一定會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