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莊黨建廣場雕塑。 孫輝 攝
微山湖包養畔的江蘇省沛縣大屯街道宋包養莊村是遠近聞名的革命老區村,有著豐富的紅色包養文化資源、綠色生態資源。近年來,該村致力于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更高質量的生態產業,大力推動“包養網能人返鄉、資本興鄉、人才下鄉”三鄉工程,著力打造一座喚醒紅色記憶、存續紅色血脈、傳播紅色文化的紅色教育基地。
百果園采摘園。 孫輝 攝
宋莊村有著傳奇的革命歷史,在這里先后成功開展了魏營鎮惡、夏鎮除叛、沛縣監獄營救等武裝斗爭。1941年,中共湖西地委的沛縣秘密交通線以宋莊為中心建立。宋莊人在這條秘密交通線上直接參與掩護,安全護送了千余名黨的干部過湖包養網西去延安。
宋莊村醒目的村口標識。 孫輝 攝包養網
近年來,宋莊村以湖西秘密交通線、中共沛縣縣委舊址、第一支抗日武裝等紅色文化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為包養網基礎,重點發展綠色包養有機稻米、稻蝦混養、百果采摘及休閑觀光。宋莊村把紅包養色資源和綠色生態元素融入當地產業,發展紅色旅游,走上了“荒包養網包養原變田園、鄉村變景區”的鄉村振興“三鄉工程”之路。
宋莊村頭公園一隅。 孫輝 攝
包養2021年5月,宋莊“人才下鄉”項目維塔斯黃金蘋果采摘園,刷爆了朋友圈,成為民眾踏青出游的新去處。目前,該村已發展綠色果品600包養網多畝,高效種植示范園1000多畝,包養網種植其他經濟林200余畝,綠色覆蓋率達到45%以上,實現了生態振興、產業興旺、群眾包養富裕。2021年7月,宋莊被命名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2018年3月,宋莊農機專包養網業合作社獲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稱號。
修葺一新的沛縣縣委包養舊址。 孫輝 攝
“自從發展紅色產業以來,村里的老百姓確實富了。”8月初,宋莊村黨支部書記劉召然說,村里的“紅色飯店”帶動了村民的農產品銷售渠道,為當地特色產品打造品牌,形成市場,增加村民的收益。據了解,2020年,宋莊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1萬元。
本地走出去的大學生白逢春在村支部的招引下,利用在外學到的養殖技術,承包、流轉300余畝土地,開展水稻和龍蝦的有機混作,產品遠銷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畝產包養網小龍蝦350斤左右,加上水稻種植收入,平均每畝年純收入超過5500元。”白逢春說。
附近民眾茶余飯后經常攜家帶口來縣委舊址“打卡”。 孫輝 攝
“白逢春是我們村三鄉工程招引回來的‘能人’,在他的這個‘能人返鄉’項目帶動下,全村共流轉土地1900余畝。村民還可包養以到地里打工,為村民增加勞動收入開辟包養網出一個新的模式。”劉召然對回到家鄉帶動鄉村振興的白逢春非常滿意。
文旅結合是宋莊村2019年就規劃好的發展包養模式。在沛縣縣委有關部門支持下,村里成立了一個紅色文化研討會,成員多是烈士后代、離包養網退休干部等。他們籌資560萬元開展“資本興鄉包養網”項目建設,先后建成紅色文化廣場、地下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展覽館等一批紅色教育景點。此包養外,宋莊村還投資80余萬元打造紅色文化墻、紅色文化長廊,讓紅色故事與田園風情相交融,打造出“紅色帶綠色”體驗式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使得宋莊村更具吸引力。今年以來,宋包養網莊已接待企事業單位、學校、旅行包養社等各類組織游覽1萬余人次。
暑假期間部分留守兒童聆聽宋莊革命故事。 包養網孫輝 攝
“雖然宋莊村在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相對薄包養弱,但是作為革命老區包養網的宋莊村將紅色文化融于鄉村振興中,走出了一條‘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生態旅游’的發展新路。”劉召然說,下一步,宋莊村將依托區域優勢,建成集參觀、學習、旅游等功能于一體,具有革命傳統體驗、紅色精神傳承、綠色休閑觀光等功能的紅色主題旅游線路,讓宋莊成為令城里人向往、農村包養人留戀的地方。(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