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筆典范——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賞析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一包養網站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

包養網枯筆典范

——林散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賞析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 王罡

賞析提要:林散之先生在這幅作品中將枯筆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一字枯,幾字枯,一行枯,通篇枯。字字活力無限,個個靈氣十足。像這幅8次出版的丈二匹草書,林散之先生創作極少。作品氣勢宏偉,筆墨超絕,字大神旺,張力無比。沈鵬贊嘆:“十分難能可貴。”

林散之(1898-1989),草圣。字散之,號三癡,別號散耳、江上老人。“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飲譽世界,被稱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只身萬里行。書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明清。無論碑帖,無論何派,各取其長,隸真行草,功力深厚。60歲開始專攻草書。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釋懷素為體,以王覺斯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于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書法大家包養妹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中國書協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大師郭沫包養行情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包養妹青山杉雨稱贊:“草圣遺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等。《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

自攫神奇入畫圖,居心未肯作凡夫。

希賢希圣希今古,無我無人無主奴。

一種虛靈求不昧,幾番妙相悟真如。

渾然天趣留多少,草綠山中認苾芻。

包養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 145×354㎝ 林散之紀念館鎮館之寶

這是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包養論書一首》的內容。作品創作于 1980年,橫幅,尺寸為 145×354㎝,約 45平方尺,落款林散耳。印章“林散之印”(包養價格甜心寶貝包養網文)包養故事、“大年”(朱文),是著名畫家包養網、篆刻家陳大羽教授所刻。水墨紙本,生宣紙,長臺灣包養網鋒羊毫筆,宿墨。裱工一流,十全品相。

這幅草書作品的亮點很多,最大的亮點就是枯筆。這里先講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個皇帝,刁難一位大書法家,給他只能能寫 8個字的墨量,要求他寫出10個字,如果寫不出來就殺無赦。大書法家聰明過人,略加思考之后,奮筆疾書,8個字的墨竟寫出12個字來,而且筆筆到位,字字清楚。皇帝看后大喜,立刻賞金百兩。這個大書法家用的就是“枯筆”,不僅免遭殺身之禍,還得到了御賜。

枯筆,是指在筆墨很少的情況下,筆毫以迅疾遒勁的筆勢用力磨擦紙面而形成的枯澀蒼勁的墨痕,漢代書法大家蔡邕把這種墨痕叫“飛白”。筆跡中的絲絲露白,傳說是蔡邕看到役人用掃帚刷墻,從中包養網站得到啟示,包養行情便把這種辦法用于書法。唐朝女皇武則天寫字時喜歡飛白,比如《升仙太子碑》的碑額就是如此。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局部)

林散之先生把枯筆分為濃墨枯筆和淡墨枯筆,時而用濃墨枯筆,時而用淡墨枯筆,有時濃墨枯筆和淡墨枯筆并用。在這幅作品中,林散之先生用的是濃墨枯筆。如作品中的“圖”、“作”、“認”枯筆,“希”、“今”、“如”、“中”枯筆形成的絲絲飛白,如白包養意思煙裊裊,扶搖直上。這些字枯潤相生,神旺氣足包養網;墨處厚重,白處空靈;粗獷樸野,筆沉痛快。“入畫”、“幾”、“芻”,仿佛隨手揮毫,盡得自然,粗細多變,斷連相應,一副威武,令人稱絕!飛白表現出一種空靈、虛幻的境界。這境界,不是空無而是充實,蘊含極為豐富。不同包養網車馬費審美情趣和不同層面的人,都可以馳騁自己的想像去體會、去欣賞。盡管個中滋味各有各的不同,但都是一種美的享受,都是一種美的升華。

枯筆很難寫,只有在隨意書寫中才能出現。林散之先生是枯筆高手,將枯筆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一字枯,幾字枯,一行枯,通篇枯。字字有活力,個個顯靈氣。作品正文加落款一共 67個字,除“人”、“一”以外,其它 65個字包養網都有枯筆,有的枯筆少,有的枯筆多。計白當黑,虛實相生。如“自”、“渾”枯得少,“畫”、“無”、“趣”枯得多,還有“圖”、“如”,特別是“山”基本上是全枯。一絲絲,一縷縷,清晰可見,像一條條潔白的哈達隨風飄動,卻又落在地上,凝結成一個個鮮活靈動的漢字,從而集中展現了林散之大師驚世駭俗的審美和枯筆藝術。林散之學生莊希祖、鄭必寬評價這幅作品時說:包養網“有一種膨包養脹化的張力,有一種感到向外擴張的震撼人的威懾之力。”

