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生之艱
母親走后,楊劍、楊立兩兄弟由爺爺、奶奶照管,兩位老人年事已高,不再適合勞動,一家人的生計都壓在了叔叔楊朝清身上。
為了養活一家5口人,當年21歲的楊朝清就去到四川、重慶等地,為當地電力企業架設電網。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除去食宿和交通費用,楊朝清從不亂花,悉數帶回家。但隨著父親身體的日漸衰老,楊朝清擔心家里出包養問題后無人照管,只好回到河口周邊打工。
楊劍、楊立兩兄弟的爺爺
他經包養管道常在低海拔的紅河沿岸管護香蕉林,或從事幫人收割香蕉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玉米等工作。但回到邊境地區打工、收入明顯減少。“我在山包養網下打工,一個月收入也就是1000多元。兩個侄子上小學要零花錢,我父母看病也要錢,有時候我在山下30多度的天氣里背玉米,想買根冰棒吃也舍不得。”
村里的小學只辦到四年級,楊立在村里讀完四年級后包養,便包養網推薦要到約50公里外的瑤山鄉去讀五年級。盡管學校管吃管住,包養網但孩子也需要每周20元的零花錢。但就是這20元包養,也讓楊朝清焦慮。“有次回家包養,我身上就只有20塊了,把錢給了侄包養網評價子后,我心包養里很不踏實,當天又騎車返回山下面干活去。”
有時騎摩托時送侄子去上學,突降暴雨,叔侄兩都被淋濕后才趕到學校。但楊朝包養清在返回的路上心里非常忐忑,孩子抵抗力差,要是感冒包養情婦了怎么辦?真要感冒了,他還得去借錢治病!
家里有兩個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拖累”,還曾影響到楊朝清的情感。曾經他在外打工時認識了一個女孩子,談婚論嫁時,他把女孩帶回家里來見父母。可包養女孩見到他那四處漏風的土坯房里還有四個拖包養累后,這段感情便結束了。“我去他家提親,他爹說要娶他女兒就得拿出50萬元,這對我來說可是天文數字啊!”
雖然貧困,但他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情感的歸宿,包養網他娶了打工時認識的一名越南女子,他們的女兒剛滿一歲。
雖然生活艱難,包養俱樂部但談論過去,楊朝清并未流露出痛包養苦與哀愁。他覺得,只要一家人平安健康,不被大病所拖累,這個家庭依舊能看到希望。
熊包養照英講起自己要負擔4代人的治病和生活 泣不成聲
但同在香蕉地里包養一個月價錢打工,八角村委會箐腳村小組27歲的熊照英卻沒有楊朝清這么樂觀。十余年來,她背負著整個家庭包養一個月價錢的重擔,她的奶奶已經70歲歲,如今是她和丈夫在照料著,她還要想辦法賺錢給妹妹治腿疾。
妹妹熊美芬的腿病,拖了13年。由于家庭貧困,熊照英作為家里的老大從小在田地包養站長里幫助父母種地。在她該上小學時,父親卻讓她幫助家里干活供兩個妹妹讀書,這導致她終生未受過教育。
熊美芬被醫院診斷為股骨頭方面的病變
而妹妹在8歲時因左大腿生瘡,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已經影響到了骨骼。她長大后,為了給妹妹治病,便開始外出務工。去得最多的,便是和老公在紅河岸邊的香蕉地里干體力活。在香蕉收獲的季節,她需要背著30公斤包養網單次重的生香蕉走到幾百米外的公路邊裝車。每背15公斤包養網車馬費得3元錢,每天自己能掙80多元。
在農村,不少婦女在生產的一兩年里,都是以帶包養條件孩子為主。但為了能給妹妹治病,她在孩子出生6個月后包養網就去地里背香蕉。她至今還記得,當把半歲的孩子包養行情掛在胸前包養,背后背著30公斤的香包養站長蕉艱難地往公路邊挪時包養網,身旁的人不解地譏諷:“你是不是想錢想瘋了,背著那么小的孩子來干長期包養活。”
她也曾為了背香蕉兩天兩夜沒睡覺,但當她累到想要放棄時,心里卻想“為了妹妹能做手術,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