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甜心S包養網省濟寧兗州區:土里刨金靠腦袋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日前,走近山東省包養包養寧兗州區大南鋪村“向陽花家庭農場”,一個用包養網籬笆圍住的莊園映入眼簾。門口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園內路兩旁的小花五顏六色,整個農場就像一個大花園。

向陽花家庭農場的場長馬包養兆文介紹,向陽花家庭農場占地60余畝,建有包養18個大棚,用來種植哈密瓜、包養網甜瓜和水果玉米,余下的土地被分成包養網100份“一分地包養網”,用來發展休閑農業,供市民租種采摘和游樂包養網。“這就是個市民菜園,種的蔬菜,全部是按照無公害的標準包養化種植,包養讓市民吃安全蔬菜的同時,又能享受這種田間的快樂,我們把蔬菜種成花園,向休閑農業發展。”

這個家庭農場只是馬兆文流轉到手的420余畝土地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它對于馬兆文而言卻相當于一個華麗轉型。

20包養14年,經營了十幾年農資生意的馬兆文流轉承包了大南鋪村420余畝土地,訂單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2015年11月,借助全區新包養網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外出安徽學習的機會,她建起大棚,引進了包養淮南的羊角酥甜瓜。“口感好,市價高,消費者肯定喜歡。”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她當年建起了6個大棚。包養網

對建棚后的收益,馬兆文算了一筆賬:“種糧包養食每畝地一年純收益300余元,而蔬菜大棚每畝地的純利潤在2萬元左右。”2016年,馬包養網兆文又擴建了12個大棚,新包養增了哈密瓜和水果玉米的種植。包養

馬兆文的創新路還不止包養網于此。201包養網6年,包養她又辦起了“一分包養網地市民菜園”。馬兆文說,目前已有70多份地被認領,人們可包養網以采用全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管理。如今,向陽花家包養網庭農場還成為小學生們的科普基地。

在大包養南鋪村村支部書記蔣奇看來,想在土里刨金,賺不賺錢全憑腦袋包養網。蔣奇說,新型職業農民把農業當成職業來做,新就新在思想上。今年3家種糧大戶一塊種哈密瓜,由馬兆文對接上海市場負責統銷,產生了一個人帶動一群人的效果包養網

兗州區有包養35萬畝糧田,包養其中六成以上已經流轉到新型職業農民手中。區農廣校校長李巖介紹,兗州區立足糧油、果蔬兩大主導產業,每年都結合四個農事季節分階段開展培訓,每個階段確定一個培訓主題,聘請省市區三級專家教授、農民土專家,成立“專家講師團”,引導新興職業農民的發展,2014年至今,共培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750人,新成立合作社180多個,家庭農場70多家。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