這幅作品是林散之紀念館的鎮館之寶。現在安放在展廳的顯著位置,長年供游人觀賞。我看到這幅作品時立刻被震住了。經我過目的林散之書法作品少說也臺灣包養網有幾百件,卻未曾見過這么大尺幅的作品。2010年江蘇省美術館展出過一幅林散之的草書作品,已經是夠大的了。然而,與這幅巨制相比,乃是小巫見大巫。我后退幾步,用軍人特有的眼光,遠遠地看著這幅鴻篇巨制,畫面不斷浮現:一個個碩大無比的字,活像一個個士兵、一匹匹戰馬組成包養網VIP的軍陣,威武雄壯,震撼無比!這氣派,這陣勢,又如導彈、坦克、裝甲車凝成的鐵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勢,以氣吞山河之慨,滾滾包養向前!向前!

王罡在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面前

林散之先生極少創作這種丈二匹的草書作品,更重要的是這幅作品的字特別大,與林散之先生同一個時期的草書作品那種瘦勁的長線、寬松的行氣,風格截然不同。林老在這里用的是很稠的濃墨,筆畫粗壯老辣,線條拙樸厚實,體現了“大字難于密結而無間”的原則,是不可多得的代表之作。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的沈鵬先生在江浦求雨山林散之紀念館看到這幅巨作時十分贊嘆:“83歲的老人,能寫出這么大這么精的字來,十分難能可貴。”

林散之草書代表包養網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特寫)

除這幅作品之外,林散之先生晚年還創作過兩包養網幅字數多、尺幅大的作品,時間都是1987年。一幅是為南京十竹齋創作的丈二匹書法《自作詩 頌長江大橋》,另一幅是為參加第三屆全國書展創作的四尺整張草書《陸放翁詩 劍門道中》。

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先后 8次出版。1997年 9月,《林散之書法集》第142頁,古吳軒出版社。1999年6月,《藝術大師叢書 林散之》第25 頁,古吳軒出版社。2000年 6月,《林散之書法藝術解析》第 36頁和封面,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年 7月,《林散之書法精品集》第 58頁和封面,古吳軒出版社。2005年5月,《金陵四家館藏書畫精品集》第 23頁,安徽美術出版社。2012年4月,《館藏金陵四家書法精品賞析》第025頁,榮寶齋出版社。2012年5月,《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第19頁和封面,文物出版社。2012年8月,《華人時刊》雜志第8期。

——原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

相關閱讀: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 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江蘇揚州人,1957年出生,大學本科,哲學學士,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曾任南京軍區政治部東海民兵雜志社總編輯,大校軍銜。被評為第四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稱號,“世界華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國防服役金質紀念章,受到兩代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接見并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銘為王罡雕塑半身銅像。

王罡先后發表各類研究林散之的文章100多篇,編著《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包養網手卷》、《食硯齋珍藏林散之書畫精品集》,專著《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華人時刊》雜志連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歷時4年。《中國網》、《中國書法網》、《雅昌藝術包養網網》、《鳳凰網》等多家官網開辟專欄轉載、選登《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2014年11月,王罡出席第四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2015年4月,王罡參加拍攝中央電視臺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林散之》。2016年12月,王罡參加簽署中國收藏《上海宣言》。

王罡研究林散之草書的主要觀點

●中國二十世紀草書第一人。

●世界著名書法家林散之。

●林散之的草書被稱為“林體”。“林體”的特點是瘦勁飄逸。“林體”基本特征主要有四個方面:瘦包養甜心網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

●林散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以剛為主,以柔為輔。堅挺瘦勁,開合有致。七十年代的作品是剛柔相濟,動靜相宜。以倚為正,字字相連。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柔為主,以剛為輔。亦行亦草,墨色淋漓。

●林散之草書創作的高峰期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草書代表作代表整個林散之草書的最高水平。八十年代末的草書代表作代表林散之八十年代的最高水平。

包養網心得●高度決定視野。有的人站在江蘇這個小山上,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有的人站在中國這個大山上,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我們要站在世界藝術的最高峰,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林散之的草書是中華民族的,也是世界人類的。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中日友誼詩》、《許瑤包養故事詩 論懷素包養妹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李白草書歌行》,與同時代的畢加索代表作《拿煙斗的男孩》、《斗牛士》、《科學與慈善》、《人生》一樣,只不過是風格不一,都是世界人類頂級文化藝術中的瑰寶。

●林散之的草書和非草書的價格一定會拉開。

●林散之的一般作品是正常升值,大部分精品是漲幅較大,少數極品是壟斷價包養故事格。

●林散之的草書值得永久收藏。早收早受益,遲收遲受益,不收不受益!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