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包養網心得:含田村里產業興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興國縣杰村鄉含田村精準扶貧見聞

從興國縣城出發,沿著便捷的鄉村公路前行,不到30分鐘便可到達杰村鄉含田村。夏日里,成片的油茶、白蓮、蔬菜長勢喜人,三五成群的農民在山間包養意思、田間勞作,處處散發著勃勃生機。

含田村距離縣城15公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達110戶396人。近包養甜心網年來,該村根據自身的包養自然條件,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在做大做強傳統種養產長期包養業的同時求突破、求創新,大力培育油茶、蔬菜、白蓮、光伏發電等新的后續特色優勢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選準產業,脫貧按下快進鍵

在距離村委會不遠的千畝蔬菜包養意思基地上,一行行翠綠欲滴的苦瓜像一隊隊排列好包養網的士兵,接受著人們的檢閱。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田間勞作,采摘、追肥、除草,樣樣熟練。

貧困戶袁水源的丈夫因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家里發展動力不足,全家只能靠袁水源一人。為幫助她脫貧致富,村里幫助她爭取到2萬元的貸款入股蔬菜基地,袁水源也在基地務工。近段時間,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一茬接一茬,她每天都待在蔬菜包養價格ptt棚,忙著采摘,大雨后則及時排水。“在這里務工,家人和家務事能兼顧,1天70元,一個月下來能拿到2000多元工資,日子比原先好多了。”袁水源面露微笑與記者閑談。

“產業選擇得好,脫貧效果才好。”含田村黨支部書記劉和兄告訴記者,自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村里推行“包養網心得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扶持一筆資金、培育一套服務體系”的“五個一”產業發展模式,重點發展油茶、蔬菜、白蓮、光伏等扶貧產業,輸造并舉,組合帶動貧困戶包養網ppt增收致富。

6月30日,在貧困戶郭地秀家樓頂上,20塊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看著電表上跳動的數字,郭地秀心里美滋滋甜心花園的。郭地秀的丈夫2006年因肝腹水去世,留下三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家中主要靠她打點零工來維持生計,生活非常艱難。如今,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郭地秀沒有出一分錢,就通過“光伏扶貧貸”安裝了5000瓦光伏發電板,并網發電。“前5年不還本,政府貼息,可增加年純收入5000元包養行情,第6年到第15年可增加年純收入2440元,第16年到第25年可增加年純收入5100元。可以持續受益25年。”談起這筆“陽光收入”,郭地秀的笑容也如陽光般燦爛。目前,全村已安裝包養女人光伏發電設備83戶包養合約,并網發電23戶。

“目前,村里有萬畝高產油茶示范基地、千畝蔬菜基地、百畝白蓮基地,110戶貧困戶家庭實現了扶貧產業全覆蓋,每戶包養網貧困戶家庭至少參與2個扶貧產業。有了產業,含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指日可待。”劉和兄言語中對村里的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農民變股民,利益聯結促增收

俗話說包養,扶貧先扶“精氣神”。含田村在產業扶貧中建立起扶貧的利益連接機制,喚醒村民致富的“精氣神”,讓他們主動參與其中。

在發展油茶產業中,短期包養農戶以及貧困戶通過土地、資金、勞力入股或參加基地務工等多樣化形式捆綁帶動實現自身發展。以油茶產業資金入股為例,貧困戶以每戶2萬元扶貧貸款額度入股興國百丈泉公司,可獲得5畝油茶股權,前五年每年按15%利率保底分紅,五年后按實際產出,經營者與貧困戶按3:7分成。僅油茶基地就能帶動村里不少貧困戶,預計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包養網不僅如此,農戶通過股權分紅、林地流轉、基地務工等方包養網包養網均能獲得一定收益,“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不僅整合了資金、技術、土地等要素資源,更調動了村民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抗風險能力和生產效率。劉和兄坦言,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后,村民的生產積極性高了許多。

在發展蔬菜產業中,含田村則引進興國綠之軒蔬菜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

走進興國綠之軒蔬菜發展有限公司蔬菜生產基地,只見蔬菜采摘大軍里,清一色的娘子軍。公司總經理陳健告訴記者,這些工人都是村里的婦女表嫂,不少家庭在基地入了股。“資金入股讓村民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大大調動了村民的積包養極性。基地好包養網推薦,才是大家好,所以大伙干起活來干勁十足。”陳健直言。目前,基地已吸納5戶貧困戶以扶貧信貸資金入股蔬菜基地。

臺灣包養網不僅如此,村里還實行反租倒包,基地給每戶貧困戶免費提供2畝大棚,以及噴滴灌設施、種子、肥料、農藥等,每戶每年可增收2萬元。

“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在含田村,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動起來更富起來。目前,全村共有227戶農包養網ppt戶轉變為“股民” ,實現增收致富。

漁魚并授,持續發展天地寬

含田村水源充沛,上游的攔河包養情婦壩,使得村里的水渠、灌排渠一年四季都有水,種植白蓮優包養網推薦勢明顯。進入6月以來,含田村百畝荷塘里,片片荷葉鋪開,朵朵荷花盛開,頗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

71歲的貧困戶包養網劉傳茂,早年因女兒患白血病,家中負債累累。今年,在村干部的幫助下,劉傳茂家中種起了白蓮。“多虧了村里幫扶,我這3.5畝白蓮,自己一分錢都沒花,種苗全是村里提供的,一年下來可以增收近1.5萬元。”劉傳茂告訴記者。

為幫助貧困戶增強發展動力,含田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吸收80戶蓮農(其中貧困戶27戶)成為合作社社包養價格員,合作社免費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并以市場價收購白蓮,預計年畝產收入4000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為幫助村民發展白蓮生產,去年8月,村里組織白蓮種植戶和合作社工作人員一起到石城縣參觀學習種植經驗和管理方法,通過提高種植技術,確保貧困戶在產業發展包養行情中收益最大化。

“產業扶貧是貧困戶脫貧的突破口,也包養網心得是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的最有效方法。要幫助貧困戶實包養網現快速增收、穩定增收、持續增收,就必須堅持‘漁魚并授’理念。”杰村鄉黨委書記危先民表示。包養妹

先“包養合約輸血”再“造血”,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是扶貧工作的真正目的和內涵。眼下,含田村對每個扶貧產業都制定了一套方案、安排了一套人馬以及專門的部門進行服務,瞄準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統合各個部門力量,切實完善服務體系建設,讓貧困戶增收無憂。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