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脫貧 家長學校也要辦好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一包養網站比較戶

作者:

分類:

【思想匯】

貧困地區孩子反復失學輟學,原因僅僅是因為沒錢嗎?

教育扶貧脫貧 家長學校也要辦好

作者:王曉燕(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教育扶貧脫貧 家長學校也要辦好

廣西貧困地區興業縣一戶搬遷家庭父母和孩子一起貼“福”字。曹祎銘攝/新華社發

1、教育扶包養俱樂部貧脫貧還需強化家庭教育

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各種社會機構為教育脫貧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艱苦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有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以貧困地區“控輟保學”為例,在極大力度的控輟保學中,有的孩子仍反復失學輟學。這一現象引起人們的思考:窮人家的孩子不上學僅僅是因為沒錢嗎?

《貧窮的本質》一書曾指出:在教育扶貧脫貧的問題上,我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錯包養覺,認為窮人家的孩子不上學是因為沒錢。事實上,在絕大多數國家,小學、甚至初中都是免費的,但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學。究其根本原因,是很多家長不重視教育,不知道教育包養的好處,因為教育的回報往往是在十幾年之后,這讓很多家長看不到教育投資的價值和效果,同時也不想放棄孩子現在能掙到的錢。

筆者在幾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地區調研中發現,造成失學輟學的包養金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自包養合約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由于路遠、路險而造成的學生失學輟學;同時,由于深度貧困山區學校英語、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師資短缺而無法開足課時、開齊課程,教學質量不高,學校教育對學生缺乏應有的吸引力。但更為重要的是山區貧困家庭群包養眾的教育觀念較為陳舊落后,部分群眾往往更愿意選擇讓男學生打工掙錢,讓女學生承擔家務。例如,筆者在甘肅臨夏州調研時,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反映,每一年都需多次派人到各地勸返打工的學生復學,為此付出巨大努力,但還是有部分家長不配合,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成為教育扶貧脫貧的最大障礙,也成為學生反復失學輟學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在教育脫貧的問題上,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更多強化家庭教育,從教育源頭上解決問題。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切包養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源頭在家庭,根本在家庭教育。

2、深度貧困地區家庭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分析當前深度貧困地區的家庭教育現狀,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家長教育觀念貧困落后。據調查,貧困地包養區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并能擔當起這一責任的家庭只占35%。65%的家庭認為只要讓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教育的全部責任在學校和老師。有的家長甚至說:“孩子只要有吃有喝就行,反正考大學希望渺茫,又何必浪費時間、浪費錢財;老百姓沒包養靠山,即使考上了大學,工作也難找;即使有了工作,工資也很可憐,不上學照樣可以打工賺錢”。這些普遍存在的包養行情想法,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還沒有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因其落后的教育觀念,家庭和學校之間沒有形成共識和有效配合,直接影響了教育脫貧的成效。

二是家庭教育職能和方法缺失。據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面臨四大困難,依次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輔導包養網單次孩子學習力不從心”“太忙,沒有時間”“不了解孩子的想法”,農村父母遇到的困難比城市父母更為突出,三成以上家長“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而在貧困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根本缺少教育孩子的能力,家長長期缺席、監護人長期不能履行職責、家庭教育職能基本喪失的情況屢見不鮮。目前,在剩余包養留言板包養合約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的比例達到45.7%。隔代家庭、單親家庭、有重病患者家庭、殘疾家庭等總體比例偏高,家庭教育職能和教育方法嚴重缺失。

三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嚴重不足。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包養甜心網調查報告指包養網出,當前包養網比較很多地區建立了家長學校和家教指導中心,但是主要建在省、市(區)兩級,廣大農村地區的縣(區)、鄉鎮家庭教育指導站,尚沒有完全配備,還無法為城鄉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特殊家庭、困境家庭等亟須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但實際上人力、物力等資源極度匱乏,指導服務嚴重不足。

3、如何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家庭教育短板

針對以上貧困地區家庭教育的問題,為保證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亟須在以下三個方面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

一是切實轉變深度貧困地區家長的教育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甜心花園續的內生動力包養網。貧困現象從表象上看是物質貧困,從根子上剖析往往是思想貧困、精神貧困、心理貧困。立足家庭教育這個教育脫貧的源頭,首先要對貧困地區家長進行觀念扶貧、思想扶包養網評價貧、心理扶貧,必須喚起貧困地區家長對教育的正確認知,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培養家長的積極心理,給家庭教育注入現代化的科學理念與內涵,激發家庭的內生動力。為此,應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大力推動貧困地區家長學校的興辦,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通過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導教育家長樹立現代教育觀念,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會生態。同時,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多種手段、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如廣播、有線電視包養價格ptt、網絡平臺等,傳播科學的家教知識,傳授教育經驗,引導家長重視家教和家風建設,關注孩子的全面成長和長遠發展。

二是努力提升深度貧困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方面要讓人民過包養網dcard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會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目前絕大多數貧困家庭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學歷層次低,有的還不會講普通話,因包養app知識貧困而缺乏教育能力的情況比較普遍。在有些深度甜心寶貝包養網貧困地區,還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對科學的家教方法知之甚少,不會與孩子交流。

對此,一方面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家庭教育狀況和家長教育能力的全面普查,建立學生家庭教育信息檔案袋,全面掌握貧困家庭家長的詳細情況,推進家庭情況的信息化、網格化管理,針對特教家庭、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單親家庭各類實際情況,實施差別化管理、精準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另外,充分利用高等學校和包養情婦各類社會機構,征集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志愿者,通過一對一或組團式家庭指導,提升貧困家庭家長素養和家庭教育能力水平。

三是加快建立覆蓋深度貧困地區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經明確指出,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包養網助手,是整個教育脫貧攻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最迫切的是要加快建立覆蓋包養網深度貧困地區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納入教育扶貧脫貧目標體系。需專門設立貧困地區家庭教育領導小包養網組、指導機構包養甜心網和專業人才隊伍,開展針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殘疾兒童等家庭的教育指導、定期探訪、宣傳培訓等工作,下沉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包養網委員會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技術服務。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注重貧困地區家庭教育指導網絡的建設,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鄉鎮、街道、學校三級協同組織的家教指導體系,建立具體到一家一戶的家教指導小組、社區(村)家長學校、家教指導服務站、“母親課堂”“父親課堂”“隔代養育”等家教指導組織。

總之,教育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缺一不可。迄今為止,在教育扶貧的問題上,我們更多強化了政府、學校和社會的投入,更多采取的是各種外在的“幫”“扶”措施,但要認識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的內生動力在脫貧中起著關鍵作用,也是脫貧攻堅取得決戰性勝利的源頭活水。“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包養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包養甜心網教育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持續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育人的源頭出發,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家庭教育短板。不再讓家庭教育缺位,也不能讓家長缺席,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9日 13版)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