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農S包養行情結合”結碩果:貧困村農產品端上高校餐桌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如果找不到銷路,我這些蘿卜、白菜、包養萵筍就只有爛在土里了。”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長河村的農民石金田笑容包養網滿面。

3月22日,黔南民包養族師范學院“校農結合”農產品運輸車開進了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長河村,30多名村民早早地來到地里拔蘿卜、摘菜苔、砍萵筍、捆白菜。然后提著菜,高高興興地排隊等著過稱。

“23袋蘿卜1618斤、萵筍40斤、菜苔17斤,一共1675斤,每樣一元錢一斤,總共是1675元,你點點錢,看對不對?”前來收購農產品的人員包養一邊報賬,一邊拿出了一沓現金遞給石金田。包養網

“對!”石金田接過錢,認真數了一遍,喜滋包養滋地說,“價錢每斤比市場上高了2毛錢,賣包養網得真舒心。”

87歲的貧困戶石瑞芬老人,挎著竹包養網籃,賣了27斤菜苔。拿到菜錢后,老人拉著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總務處處長夏飛包養網包養手說包養網:“你們下次還要來收菜哦,我家還有100多斤水蘿卜,甜得很,肯定會成包養為你們學校餐桌上的美味。”“老人家,你包養放心,我們還會來的。”夏飛包養網笑著答道。

在新關村,62歲的貧包養網困戶莫洪恩和侄子莫榮喜喜笑顏開地把6頭大肥豬往運輸車上趕。這批豬本來在年前就能出欄的,但山高路遠,沒人愿意上門收購,就一直拖到了現在。看著喂肥了卻賣不出去包養的豬,莫洪恩愁得整晚睡不著覺。

“6頭豬是1526斤,每斤9.1元,總共是13886.6元錢。”村支書楊秀斌說。“老人家,拿好錢。”任建國遞給莫洪恩一沓厚厚的鈔票。

莫洪恩接過錢后,讓侄子莫榮喜連數了兩遍,才小心翼翼地放進口袋里。“窮了一輩子,我從沒拿到過這么多錢。”莫洪恩感慨。

“師院今天跟我們簽包養訂了長期的農產品供需合包養網作協議,只要你肯干,以后還會拿到更多的錢。”卡蒲毛南族鄉鄉長石通佾的一句話,說得大家笑了起來。“好,我明天就去買小包養豬仔,多多養豬,爭取早日甩掉頭上‘貧困帽子’。”莫洪恩笑著說。

“我校現有學生1包養.5萬人、教職員工及臨聘人員1000余人,每天食堂消費大包養網米、豬肉、蔬菜等農產品數量相包養當可觀包養。”包養網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鄒聯克說,該校負責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新關村和擺卡村2包養個一類村的對口幫扶。該院成立了“校農結合”工作專班,逐步實施包括按市價定包養點采購新關、擺卡和長河包養網村農產品、出資扶持相關農業產業、科技服務團蹲村、包養網選派教師駐村教育扶貧等長短結合的包養網“十二條”舉措,既能促進貧困農戶增收,同時也讓學校獲得質量保證的鮮活農產包養網品。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