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懸崖村(姜曦攝)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丁寧 楊琴 攝影 華小峰)2016年5月,因進出村要借助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阿土勒爾村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因此被稱為“懸崖村”。它折射出大涼山扶貧的急與難,也由包養此包養成為觀察四川精準脫貧的一扇窗。
短短一年間,“懸崖村”變化巨大。2000多階鋼梯取代了破舊的藤梯,3億旅游產業投資落地簽約,3個助農取款金融服務點上下呼應,村民們從“滿山找信號”到“家家有光纖”,地里的農作物都新添了高經濟價值的包養油橄欖和三七……
山下的標語
5月8日,“喜迎黨代會天府新飛躍”全國主流媒體瞰四川大型采訪活動的A組30余名包養網記者編輯來到位于大涼山腹地的被稱為“懸崖村”——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山腳下,見證這里的變化。
鳥瞰懸崖村 先過天梯關
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有3個村民小組——牛覺組、勒爾組、特土組。牛覺組位于山腳,海拔500米左右,相比海拔2200米的縣城,它幾乎是昭覺的最低點;勒爾組位于半山腰的坡地大平臺,住著52戶人家,海拔在1200米—1600米之包養間,看似與牛覺組垂直落差不大,但兩者間最近的一條路隔著十幾處峭壁,出行難可想而知。特土組,還在更高的地方。
鋼鐵天梯鋪設攀登懸崖村的道路
下午4時,采包養網訪團抵達牛覺組時,山坡一側正在修建的小學校區工地吸引了眾多記者的眼球。支爾莫鄉勒爾小學就在這里。“從上學期開始,學校實施全寄宿制,寒暑假和重大節假日學生才回家。現在正在擴建校區宿舍”村民莫色拉博說。
沿著羊腸小道上山時,當地政府人員為記者編輯們分發了手套,以免在攀登鋼梯時手打滑。
一個月時間,懸崖村勒爾小學從打地基到教學樓鋼架建成。
還未見鋼梯,記者編輯們不一會兒就大汗淋漓。有些路段鑲嵌在巖石上,要抓住石頭、樹枝、草根才能上去,可在村民眼中,這些還算坦途。
鋼梯映入眼簾了。遠遠看,像是用鋼管在峭壁上堆出的直角三角形幾何體,斜面即是梯步。與原來的藤梯路相重合的部分,像是穿上了“鐵甲”,更多的鋼梯經過的地方,是村民優化出包養網的省時新線路。
鋼管直徑5厘米,焊入懸崖,每兩根并在一起,成為臺階,且設有扶手。記者現場統計,鋼梯共修建大大小小21處、臺階767級,最長的一段105級,最短的4級,集中在20級—40級之間的達8段。
左邊圖是拆除了不安全因素的鋼梯,移動電信4G光纜已經牽到山頂的懸崖村。右邊圖是一個月前這里還鋪設了成連續W形的鋼梯。
相比貼著巖面、垂直上下的藤梯路,斜面進出的鋼梯路無疑更安全。但有些坡面還是有七八包養十度之陡,人走著走著就變成手腳并用地爬。
在斷崖包養網式的山峰包裹中,山東大眾網記者尹海洋心懷敬畏地抬頭仰望,刀削般的懸崖拔地而起,包養網上頂云天。雜草中若隱若現的鋼梯斜掛下來,他萬包養萬沒想到讓他兩腿瑟瑟發抖的鋼梯已是懸崖村村民的高速公路。
他試著攀爬了幾包養步,臨近才真正的感受到天梯的險峻,鋼梯懸空,依石而建,再走數步,往下看便是幾十丈深淵,尹海洋覺得有些眩暈,腳手架式的鋼梯,讓他不能正常地往上爬,手腳并用之外,每走一步都要扣緊腳下鋼管,因為兩根鋼管構成的階梯中間有空隙,得提防踩空。
尹海洋手腳不自覺地顫包養網抖,他咬緊牙關,握穩了欄桿,努力不往下看,以防內心被恐懼搗亂,邁不出前進的步子。
2166階的鋼梯斷斷續續在崖壁出沒,連接鋼梯的,是一條條看不見的路,路的構成是懸崖大石頭的棱角,每探索出一個踩踏的支點,砂石就會隨之滑落,唯一能依賴的,僅是旁邊的樹干雜草和晃蕩的繩索。
由于時間的關系,為了保護采訪團記者編輯們的安全,“懸崖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建議他們攀登至第一個平臺處進行采訪休整。
懸崖村吸引力很多人來這里放飛
硬件之變 “鋼管天梯”更安全
帕查有格介紹,為有效緩解村民出行難、出行險問題,去年,涼山州、昭覺縣兩級統籌投入資金100萬元,實施“鋼管天梯”工程建設,新建了由2000余根鋼管構成的“鋼梯路”包養網。村里與外界的通訊也更加方便。過去由于基站建得較遠,“懸崖村”移動信號較弱,村民們打電話總是時斷時續。為方便村民,去年5月,移動公司投資100萬元,重新為“懸崖村”建設了新的移動4G網絡基站。
莫色伍哈的大兒子在外地讀書,他說,“以前給兒子打電話,要到最高的山頂上,說著說著就斷了。現在信號很好,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給老師打個電話就可以了。”
懸崖村旅游規劃圖讓人看了很是期待
4月,“懸崖村”的第一家農家樂開業了。農家樂將采取村集體經濟部分入股的形式,不僅為游客提供餐飲服務,還將帶動村民的養殖業和蔬菜種植。
