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村里有個北京來的“第一書記”_中國扶貧在線_一包養網站比較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開欄的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春團拜會上指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時代彰顯新主題,新使命呼喚新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甘肅發展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當代隴原兒女,奮斗正逢其時。為了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和現實包養意義,講述隴原兒女艱苦奮斗新故事,展示新時代奮斗者的新風貌新作為,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精神,凝聚全黨全社會的奮進力量,本報從今天起開設專臺灣包養網欄,從各個側面反映我省各族干部群眾與時俱進抓住機遇,用艱辛奮斗創造幸福生活,在不懈奮斗包養網中體悟幸福真諦包養意思,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生包養網動場景。敬請關注。

他,和文縣有著不解之緣。

2001包養網ppt年,他包養價格包養網比較選派到文縣掛職鍛煉,一待就是兩年。2008年“5·12”地震,文縣受災嚴重,他第一時間趕赴文縣,同災包養留言板區群眾共渡難關。2015年8月,他又主動請纓到文縣擔任“第一書記”,與文縣“再續前緣”。他說:“雖然我的家在北京,但心在文縣,我惦記著這里的鄉親們。”

他,就是文縣碧口鎮何家灣村的“第一書記”、中國記協秘書處調研員楊克。

(一)

2015年8短期包養月17日,56歲的楊克第一次來到何家灣村,他至今難忘當時的情景:村里沒條像樣的路,垃圾堆、柴堆、糞堆隨處可見,這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楊克在村里轉了一圈,看到路邊有曬太陽的村民,便向他們了解情況。話還沒說完,老人們連連擺手:“聽不懂,聽不懂,你去問別人吧。”婦女們也都說:“你是上面來的干部?我家可沒啥事!”

接著又走了幾戶,也都吃了“閉門羹”。這讓楊包養克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干群關系這包養么緊張,下一步工作怎么開展?

當晚,他拿出工作日包養價格志,寫道:“開展村民走訪需調查:家庭成員情況、年收入情況,貧困戶的致貧原包養因,對村‘兩委’的意見建議。”

“一定包養網心得要讓貧困群眾的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不實現這個目標我就不回北京。”楊克立下包養女人誓言包養留言板

從此,田間地頭、村頭巷尾,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

進入三伏天,天氣越來越熱,在租住的平房里,楊克每晚都加班到很晚,研究村里的棘手問題,籌劃產業培育,撰寫扶貧方案……

(二)

過去的何家灣村是“遠近聞名”的軟弱渙散村:村級活動中心無人“光顧”,村支書的家就是班子成員的辦公室;村集體基本沒有經濟收入,是典型的“空殼村包養”;村“包養兩委”班子成員常年在外打工,本職包養管道工作成了副業……

村委會的凝聚力和公信力降至“冰點”,楊克的到來,能改變這個爛攤子嗎?每個人都在心里打了個問號。

抓黨建、帶班子、促脫貧、搞服務———楊克早在心里打好了算盤。

“黨建就是人心,抓好黨建就是抓住了人心,要讓黨員轉變思想,起帶頭作用,上下齊心建設好何家灣。”楊克說。

為此,楊克走村入戶,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同時,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村“兩委”會議,主持完善了村級各項制度,確包養金額保村級規范化運行。2017年初,又順利完成了村“兩委”換屆和監委、婦聯等配套組織建設,選準配強了村“兩委”班包養網評價子。

同時,楊克通過與駐村幫扶單位多次協調溝通,明確了幫扶任務和工作重點,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項目協調對接、富民產業發展、村級組織建包養設等工作,不斷增強村干部的工作主動包養網性和自信心,強化了組織領導力量。

包養網

“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村包養網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包養網單次斗力不斷提升,昔日的軟弱渙散村迎來了和諧穩定的新局面,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可足了。”村包養網文書何滿斌說。

(三)

班子配強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攻堅戰在何家灣村打響。

通村路硬化開始了,但施包養網VIP工到了村民何進軍的家門口,卻怎么也進行不下去了。

“這塊地下有我家祖墳,你要修就得給我賠償!”何進軍氣沖沖地說,“不包養站長管怎么樣,要給我一個說法!”

為了盡快解決問題,楊克包養網走訪了周圍幾戶人家,大家紛紛表示,幾十年來,從未看見那條路邊有墳墓,也沒見過何家人在那里祭奠。

“修路是造福咱百姓的事,您再仔細想想,那里究竟有沒有祖墳?如果搞錯了,那可是壞了全村人的好事。”楊克耐心地勸說何進軍。

后來,何進軍終于轉變了態度:“楊書記,你們修路吧,我不能拖全村發展的后腿!”

矛盾得到化解,群眾的干勁更足了。在楊克的帶領下,何家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實施硬化工程,通村道路18.6公里,村內道路6.5公里;

——在村莊主干道路兩邊種植格桑花,打造風情線;

——實施危舊房改造229戶,完成8個村民小組人畜安全飲水工程。

環境好了,民心暢了。楊克又開始謀劃起了脫貧產業。

通過征求村民意見,并經村“兩委”班子研究討論,2016年村里確定了扶貧產業項目——發展白芨、豬苓等中藥材產業,目前已種植600余畝。

“2017年,村里又新增了天藍星、元胡等中藥材的種植,群眾增收的步伐明顯加快,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包養網”楊克告訴記者,除了種植中藥材,他對村里的產業還有更長遠的規劃,下一步,何家灣村將依托在白龍江邊的優勢,搶抓鄉村振興機遇,發展鄉村旅游、土雞養殖等產業,更好地助推全村脫貧致富。(記者 周者軍 通訊員 袁媛遠 肖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