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感受那一包養app山那水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3月,重訪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西溪濕地。

4月,走進秦嶺深處,察看生態保護情況。

5月,在汾河岸邊了解流域綜合治理成果。

短短一個半月里,習近平總書記三赴地方考察,生態環保主題貫穿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山山水水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情懷。

善待我們的母親河

12日中午,山西太原。

山西皮劃艇隊的隊員們,在波光粼粼的汾河上奮力包養網揮楫。水面上劃過一道道清亮的漣漪。

說起汾河,教練金剛很激動:“我們是汾河生態環境修復的最大受益者。”

山西皮劃艇隊成立于2013年。這個內陸省份的水上運動隊,一直以來就沒有自己的水上運動場所。綜合治理之前的汾河,水量少水質差。

汾河是黃河第二大支流,孕育了燦爛的三晉文化。然而,長期過度利用和污染曾經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有水皆污”,太原市的9條支流成為黑臭水體,沿河市民苦不堪言。

無奈之下,前幾年金剛和隊員們只能去南方訓練。

轉機出現在2017年。這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包養網時明確包養妹指出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包養,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當地下定決心,要把汾河建成山水相依、溪水長流、林泉相伴、湖光山色的三晉幸福河。

“我們加大生態應急補水力度,實施流域節水行動,進行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開展違法排污大整治……”說起汾河治理,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有包養網限公司董事長陳耳東有說不完的話,“再也不能讓母親河奄奄一息了!”

控污、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并舉”,終于喚醒了山西人心中那條曾經的母親河。今包養年2月,汾河流包養網域國考斷面首次全部達到地表水五類及以上水質。鳥類從最初常見的四五種增加至156種。“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的秀美風光重現。

金剛和隊員們終于能回家鄉訓練了。

“我們這個賽道的條件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他說,去年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皮劃艇、賽艇包養等水上項目都是在這片水域賽道進行的。

距上一次考察三年后,總書記再一次來到山西。這次,總書記從文化傳承的高度點明保護好“山西的母親河”的深刻意義包養——“治理汾河,不僅關系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系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

一條恢復活力的汾河,也將成為三晉文化的重要傳承。太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邵社教說,在一、二、三期治理工程結束后,汾河對防洪排澇、調節氣溫、增加濕度、水體凈化、恢復生物多樣性起到明顯作用。眼下,10公里的四期工程正在抓緊推進。“我們將落實好總書記的囑托,讓山西人的母親河變得更美,讓群眾有更多幸福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山是水之源,山水兩相依。習近平總書記上個月赴秦嶺考察生態保護情況時,一語道破秦嶺重要的生態和文化價值——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

厚重的話語,明確的要求。西安市鄠邑區決定召開一次秦嶺北麓違建警示教育暨領導干部任前集體談話會。黃柏峪的建筑石料礦治理現場,就是警示教育的“課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查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加強秦嶺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包養網18年7月,由黨中央督辦的違建別墅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拆除1100多棟違建別墅,依法沒收9棟,立案調查多名違法違紀干部。當時的違建別墅“重災區”之一正是鄠邑區。

“我鄭重作出如下承諾,對黨忠誠、干凈干事、勇于擔當,時刻保持攻堅克難的拼勁和奮勇爭先的闖勁。”鄠邑區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桂肅清代表新任職干部宣讀承諾書,大家立志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包養甜心網違建別墅拆除后,原來依山而建的連片別墅不見包養行情蹤影,過去被挖開的山體也看不到裸露的黃土,成片的楊樹、松樹郁包養網dcard郁蔥蔥,沒有別墅遮擋,一眼就能望到秦嶺山腳。針對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采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的整治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效。

自3月7日復工以來,鄠邑區秦嶺保護和綜合執法局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抓緊推進邊坡治理進度,堅決做到整治到位不留尾巴、修復到位不留空白、保護到位不留縫隙。

青山佇立,果園環繞,秦嶺山腳下的鄠邑區白龍溝村一派田園風光。村里包養網推薦坡地上的12棟別墅已經拆除,復耕后的5畝多地上開出金燦燦的油菜花。

67歲的村民李樹林沒事時就來這片地看看,現在的景象,讓他感到分外舒心。“去年村里給這片地上了不少肥料,希望這地能早日恢復,像別的地一樣精神起來!”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今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的這句話讓李樹林深有感觸。

李樹林說,這兩年靠著秦嶺的山水,村里人發展果園,做得好的人家每年每畝地收入能上萬元包養站長。秦嶺風光、田園景色,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水果采摘、鄉村旅游,正在成為白龍溝村致富新路子。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包養條件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考察時指出。

作為杭州市第一批“復包養網工”的景區之一,西溪濕地重新開放后,包養網線上預約人數幾乎天天“爆滿”。

36歲的蔣晨杰是景區的一名觀光電瓶車駕駛員,從小就在這里長大,親眼目睹了濕地的衰敗和新生。他回憶說,小時候這里水網密布,村民們過著以橋為路、以船為馬包養網、以水為田的生活。

西溪濕地是杭州這臺灣包養網座城市的靈秀之源、文化之基。一段時期以來,高樓紛紛拔地而起,房地產商最多時有60多家。再加上當地居民填塘建屋、圈地養殖等影響,濕地環境惡化,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受損,水質跌至劣五類。

17年前,杭州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采包養網取了外遷農居、恢包養網復濕地生態、挖掘歷史遺留等一系列舉措,西溪濕地保護區旅游專項規劃也浮出水面。西溪濕地保護區域內的村民實行撤村建包養居并全部外遷安置,涉及人數13000多人。蔣晨杰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春夏之交,西溪濕地開園。15年后,水更清、景更美的西溪濕地更呈現出一份原汁原味的“野趣”。

包養電瓶車時,蔣晨杰喜歡向游客介紹自己的家包養站長鄉。“現在濕地里的蘆葦蕩、樹木、水塘,和我記憶中小時候的幾乎一樣。”他對這一點最滿意,“包養我的老家已經不是那個又臟又亂的小村莊,而是西溪濕地的核心景區了!”

如今的西溪濕甜心寶貝包養網地,不僅是蘆汀沙溆、河汊縱橫的綠色瑰寶,還包養俱樂部包養網為杭州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民俗文化和物產特色商店受到人們青睞,以西溪濕地為中心的大西溪經濟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濕地公園正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我們要繼續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讓這片得天獨厚的城市濕地原生態地留存包養行情。”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黨委書記、主任何蕾說,要發揮西溪濕地生態資源的優勢,讓更多游客、市民能夠親近自然,享受生態之美。

(記者 董峻 高敬 馮國棟 何問 李華 姜辰蓉 王菲菲 馬曉媛 朱涵 吳帥帥 張武岳 倪元錦)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