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咱們學校烹飪班畢業的學生都是‘訂單學生’,別人搶都搶不到,學生們就業沒難度。”汾陽市高級職業中學烹酒旅部主任楊成生說。
“這兩年跟協會要汾陽廚師的單位太多了,外地的一些餐飲企業、食堂飯店甚至托關系來找汾陽廚師。”汾陽市餐飲旅游飯店行業協會會長郭江林說。
“自從汾陽市包養app成為‘中國廚師之鄉’后,包養網‘汾陽廚師’成了我們的特色勞務品牌,品牌效應不斷擴散,對促進就業、提高從業人員基礎收入以及輻射其他產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為更好打造‘廚師之鄉’,我們首先要大力開展廚師培訓。這是一個富民工程,不僅培養了人才,也將為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發揮更大作用。”汾陽市委書記李正奎說。
近年來,汾陽市抓住“中國廚師之鄉”品牌建設的契機,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全市餐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并將“廚師之鄉”品牌打造上升至城市發展戰略,持續加強餐飲烹飪技能人才培養,挖掘整理和研發創新了具有汾陽獨特風味的汾州美食體系,使得“中國廚師之鄉·汾陽”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在這一品牌效應帶動下,學烹飪、當廚師、做餐飲得到廣泛認可,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日前,山西晚報記者走進汾陽探訪。
烹飪班學生沒畢業就被全部搶走了
汾陽市飲食文化底蘊深厚,當地人自古就擅長烹飪,對飲食十分講究。2017年12月,汾陽市率先被省烹飪協會評為首個包養“山西廚師之鄉”,2019年,又成功申報“中國廚師之鄉”。在此期間,2018年,汾陽市高級職業中學烹飪班應運而生包養網。
起初,學校對能否招滿學生也有擔憂。當地人對廚包養網師有一個俗稱——熰腳面的(過去廚師站在灶火前爐膛口,迸出的火星子容易把鞋襪燒焦,故有此說法)。廚師是勤行,工作辛苦不說,社會地位也較低,很多家長并不愿意讓孩子選擇這一行。
“沒想到當年招生還不錯,到開學的時候來了50余人,達到了一個班的容量。”楊成生說,“2019年,我們市成功被評為‘中國廚師之鄉’后,招生工作更加順利。烹飪班學制三年,現在已經有了第一批畢業生,就業形勢很不錯,學生們在學校就都被搶走了。現在就讀的學生是給兩家大酒店培養的,還沒畢業就已經有了就業單位。其他一些酒店想要學生都輪不上。今年9月學校就要迎來第五屆烹飪班學生了,3月初的報名人數已經過百包養網心得了。受校園規模影響,一直不能擴大招生,如果今年能搬到新校區,烹飪班肯定要增加。”
如今,汾陽市高級職業中學烹飪班的生源已經不僅有來自本市的,周邊的孝義市和文水縣也有一些學生選擇包養網站到這里來學習。“烹飪是技術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學生們入學時大多只有十五六歲,只要跟著師傅們多動手、多揣摩,逐漸就都學會了。加上職業中學是免學費的,烹飪班的學生們一畢業,工資基本都能拿到350包養網VIP0元至5000元,酒店還管吃住,這對于家庭條件差一些的農村孩子,還是不錯的選擇。”楊成生說,烹飪班畢業包養合約的幾位優秀學生前不久還給他打來電話,說自己已經不再配菜,開始“拉油鍋”(后廚專門負責油炸的崗位)了。在后廚,崗包養合約位的前調,也意味著薪資的增加。
楊成生說,職業中學并不是學歷的終點,“一些優秀的學生可以升入大專院校繼續學習。我們學校前兩年還跟揚州大學進行過對接,對方很愿意跟咱們合作。如果不是受到疫情影響,可能就已經開展合作了,學生們就有機會接受更系統地學習包養網。”
培訓班教室后面常常站滿旁聽生
近日,為穩定農民工就業規模,省人社廳、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包養價格ptt動農民務工就業穩規模、強技能、提質量的實施方案》。方案中特別提到,將針對性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采用多種形式確保農民工就業規模,為鄉村振興助力。