以“繡花功夫”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懸崖村”堅持長短結合,通過“借羊還羊”“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等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種植核桃1.5萬株、青花椒4420株、臍橙7000株,養羊448只。近日來,村民在昭覺縣林業局請來的技術人員指導下,完成全部核桃的嫁接。
昭覺縣還與成都天友旅游集團簽訂旅游開發協議,擬投資3億元打造“懸崖村”-古里大峽谷景區。成都天友旅游集團懸崖村旅游有限公司經理王九河說,未來的“懸崖村”,將成為一包養網個集觀光、休閑、度假、戶外運動為一體的體育旅游特色小鎮。目前,旅游公司已對游客服包養務中心和“懸崖村”山門進行了劃線測量。力爭明年年底,“懸崖村”將搭建起索道,便于村民上下村,也同時對游包養客開放,打通“懸崖村”旅游發展的高速路。
“按照計劃,昭覺縣政府負責彝家新寨改造、道路交通建設、污水排放等基礎設施新建改建等,我們將建設索道、索橋、云頂度假村,及探險包養網、穿越、高山速降等旅游設施設備等。”王九河說,除了打造以畢摩文化、民俗體驗為核心的彝族特色風情旅游項目,還將修建上山的懸空棧道,懸崖天路,村里也將建設天村酒店等極具體驗感的設施。同時,以支爾莫大平包養網臺為核心,依托攀巖、山地自行車、露營、深林探險、熱氣球等戶外體育運動項目。
包養
村民返村謀發展 幸福種子正在包養發芽
懸崖村青年拉博經過專業的攀巖教練培訓回到村里,對懸崖村未來旅游開發充滿了期盼。
23歲的莫色拉博,是村里的“飛人”,創造過18分鐘從山上勒爾組跑到山下牛覺組的紀錄。他之前曾離村到廣東打工,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自家里分家后,他選擇回到了“懸崖村”。“我們祖祖輩輩在這里生活了幾百年,鄉愁是一方面,那塊地還冬暖夏涼,土地肥沃,物產豐包養網富,吃住有保障,比大涼山很多極度貧困村好得多。如果搬出去,要修房子,要找耕地,土質未必有山上的好,基本的生活保障反而成了問題。如果不拿物質財富去衡量,我們的“幸福感”是很高的。”莫色拉博說,現在更是有盼頭,鋼梯建好后我們有了高速公路,比往常節約了1個多小時路程。今后建起索道那就非常方便了。
實打實的懸崖村脫貧攻堅戰已經拉開,包養規劃展板展示著懸崖村的未來。
22天前,莫色拉博與村里包養的4位年輕人一起被成都天友旅游集團懸崖村旅游有限公司送往云南大理去學習戶外攀巖等特種運動。“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費的,我回來后迫不及待地想把學到的知識教給村民們。”
對于莫色拉博來說,他的夢想正在一步步擴大。“我最初的夢想是村里能通路,現在知道要建索道后,又學習了攀巖,我現在正在夢想能當一名好的教練,保護好每一個來懸崖村的游客。”
莫色拉博告訴記者,如今村里越拉越多的外出年輕人回村發展。“因為看得見希望,能預見到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記者感受:旅游撐起希望,夢想可期
網易新聞編輯鐘雯霽在攀登鐵梯時進行了網絡直播,她說近10萬名網友關注“懸崖村”的變化,當網友們聽到“懸崖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對新村的變化以及下一步的包養網規劃介紹后,紛紛表示這里以后將是戶外旅游的熱地。“大家都想來體驗一下鐵梯,來體驗一下云端上的懸崖酒店,感受這里的彝族文化。”
山東大眾網記者尹海洋說,體驗了攀登鋼梯的艱辛,不到“懸崖村”真是無法感受這般的艱苦。“我無法想象他們在沒有鋼梯之前的生活狀況,但可喜地是這里正在發生全方位的變化,政府和社會對這里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村民愿意回村發展,說明現在的“懸崖村”正在發生裂變,這種裂變將讓他們越來越幸福。”
人民網記者王斯雨說,“懸崖村”已經今非昔比,這里不僅新路通了,產業也在不斷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村民們在不斷的改變之前的生產方式,有的學習攀巖,有的辦農家樂,有的種植新的經濟作物,這說明當地政府非常得力。今后,這里將成為川西的一塊旅游圣地。”
央視網何川說,類似“懸崖村”這種不通路的村莊在涼山州還有一些,不過,四川省近年來持續不斷地加大對涼山州的投入包養網,以解決涼山州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充分調動當包養網地村民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人心齊,泰山移。相信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包養網更多的“懸崖村”將走出新路,實現脫貧夢想。(記者 丁寧 楊琴 攝影 華小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