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第一書記伍貴陽:鋪就太平社區的脫貧路幸福路_一包養網站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重慶市城口縣北屏鄉太平社區第一書記伍貴陽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智慧。但群眾卻說,“伍書記簡單、踏實。” 這源于他一步一個腳印走訪群眾,一樁一件小事溫暖人心。

“剛進去包養甜心網太平社區駐村扶貧,爭貧困、要低保,打牌賭博,不贍養老人現象包養十分突出,去年5月市委黨校廳干班到社區調研還被群眾反映問題圍著不讓走,更別說領導來調研。”伍貴陽一開始,面對的是太平社區的“硬骨頭”。

這塊骨頭如何啃?伍貴陽始終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和解決問題。

踐行新時代文明實踐 不斷樹立社會正能量

伍貴陽與駐村工作隊一道動足了腦筋,文明實踐首先要讓群眾充分參與進來,最終實現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分超市),建立完善《太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超市管理辦法》,對參與村級事務、好人好事積分表揚,對不遵紀守法、社會亂象罰積分懲戒,年底清算積分,對積分高的,采取精包養網心得神獎勵包養一個月價錢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辦法給予激勵,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的包養網熱情。

包養網單次

設立“一約四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和紅白理事會,各會會長由社區干部兼任包養app,成員由新包養網推薦鄉賢、知名人士和熱心群眾組成。

村民議事會經常召開各社群眾會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和對群眾開展感恩教育;道德評議會定期開展道德評議和衛生家庭、脫貧光榮戶、致富帶頭人評比,引導群眾樹立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禁毒禁賭會開展常態化走訪巡查,引導群眾遠離牌桌親近家庭,依靠自己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紅白理事會對社區紅白事物進行監管申報,引導群眾厲行節約不鋪張浪費。

截至目前,該社區共設立四期鄉風文明紅黑榜:紅包養網榜兩期,十大孝老愛親家庭和拾金不昧個人;黑榜兩期,不贍養老人和打牌賭博。每次包養榜單發布,都成為群眾熱議的話題。群眾在文明實踐中自我評議、自包養網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白哪些事情能干、哪些事情不能干,村風民風有了很大的改善。

居民沈祖平表示,“現如今的太平環境干凈整潔了、鄰里和睦團結了、打牌賭博沒有了、老人小孩臉上時刻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大家都在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開設鄉賢講堂 弘揚文明新風

太平莊有一泉活水常年如一日的慢慢流淌,而它旁邊,一間鄉賢講堂就挨著這一汪泉水。

包養講堂建起來了,如何有效利用?這是最初亟待解決的問題。”伍貴陽說,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隨之《鄉賢大講堂管理制度》《鄉賢大講堂宣講員守包養俱樂部則》相繼制定出臺。第二步就是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進來,切實發揮好鄉賢講堂的作用,不斷包養站長弘揚社會正能量。在北屏鄉包養甜心網黨委政府的引領和村支兩委的努力下,鄉賢講堂的觸角延伸至各個角落。

“我們每期確定一個專題,目前已開展5場鄉賢大講堂:感恩新時代、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感受太平大變化—包養網身邊人講身邊的變化、健康文明好習慣、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老愛親。”伍貴陽介紹。“鄉賢講堂要成為全村干部群眾感受道德、踐行道德、彰顯道德的課堂。”曾經的預想,長期包養如今已經變為現實,鄉賢講堂的精神食糧正把太平百姓的精神養得越來越“富足”。

此外,開展品味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太平社區孝老愛親主包養題實踐活動,感受父母的艱辛付出;開展踐行包養價格ptt新時代文明包養網實踐活動——粽葉飄香過端午,幸福和諧鄰里情,感受我們的傳統節日;開展“五干凈六整齊”環境整治綜合整治——踐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

發揮專業特長 解決歷史遺留

駐村扶貧伊始,群眾反映3家農業公司拖欠群眾誤工費和土地租金問題近兩年,涉及資金八十余萬元、群眾160余戶,群眾意見很大。了解情況后,伍貴陽充分發揮自己所在司法行政部門的職能優勢,帶領群眾運用法律武器維護群眾合包養網法權益,目前已全面包養網站解決。居民袁錦純說:“以前我們不懂法律,也沒有法律意識,遇到問題只會蠻干,不僅不能解決事情,還可能觸犯到了法律,伍書記教會了我們使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把我們的辛苦錢要回來,我們發自內心感謝他”。

此外,大力提升產業發展,助農增收致富。在農業園區已有葡萄園、草莓園、獼猴桃園、清脆李園休閑觀光采摘基礎上,不斷豐富群眾自身產業,建立了350畝高山生態蔬菜基地,200畝天寶藥業藥材育苗基地。采包養網取公司+基地+農戶方式,成立太平社區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爭取幫扶單位幫扶資金35萬元,建包養網推薦立幫扶機制,給予群眾建棚每平方米45元補助,包養給予群眾購買菌棒每袋2元擔保金,最大限度減輕群眾發展產業的風險和負擔。

在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中,伍貴陽堅持做到不大包大攬和包辦代干,明確貧困戶的自身責任,培育脫貧攻堅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

駐村扶貧包養網以來,伍貴陽一直在思考,脫不了貧根,關包養網dcard鍵在于精神上沒脫貧包養軟體,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需要激活脫貧的文化基因。不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開辦鄉賢講堂,還是幫助群眾建制度、用法律,都是伍貴陽在探索通過構建自治、法治、包養網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助力脫貧攻堅的同時,筑牢鄉村振興的文化根基。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太平社區第一書記伍貴陽,包養金額正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太平社區的脫貧路、包養甜心網幸福路;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為民服務解難題中,兌現著自己當初“為什么出發”的錚錚誓言。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