2022年的職業培訓教育中,汾陽市委市政府首先就強調了對廚師的培訓,“提升廚師技能,打造‘汾陽廚師’品牌,它不是一個直接增加財政收入的工程,更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富民工程,在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有重要作用,對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技能型社會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正奎說。
“每場培訓都站滿了旁聽生。”汾陽市人社局的趙化斌說,“做了這么多年培訓,沒想到還有人因為沒報上名,哭著打電話要一個旁聽資格的。”這讓趙化斌甚感稀罕。
“2021年的時候,市人社局在汾陽市演武鎮辦了一次烹飪培訓班,烹飪班培訓需要的場地大,設備也多,所以每個班不能超過十個人。一天晚上有個女生打電話給我,說是要參加培訓班,我告她名額已經報滿了。還沒說兩句,她就急哭了,非要參加這個班。實在沒辦法,就讓她來旁聽。”令趙化斌沒想到的是,此后烹飪班的旁聽生成了常態,而且常常是教室后面站滿了旁聽生。
“蝦醬豆腐是汾陽當地最具特色的一道地方風味,也是我們每次培訓課必定會講解的一道菜。這道菜看似簡單,沒想到卻成了培訓課上最難的一道菜,油溫、火候的掌握都要恰到好處。學員們在課堂上沒掌握好,下課后就回家繼續練習。有幾次,培訓課上完,村里的豆腐都能賣脫銷。”每次烹飪課,都香氣撲鼻、令人垂涎,上課的、旁聽的都十分認真,甚至在課后還暗暗較勁,比比誰學得更認真、做得更好吃。
“最近兩年,中式面點師和中式烹調師的培訓是汾陽市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內容。2020年,汾陽市包養人社局針甜心寶貝包養網對農村共組織培養了1515名中式面點師和中式烹調師,占到了2020年總培訓人數的53%。2021年的工作重點有所轉移,但是當年中式面點師和中式烹調師的培訓人數依然占到了總培訓人數的38%,共有693人參加了培訓。”趙化斌列舉了近兩年的統計數字。包養站長“這些參加培訓的人都沒有烹飪基礎,年齡在35歲至50歲之間。通過參加咱們培訓班的學習,要掌握30道菜品的制作,很不容易,還要通過技能考核才能拿到初級證書。雖然通過培訓尚且不能讓他們實包養網車馬費現穩定的就業,但是當鄉村籌備包養網紅白喜事需要人幫廚做零工時,這些經過培訓的人往往最受歡迎,包養故事他們懂點烹飪技能,與廚師們配合起來十分方便。”趙化斌說,通過培訓學習,村民們獲得了更多機會。“下一步,我們還考慮,培訓課程從基礎培養向專一和精致方向發展,突出地方風味的培訓,加大汾陽地方特色菜的培訓。”
汾陽廚師的工資三年內翻了一番
三年多來,汾陽市專業從事廚師行業的人包養app,經歷了眾多培訓和比賽后,技藝得到很大提升,推動當地餐飲企業飯菜的品質實現飛躍。
2019年,全國第八屆烹飪技能競賽(山西賽區)暨山西省第七屆烹飪服務技能競賽在汾陽市舉行,同年呂梁市總工會主辦的呂梁市首屆飯店餐飲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在汾陽開賽。“這和從業人員眾多,參賽選手容易選拔,基礎條件具備等有關”,汾陽市總工會經濟技術部李海峰說,呂梁市每年的餐飲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都選擇在汾陽開展。
2021年,汾陽市有5位廚師榮獲中華金廚獎,在國家級技能比賽中獲得1個特金5個金獎,獲得省級大師工作室2個,呂梁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1個,汾陽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5個。還有二三十人被記功表彰,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情況。賈家莊村裕和花園酒店的廚師解亞山還獲得“汾陽工匠”稱號包養網車馬費,成立了呂梁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李海峰說,汾陽市總工會近年來在對汾陽市餐飲行業的從業人員在資金、技術、政策、榮譽等方面都給予了關注和支持。
