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治鄉村建設亮點紛呈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一包養app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

近年來,河北省先后出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關于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包養妹意見》《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將法治鄉村建設作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創新鄉村治理、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強力抓手,對提升鄉村法治水平提出明確要求,為推動河北法治鄉村建設提供了藍圖。

作為農業大省,河北省探索開辟法治護農、法治強農、法治興農的新路徑,把法治鄉村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省的重要根基,擺在更加包養留言板突出的戰略位置,抓牢抓實,通過開展民主法包養站長治示范村(社區)創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助推法治鄉村建設各項措施包養金額落到實處。

優化頂層設計全力保駕護短期包養

經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河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聚焦鄉村振興中規劃引領、脫貧鞏固、產業發展、文化繁榮、鄉村治理等重點,成為河北首部“三農”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包養網系統性法規,填包養補了該省鄉村振興地方性法規的空白,把鄉村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近年來,河北涉農領域立法不斷完善,先后出臺土地管理、土壤污染防治、鄉鎮和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等條例,及時將鄉村改革發展中包養網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規章,包養條件確保強農、惠農、富農等措施落地落實。

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統始終立足職能,堅持為推動全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堅強法治保障。2022年5月25日,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召包養網開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服務保障法治鄉村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司法行政包養網系統服務保障法治鄉村建設工作任務,為河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夯實法治基礎、保駕護航。

“成為‘法律明白人’,你將get哪些技能?”2022年夏天,一則短視頻引發定州市廣大群眾的關注,也拉開了當地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的序幕。經過層層選拔考核,3164名以村“兩委”班子成員、人民調解員、網格員、村民小組長等為重點的“法律明白人”通過考試、持證上崗,成為定州市基層社會治理的“多面手”、鄉村振興的“領跑員”。

河北不斷深化鄉村法治包養俱樂部宣傳教育,將農民作為重點普法對象,面向農村開包養網展“送法下鄉”主題宣傳活動,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截包養網至目前,河北省共有2231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其中270個被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河北村(居)人民調解員達到19萬余人,持續開展“暖冬行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專項行動,全省年均調解糾紛30萬余件,調解成功率98%,人民調解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得到有力彰顯。

河北各地扎實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引導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逐步向縣鄉轉移下沉,推進“公證進鄉村”,建成103家“云律所”,通過網絡延伸法律服務觸角。

提高資源整合推動示范創建

在促進鄉村振興中,張家口市包養網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堅定撐起法治“保護傘”,積包養意思極推動村務公開,村民自治健康發展,實現鄉村基層組織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以法治建設促進產業發展,極大提包養網高農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獲評國家民主法治示范村。

由離任村干部和專職人民調解員組成貼心法律宣傳服務機動隊,把法治宣傳和調解工作做到人頭、村頭、地頭、炕頭;人民調解員利用村里“唱大戲”開演前進行法律知識宣講,巧借“文藝臺”唱響“普法戲”……保定市蠡縣北郭丹鎮武家營村40多年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上訪事件,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河北省始終堅持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放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宏觀大局中去認識,放到包養app服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去把握,作為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短期包養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任務去實施,自我加壓,久久為功,創新推動創建工作。

2019年,河北省結合中央文件和會議精神,修改完善了新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標準,突出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主線,明確村黨組織領導有力、村民自治依法規范、法治宣傳深入開展、文包養價格ptt化道德形成新風、依法治理扎實有效、組織保障堅強到位共六部分26條。

為了解決基層“不知道干什么”的問題,河北省將26條標準細化為可看、可查、可驗證、便于操作的60條具體任務,基層按照細則要求,可以逐條對照梳理,力爭達到創建要求。

為切實推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河北省將“每縣每兩年打造不少于3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列入質量強省考核指標體系。2022年的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打造不少于300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列入工作目標。河北省司法廳自我加壓,將打造不少于500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列入重點工作任務予以推動。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工作是一項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河北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樹立“一盤棋”思想,有效整合內部資源,建立行政復議、仲裁服務、公證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等業務統籌協調機制,同時加強與民政、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溝通聯系,不斷提升齊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全力服務保障法治鄉村建設。

因地制宜發展服務鄉村振興

一個引領(黨建引領)、三個到位(群眾訴求化解到位、信訪事項解決到位、刑事案件預防到位)、八項機制(普法宣傳機制、“法律明白人”培訓機制、講師團巡回講座機制、黨員分包機制、示范帶動機制、包養矛盾化解機制、律師參與機制、考評激勵機制),八種包養類型(古村落片區類、黨建引領類、治理有序類、平安建設類、生態宜居類、文化引領類、以德興村類、富民強村類)……

這是石家莊市井陘縣提出的法治鄉村建包養網設“一三八八”整體工作新思路,依靠這一思路和相關包養軟體有力措施,該縣增強了基層組織凝聚力,農村經包養包養網增長方式取得根本性變化,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鄉風村風更加文明,村民素養不斷提高,當地具有山區特色的法治鄉村建設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衡水市制定《關于全市“法治鄉村”創建工包養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設一個法治型基層組織、搭建一個法律服務平臺、創建一個普法宣教體系、建立一套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完善一套村規民約”,為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工作規范“五個一”標準,提包養價格ptt出可量化的明確指標。

截至2020年底,衡水市4994包養感情個鄉村全部完成法治鄉村“五個一”建設目標,努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4個、省級99個,打造出“紅色律動律師公益服務團”“顧律講法”“仁浩普法”等法治文化品牌。

下聶莊村創新“村民說事”制度,在干群之間搭起一座“連心橋”;南甘子村自辦草根“村報”《南甘子報》,促進了村級事務民主科學決策;新寨村結合村民夜晚說事的特點,探索干群“夜談會”成為基層治理新模式……石家莊市鹿泉區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現出新時代鄉村善治的生動實踐。

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統找準服務法治鄉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探索,全省法治鄉村建設工作呈現態勢良好、遍地開花的局面,各地結合實際探索出可復制、易推廣的經驗做法,有效促進農村和包養網ppt諧穩定,保障鄉村改革發展,積極融入全省法治鄉村建設工作大局,走出一條具有河北特色的法治鄉村建設之路。(本報記者 周宵鵬)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