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烏海市持續強化組織領導,緊緊圍繞強化政策基本點,聚焦產業發展鏈,提升基礎建設面,不斷壓緊壓實責任,形成市包養委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行業部門、駐村干部履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齊抓共包養管的整體合力,保障鄉村振興全力推進。
著力推進農區居民增收致富
持續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政策總體穩定,增強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實效,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堅決守包養網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完成一季度防返貧監測動態管理工作,印發《烏海市防止返貧監測部門數據共享辦法》,結合自治區反饋各類比對數據,針對醫保系統升級無法篩選農區人口報銷情況的問包養網題,創新工作方法,收集農區常住居民信息,通過反向篩選,精準篩查重點人群,有效減輕基層負擔,確保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隱患。通過核查,我市一季度脫貧人口自然增加2人,自然減少25人,新識別突發嚴重困難戶1戶3人,針對現有監測對象風險類型,均落實了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同時,創新防貧保障機制,2022年結合烏海市實際,參考商業保險投保理賠模式,按照1:8的比例放大賠付比例,筑牢防貧“堤壩”。
全面做好“三保障”、飲水安全和兜底保障工作。義務教育方面,全市義務教育階段82名脫貧家庭學生全部在校就讀,不存在輟學、失學情況。基本醫療方面,為享受政策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全額補貼繳納城鄉居民醫療保包養網險,落實一站式結算和慢病簽約服務。住包養房安全方面,按照包養自治區要求,對農區居民住房情況開展排查,納入2022年農房抗震改造任務61戶。飲水安全方面,全市農區均實現集中供水工程全覆蓋和“水龍頭到家”。持續落實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健全完善飲水工程運行管理“三項制度”,確保農區居民飲水安全有保障。兜底保障方面,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及時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全面做好兜底保障。
助力脫貧人口發展產業和穩崗就業。充分發揮金融助力作用。持續推動小額信貸工作,做好政策宣傳,2022年新增小額信貸6戶25萬元,累計包養發放小額信貸25包養8筆1088萬元。探索開展“助農貸”業務,將新豐村、澤園社區、賽汗烏素村納入“助農貸”范圍,開展信用村評定,已發放“助農貸”26筆123萬元,為有發展產業意愿的農區居民提供金融貸款支持,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同時,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對全市脫貧勞動力全面摸排,動態監測,完善就業務工臺賬,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工作,結合農區居民務工就業意愿和用工市場需求,舉辦就業培訓班2期,培訓學員59人。針對年齡偏包養大、技能偏低等具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農區居民,開發公益崗71個,公益崗安置占脫貧勞動力就業的45.8包養網%,有效推進就地就近就業。
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烏海市按照“生態、高效、特色、精品”的都市型農牧業發展思路,堅持聚焦“一個特色”、打牢“兩個基礎”,初步形成以葡萄產業為主導,糧食、蔬菜、畜牧養殖業為基礎的農牧業發展格局。
聚焦“一個特色”,全面推進葡萄產業提質升級。2021年烏海市葡萄全產業鏈產值約6億元,帶動90%以包養上的脫貧人口穩定增收。堅持建強“一產”。持續推進設施葡萄種植基地建設,2021年投入6000萬元,建成設施包養葡萄種植基地300畝,2022年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330畝設施葡萄種植基地,目前230畝已開工。全市葡萄保有面積2.25萬畝,產量650萬公斤。堅持壯大“二產”。全包養網市現有包養葡萄酒加工企業4家,葡萄酒年生產加工能力14300余噸,居自治區同行業之首。2021年,釀葡萄酒原汁1500噸,相當于200萬標準瓶。2022年起,延伸發展葡萄干、葡萄汁等產品,計劃投資50包養00萬元的有機葡萄干及100%葡萄果汁加工中心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包養。堅持做靚“三產”。成功舉辦4屆中國 烏海“絲綢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節,烏海榮獲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入選第三批中國包養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成以葡萄為主的農業休閑觀光園30多處,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其中陽光田宇國際酒莊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漢森酒莊、吉奧尼酒莊被評包養網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打牢“兩個基礎”,不斷壓實“米袋子”豐富“菜籃子”。始終強化底線思維,堅決完成“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等各類考核指標,糧食種植方面。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可達到6.8萬畝,目前已完成播種面積5.2萬畝,能夠完成自治區下達我市6.5萬畝的種植任務。同時啟動實施優質高效增糧示范行動,建設1個玉米千畝優質高效示范區,目前已開始建設。“菜籃子”工程建設方面,包養網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菜籃子”工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對照自治區“菜籃子”考核細則,開展全面自查自評,制定《烏海市促進“菜籃子”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和各部門責任,積極推進“菜籃子”保供基地,生豬、蛋雞標準化養殖等項目實施,全力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實包養效。
加快全市農區現代包養網化發展
抓好“美麗鄉村”建設這個中心。編制《烏海市美麗鄉村建包養設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確定“點、線、片”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按照“一村一品”進行錯位發展,形成美麗鄉村帶,打造以“鄉閑、鄉養、鄉包養網研”于一體的美麗鄉村示范片區。
抓好人居環境整包養治和鄉村治理兩個重點。在全面完成農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任務的基礎上,出臺《烏海市農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包養網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實施“六大行動”,并制定年度推進計劃,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實施“廁所革命”行動,今年計劃完成戶廁改造120戶,目前已開工70戶完工25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2.76%。實施垃圾治理行動,全市農區已建成生活垃圾中轉包養網站12座,配備農區保潔包養網員295人,農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行政村達到42%以上。實施污水治理行動,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76公里,14個村(社區)污水治理均已達到自治區要求。村容村貌提升行動,持續拓展“三清一改”,圍繞“清、拆、治、綠”,全面清理農區生活、農業生產、亂堆亂建等垃圾。健全長效管護機制行動,初步形成以“包養網市場化、制度化、志愿化、自主化”為主的后期管護體系,同時暢通問題反饋渠道,對群眾反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形成“隨時提、隨時改”的行動共識。發揮主體作用行動,依托“美麗庭院”創建,持續開展庭院整治,鼓勵農戶在房前屋后、院內院外,建設“小菜園”“小包養網果園”“小花園”發展庭院經濟。(閆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