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區扎實推進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S包養app作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一個美麗的約定──對口幫扶,將津南區與山水相隔的河北省隆化縣,甘肅省秦安縣、靈臺縣,新疆策勒縣緊緊相連。

“扶貧先扶智”。在教育幫包養扶上,從師資培訓包養網入手,抓住教育包養扶貧“牛鼻子”,幫助貧困地區建起一支留得住的優秀教師隊伍,是津南區的努力方向。

7月中旬,正值酷暑悶熱。津南區包括初中語文、數學、包養網英語、物理、化學等17位專家教師來到甘肅省秦安縣“送教下鄉”。對那里3包養網60名初中教師包養網開展為期5天的集中培訓。

調試設備、測試教學課件、熟悉培訓場地,到達當天下午,教師們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培訓之中。“教學實例和教材分析及學生學情的分析很深刻很透徹,對我有很大幫助。”“幾個APP從來沒聽過,這次學習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會用到。”“針對我們的弱點有的放矢,受益良多。”在送教老師范立娜手中的培訓筆記上,針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記者看到了秦安老師們的留言。“暑期下鄉支教培訓我們一共組織了兩期,培訓人數共計850人。”津南區教育局副局長馮巖對記者說。

津南包養區人社局在甘肅省秦安縣投入資金80余萬元搭建人力資源數據庫,開通包養網就業推薦綠色通道。村民在平臺登記就業意向,津南區人力社保局即可根據登記信息安排就業崗位,實現精準對接。

“扶貧就要像幫助親人一樣,用真心,出全力。”帶著區委書記劉惠的囑托,幫扶干部包養辛召東一到秦安,就開始挨戶走訪,他發現,秦安地區山大溝深、居住分散、信息相對閉塞,很多年輕人有外出打工的意愿卻就業無門。他將這一情況包養和區人社局反映后,人社局當即決定建立有針對性的人力資源對接系統。

“設備都已經調試好了,正在對當地人口狀況、勞動力結構、就業需求狀況、建檔立包養卡貧困戶底數等信息包養網進行摸底統計。”從辛召東發過來的小視頻里記者看到:在計算機人力資源數據頁面上滾動播放著人員信息、就業信息、求職意向和企業信息。在微信語音中,辛召東說,目前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和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信息系統已安裝調試完畢,并對三個受援縣的人社局工作人員均進行包養了系統操作業務培訓。

為解決當地就業,津南區合作交流辦、人力社保局組織本區25家企包養業遠赴千里之外的河北省隆化縣舉辦了一場對口幫扶就業招聘會。這25家企業提供的200余工作崗位都是津南區精心挑選并適合當地人群求職需求。招聘會一開始,各個企業展臺前,前來咨詢的當地群眾絡繹包養網不絕,不到1小時就有100多人簽訂了就業意向。

在隆化縣張三營鎮,厚皮番茄種植是該鎮的特色產業,但由于沒有完善的銷售機制,種植番包養茄的經濟效益普遍不高。2017年年初,在津南區的對口幫扶下,該鎮成立了以番茄新品種的種植與深加工為主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河北碩盈食品有包養網限公司。很短時間,便建成了1200包養網平方米廠房一棟,日處理番茄330噸生產線一條。2017年8月企業正式運營,至今,加工原料番茄已達1.85萬噸,銷售額1106 萬元,帶動500余戶穩定增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包養網205人中,22戶59人已于2017年年底脫貧包養網包養出列。

秦安包養網縣和隆化縣的例子,是津南包養區因地制宜開展精準幫扶的縮包養網影。2017年以來,由區領導牽頭,先后對河北省隆包養化縣,甘肅省秦安縣、平涼市靈臺縣、新疆策勒縣四個受援地區進包養網行了10次實地考察、對接洽談。以“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為手段,全面促進雙方在產業經濟、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智力人才等方面的交流與合包養作。

心手相連、同步小康。2018年,四個受援地區共確定了30包養個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共計8647萬元已全部到位,其中包養網區級財政資金7140萬元,鎮、村資金840萬元,社會各界捐款667萬元,解決了當地百姓最期盼解決的包養急難事,給當地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