據統計,汾陽市現有13個餐飲行業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在歷屆全國、省、市級烹飪技能大賽中,共獲得20個特金獎、52個金獎、93個銀獎、31個銅獎;涌現出烹飪名師、大師106名,其中包括元老級中國晉菜大師1人,注冊中國烹飪大師、名師19人;先后獲得中華金廚獎的10人,中國晉菜大師、名師76名。
汾陽市餐飲旅游飯店行業協會會長郭江林說:“汾陽廚師以前就挺包養網吃香,現在更有名了,這兩年跟協會里咨詢找汾陽廚師的地方不計其數,遠到新疆都有人打聽,周邊其他市的餐飲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協會這幾年也組織了不少外出交流活動,2019年參加了外交部舉辦的山西全球推薦活動,2021年還開展了汾陽美食走進北京大學的活動。通過不斷地宣傳推包養網薦,不少人不再看低這個行業了。現在汾陽廚師的名聲大了,工資也都漲了。之前,廚師們的工資基本上都是三五千,好點的也就七八千,現在平均都上萬了,最高的每個月兩萬多。”
“看著廚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收入又高,自然就有了帶動作用,不少農包養村家長考慮孩子就業的時候,首先會想到學廚。”中國注冊烹飪大師梁耀奎,是汾陽市餐飲旅游飯店行業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的名譽主任,近年來跟隨人社部門在鄉村包養網開展烹飪技藝培訓,看到了一些村民通過當廚師,不僅走出了鄉村,還通過自身不斷進步,帶動身邊的人也從事了餐飲行業。
“我們村在我這個年齡段學廚的也就六七個吧,再年輕幾歲像許林波那一茬,學廚的就多了,幾年下來,我們村現在從事跟餐飲有關的有二百多人了包養網。”40多歲的汾陽市雷家堡村人李海亮,現在是汾陽市一家酒樓包養軟體的廚師。這個有兩千余口人的村子,從事廚師行業的有幾十人,跟餐飲掛鉤的多達兩百余人。李海亮提到的許林波也是雷家堡村人,如今在汾陽包養市開辦了四家包養網心得連鎖酒店,是汾陽市餐飲旅游飯店行業協會的副會長,還曾被評為“青年創業模范”。
“這幾年通過當廚師、搞餐飲實現小康的家庭不少。很多從汾陽出去的廚師都是被高薪聘請走的,四鄰八鄉的熟人閑聊的時候總會說,‘人家這兩年過得不錯,掙下錢啦’。”在汾陽市賈家莊村的賈街上,開店賣涼糕的老板娘笑著說,“你看我們這小吃街上開店的,還不都是村里出來做點小買賣的,一年少的也掙十來萬。打工做服務員的都是村里的,一個月也能掙幾個零花錢,日子過得不一定比城里人差。”
看著餐飲行業欣欣向榮,廚師受到社會重視,一些老廚師也有包養價格ptt了新想法。梁耀奎說:“有一次在村里碰到一位60多歲的老廚師,表達出了對現在廚師的羨慕,也希望有機會能讓自己發揮一點余熱。”
汾陽市委書記李正奎說,餐飲業長期包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崗位多、起點低,沒有性別、年齡限制,經過短期培訓即可上崗,吸納了大量勞動力。而且能夠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民生、稅收、文化、旅包養游乃至于經濟結構轉型等方面都有很大貢獻,對國民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餐飲業還是當之無愧的文化使者,賴其形成的飲食文化更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汾陽市委市政府對餐飲行業十分關注,打算借助“中國廚師之鄉·汾陽”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打造相關區域公共品牌。“下一步,我們要推出一批有地域風味特色的餐飲產品。要讓大家吃了還想吃,吃了忘不了。”李正奎說,汾陽市現有的餐飲企業基本已經滿足當地市場需求,處于飽和狀態,要鼓勵和促進汾陽餐飲品牌走出去。
目前,汾陽市已包養網ppt經與中國烹飪協會達成協議,近期將在汾陽市舉辦中國菜藝術節,來自全國各地的烹飪高手展開交流學習,也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汾陽市的飲食文化和烹飪技藝,進一步提升“中國廚師之鄉·汾陽”的品牌知名度。(記者 李雅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