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貧再入手 黑龍江精準防返貧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甜心寶貝一包養網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脫貧摘帽包養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包養網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包養合約下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省積極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基層,守住底線,從點滴處做好有序銜接工作。

防止返貧

“一鍵申報”精準監測

“現在和過去比,可是兩個世界了!”說完這話,63歲的王蘭香紅了眼眶,“當時家里窮得連30塊錢學費都交不起,二閨女念到初三就去打工。現在條件好了,我外孫女馬上念初四,真是一輩人好過一包養網輩人!”

王蘭香家住青岡縣蘆河鎮平原村,早年丈夫雙目失明,包養又要拉扯三個孩子,因為家境貧困,孩子們都沒能完成學業。如包養網今孩子們都已成家,大女兒已經41歲。眼看著子孫滿堂,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開朗的王蘭香心里很知足。“別看我們兩口子歲數大了,去年還掙了28000多塊錢呢!”作為脫貧戶,王蘭香真真切切享受到了政策的扶持與幫助,20多畝玉米地帶來了20000多元的收成,村里的包養管道公益崗也為她帶來了4000多元的工資包養網,再加上光伏產業收益、低保金、養老保險金、包養網推薦生產類與殘疾人包養補貼,王蘭香和丈夫的日子過得很順心。

其實還有很多像王蘭香一樣的脫貧戶,他們得到幫扶而擺脫貧困,防止返貧監測“一鍵申報”平臺幫了他們大忙。“一鍵申報”平臺依托“自主申報、即申即核、監管預警”三包養合約大功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動監測關口、幫扶措施前移,進一步強化對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的“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阻斷返貧致貧,實現防患于未然。

據省鄉村振興局建檔立卡管理處數據顯包養網示,截至3月17日,全省共有9189人通過“一鍵申報”APP進行申請,已核實納入監測1652人。

助力造血

授人以漁帶領創收

授人以包養故事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時的政策傾斜與資金補貼,并不能完全解決脫貧群眾的根本問題,只有引領他們自食其力,改“被動輸血”為包養網推薦“主動造血”才是長久之計。

許向才是訥河市通南鎮樂業村的脫貧戶,患有重度糖尿病綜合癥,一只眼睛失明,無法從事勞動。他的母親年老體弱,妻子患有精神類疾病,均無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駐村工作隊走訪時發現,他家有一口深水井,如能將深水井加以利用,在為村民抽水澆地的同時,還能增加許向才家的收入,何嘗不是一個包養情婦增收的好法子?駐村工作隊立即同派出單位聯系,經協調,訥包養價格ptt河市電業局到許向才家免費安裝了三相電,且免除近6000元的安裝費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電的問題解決了,水泵正常運轉,許向才一家深受感動。當長期包養年春天,許向才家利用自家深水井給三個自包養一個月價錢然屯的農戶灌溉農田、噴灑農藥,收入1萬余包養網心得元。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貧困的斗志和勇氣,讓他們在嘗到勤勞致富甜頭的同時,真切感受到黨和國家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政策帶來的實惠,越干越有勁兒。”訥河市鄉村振興包養管道服務中心主任唐繼明說。

解難紓困

是守護人引路人更是親人

瞄準脫貧群眾民生期盼,解決脫貧群眾現實問題,包養行情始終是全省幫扶工作的重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面對難題,一線的幫扶人隊伍總有用不盡的法子和使不完的熱情。

“要是沒有合作醫療和低保報銷,我真不知道這四斤水該用啥買!”伊春市大箐山縣朗鄉鎮達里村脫貧戶張金鳳在2016年被確診為尿毒癥,從2021年10月開始進行了長期的腹膜透析,她包養甜心網口中的“四斤水”就是用于治療的腹透液,這樣的腹透液她每天要更換三到四次,長期治療讓這個家庭捉襟見肘。

患病初期,張金鳳被病痛折磨包養合約,為生計擔憂,一時間意志消沉,“感謝駐村工作隊的政策宣傳和幫扶干部的包養網心得奔走幫忙。包養網心得有了合作醫療的報銷和低保的二次核銷,我家的負擔減輕了不少。”最近讓張金鳳欣慰的是,今年政府給報銷的1萬元醫藥費已經打到了她的銀行卡上。

基層醫療保障是政府推進公共服務優化配置的一項重要體現。記者在入村走訪時發現,每戶村民家中都張貼了家庭醫生聯系包養管道卡,村民可以與縣醫院、衛生院、衛生室的醫生進行電話問診。

不僅如此,幫扶隊員還身體力行,駐扎村屯了解戶情,將解決辦法和知心話留在家家戶戶:

村莊低洼易積水,駐村工作隊維包養網修排水溝,鋪設涵管,成功解決水包養價格患難題;

貧困戶新房不動產證久未辦理,駐村工作隊搜集理清材料協助辦包養留言板理;

脫貧戶突發膽結石,駐村干部駕車送醫,病患轉危為安……

他們是脫貧戶的幫扶人,更被脫貧戶視為親人。

點滴振興路,枝葉總關情。實現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更在農村。廣大的一線幫扶隊伍,對于包養脫貧群眾,是守護人、引路人,更是親人。未來,幫扶隊伍會愈加壯大,工作會愈加繁雜,長期包養責任會愈加重大。因為只有讓脫貧群眾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才能讓他們的信心更堅、心氣更足,才能讓農村的景色更美、人們的日子更甜!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