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蝸牛來了包養”“姐姐們來了”包養……日前,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一輛載著支教志愿者的金杯車緩緩開進了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九龍鎮魯筷小學,開始了“青蝸牛”流動教室項目的第88次服務。自2016年起,“青蝸牛”流動教室項目行走于昆明市祿勸縣、東川區的28所包養網鄉村小學,開展了88期志愿服務,共服務農村留包養守兒童3000余人。
“青蝸牛”志愿者為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課程。 共青團昆明市委供圖
行走在貧困山區的“青蝸牛”
東川區拖布卡,山高路陡,山中的小學,地處偏僻,缺乏教育資源,加上父母長期在外,導致這里的孩子缺乏父母的照顧及關懷。
“小小的蝸牛,大大的夢想,我最棒,你最棒!”播卡小學操場上傳來陣陣愉快的笑聲。“青蝸牛”流動教室的志愿者老師們帶領播卡小學的同學們開啟了特殊的課程。一堂趣味英語課讓同學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會許多英語單詞。隨后,志愿者為學生獻上樂器演奏和街舞表演,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認識樂包養網器、認識藝術,從而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
共青團昆明市委于2016年啟動了“青蝸牛流動教室”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項目,引包養網入專業力量,組織教師、心理咨詢師、律師等每期服務一周,從助力思想道德建設、助力權益維護工作、促進身體健康、促進心理健康四個方面,服務山包養網區的孩子們。
在眾多志愿者的努力下,共青團昆明市委積極探索多元化課程服務,“青蝸牛”不斷調整工作程序和服務模式,目前已經形成“生命教育+陪伴成長+興趣課程+團體游戲+課后學業輔導”組成的服務模式。先后在祿勸縣九龍鎮、皎平渡鎮,東川區拖布卡鎮、銅都街道和紅土地鎮的28所鄉村小學開展了88期志愿服務,共服務農村留守兒童3000余人,參與服務的志愿者307人,服務時間長達4900余小時。
該項目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2018年全國青年社會組織“伙伴計劃”五星級項目。
多元課程開闊山區娃視野
“該服務模式為社會工作欠發達地區開展社會工作項目提供了范例。”共青團昆明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自開展以來,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和結合包養當地服務實際情況,鏈接服務資源,建立和培養了項目服務團隊,積極進行服務模式探索,尋求更加有效的服務方式,通過各條服務線的努力探索,最終形成了“團干部+專職社工+志愿者+社會組織”的特色服務模式,每隔一周入校開展一次服務,一次5天,通過“常規服務+駐校社包養工服務”的形式深入學校開展服務。
在前期駐校社工服務的基礎上,“青蝸牛”不斷豐富駐校社工服務形式,完善志愿者培訓方案、志愿者社工電話、志愿者工作流程,探索志愿者工作評估標準及方法。
同時,為了給留守兒童提供更多樣而有益的服務課程,共青團昆明包養網市委不斷豐富課程形式內包養容,補齊現有教育區域存在的一些短板。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了生命教育、安全自護教育課程;以“我們的生活”“小小廣播站”“悅讀書屋”為主,開展了陪伴成長課程,打造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陣地;以音樂、美術、手工、舞蹈、電影工坊為主開展興趣課程,以歷奇游戲為主組織團體包養網游戲,為住校生開展課后學業輔導。通過多元化的課程,開闊山區孩子們的視野。
讓山區娃獲得更好的教育
“青蝸牛”的服務,彌補了農村教育的不足,更為農村學生開闊了視野。
共青團東川區委負責人介紹,“青蝸牛”流動教室項目包養落地東川,成為共青團東川區委助力全區脫貧攻堅、扶貧扶志的又一重要抓手,共青團脫貧攻堅志愿服務隊中又增添一支新隊伍。兩年多來,為拖布卡鎮、銅都街道包養網和紅土地鎮等山區小學的留守兒童搭起與外界交流的橋梁。孩子們從原來不敢說話,到現在能夠主動回答問題,同時,邏輯思維、口頭表達、語言組織等方面能力均有所提升。“青蝸牛”確實為孩子們帶來了實惠,帶來了愛心,帶來了希望。
有收獲的不止學生們。88次服務中,共有超過300名志愿者參與其中。每期的志愿者們均來自國內不同省市。由于每次進山服務都不少于5天,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務中,有包養的志愿者甚至放棄了自己穩定的工作,跟隨著大隊遠赴山區全程參與服務。
“建立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的良性互動機制,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到留守兒童基本生活、教育、照料等的服務中,形成志愿服務合力。”共青團昆明市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包養網們將不斷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通過“青蝸牛”流動教室——農村留守兒童包養關愛服務項目,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包養網短評
照亮留守兒童心靈角落的一束光
“青蝸牛流動教室”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項目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留守兒童心靈角落。生命教育、安全自護教育課程、陪伴成長課程、興趣課程、團體游戲,住校生課后學業輔導……“青蝸牛們”4900多包養網個小時的志愿服務彌補了農村教育的不足,更為農村學生開闊了包養視野。
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包養網引擎之一。從農村到城市,農民獲得了更高的收入,也推動了經濟發展,與之相伴的包養是“留守兒童”“空心村包養”等問題的出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讓他們都能感受到包養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為留守兒童打造溫暖幸福港灣,需要包養網吹散他們心靈的霧霾,給予他們溫柔的陪伴,讓夢想、信心與愛重回他們的內心。2016年以來,共青團昆明市委“青蝸牛流動教室”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項目開始服務山區的孩子們。在眾多志愿者的努力下,形成“生命包養網教育+陪伴成長包養網+興趣課程+團體游戲+課后學業輔導”組成包養的服務模式。
關愛留守兒童,是有溫度的人文關懷,是一項良心工程、社包養會工程。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父母之愛難以迅速回歸之時,與單純的物質救助相比,孩子們更需要心理疏導與情感慰藉,以及精神、文化層面的“營養輸送”。“青蝸牛”在留包養網守娃娃幼兒階段播下的種子,也許會影響一個孩子一生的走向。從人生的第一級臺階開始,為留守兒童的成長鋪平道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