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過海“中國草”,全球反貧添奇兵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一包養心得戶

作者:

分類:

本報記者賀飛、宓盈婷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民眾更喜歡把菌草稱為“林草”。“他們是為紀念我們的工作和兩國之間的友誼。”菌草技術發明人、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林占熺說,“他們把我們當成親人,我們把他們當成兄弟。”

十余包養年來,中國專家們帶著這種神奇植物和中國原創技術走出國門,幫助包括巴新包養網比較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人民擺脫貧窮和饑餓,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位“另類”科學家的突破

有了這項技術,草可以養菇,幫助百姓致富,又保護了森林。菌草大面積種植,能涵養水土,又是高產好用的飼草。菌草,一個國內外前所未有的草與菌的交叉研究領域,破土而出

上世紀60年代末,林占熺從福建省立農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的前身之一)畢業,在寧化插隊。他想發包養揮農學專業所長,為老百姓做點事,便組織同學和當地青年隊種植矮稈水稻,把當地人的口糧產量翻了一番。

林占熺體內的“不安分”因子自此爆發,指引他走上了應用科學研究之路,幾十年來不曾回頭。

插隊結束,林占熺被調入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在推廣段木包養網栽培香菇技術的過程中,他有了新的思考,“鋸了一車樹回來,種了一點香菇,值不值得?”

想起家鄉閩西的漫山野草,他頭腦里冒出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念頭。然而,他提出這想法10年后,仍無人將其付諸實踐。

林占熺決定自己上手。

一千多天業余時間的鉆研之后,1986年,他“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試驗終于成功,用芒萁作培養基種出了香菇。“我這輩子搞科研第一次感到激動就是那一次,”林占熺說,“像發現新大陸一樣。”

有了這項技術,草可以養菇,既幫助百姓致富,又保護了森林。菌草大面積種植,能涵養水土,又是高產好用的飼草。菌草,一個國內外前所未有的草與菌的交叉研究領域,破土而出。

林占熺包養網推薦迫不及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待地帶著學生向農戶推廣,白天在福州忙完工作,晚上去臺江碼頭乘船前往林業資源豐富的尤溪,第二天到岸后又是一番路途周折,進村做免費培訓。一個月的周末里總要跑幾回,就這樣堅持了8年。

想放棄的瞬間有很多。“當時沒想到,推廣新生事包養app物怎么這么艱難……當時真想跳到那個河里面去,”林占熺說著長嘆一口氣,“唉,一了百了!”但他話鋒一轉,“我站在船頭,后來想,不行,再困難都要堅持,因為這個確實對老百姓有好處。”

幾經磨煉,林占熺變得越來越堅強了。

他和團隊的努力沒有白費。1991年,菌草技術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和星火計劃項目,隨后幾年陸續被列入中國扶貧基金會科技扶貧、閩寧對口幫扶、援疆援藏項目等。

林占熺沒有走常規學術路線,而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口袋里”。成果得來不易,一路走來,農戶的拒絕、學界的非議、許多人的不解,他經歷得太多。

在女兒林冬梅看來,父親差不多是包養女人以一己之力去突破“木生菌”的概念,“不走尋常路”,不斷跨界探索,成就了今日的菌草和菌草技術。

目前,林占熺團隊已選育出45種菌草,可栽培55種食藥用菌。

“突破的人是最痛苦的,”林冬梅談起父親十分感慨,“你要鉆個洞,等到洞鉆大了,光線已經能透過來了,大家才知道:原來是這個樣子。”

中國“菌草隊”漂洋過海

8米高的巨菌草,一年能收割3至6次,鮮草最高產量達每公頃853噸,粗蛋白含量11%-17包養感情%,是目前已知人工栽培草本植物中產量最高的品種

1992年起,菌草先后在日內瓦、巴黎獲得國際包養發明類獎項,菌草技術走向世界由此起步。在聯合國官員的建議下,林占熺赴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考察,看到了菌草在熱帶地區推廣的可能和前景。

1995年,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在福建首開,林占熺及其團隊開始向發展中國家的學員進行實用技術培訓,菌草技術也被列入中國對外援助項目。

1997年,應巴新東高地省政府的邀請,林占熺帶領團隊來到東高地包養網VIP省魯法區,建立菌草技術示范點。

到巴新的第一晚,部落酋長跪地抱住他的腿對中國“救星”行大禮,表達歡迎和感謝,年輕族人徹夜歡歌。林占熺等人不知原委,驚惶了一整夜。

包養行情在巴新,我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么窮的地方,”他說。刀耕火種、草裙草房真實地出現在他們一行人眼中。因為赤貧,山上的婦女們包養價格ptt連衣服都要共享。

因該國人口少,一行人原打算傳授完技術便回國,可獻身科學的決心和使命感讓他們改了包養留言板主意。

“作為科技工作者,覺得有這個責任。地球上還有這么窮的一批人,當地野生草也很多,可以用當地的草來種菇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林占熺說。

回國后,他們又組隊,第二年帶了些種子再入巴新,嘗試推廣菌草和旱稻種植。專家組在沒有電燈電話電視的示范基地,一待就是8年。

林占熺的胞弟林占森是菌草技術團隊的援外先頭兵,巴新、盧旺達、斐濟……他的援外之旅從1998年持續至今包養網。他回憶道,專家組成員們對當地人進行手把手的培訓,干到“月亮出來、黑燈瞎火”是常事。

8米高的巨菌草,一年能收割3至6次,鮮草最高產量達每公頃853噸,粗蛋白含量11%-17%,是目前已知人包養金額工栽培草本植物中產量最高的品種。當地種植1公頃巨菌草,作飼料可喂養400-500只羊,作菌料可生產100噸鮮菇;旱稻“金山一號”則創下了種植一次連續收割13次的紀錄。

成果落地過程中,有著豐富國際項目管理經驗的林冬梅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

“我一到當地,”她說,“第一件事是了解政府組織框架、現行的農業政策和發展戰略,然后制定出我們相應的發展和推廣計劃。”

為了讓菌草進包養網村入戶并實現可持續發包養甜心網展,菌草技術援外秉承著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的思路,在推廣中摸索出簡便化、標準化、產業化、組織化的策略。包養網

用菌草種菇,需要把草粉碎,加入輔料攪拌做培養基,再裝袋、高溫滅菌,最終把菌種接種到培養基菌袋里,培養出菇。

當地資金設備有限,就用簡單易懂的土法解決:給培養基滅菌,林占熺用三個甜心花園汽油桶制成造價低廉的滅菌設備;沒有現代化出菇房,他們就搭木棚、挖種植溝,利用水、土和塑料薄膜控溫保濕,還在樹蔭下種菇。

他們的培訓像一站式服務:許多非洲國家沒有菇類食用習慣,專家組成員不僅要教他們種菇,還要教烹調方法。

烹飪也要結合本地化特點,油炸、燉煮、燒烤……當地百姓怕吃菇中毒,“我們要先去吃,然后他們才敢吃。”菌草技術團隊成員林輝說。

為解決剩余菌菇賣不完包養的問題,菌菇類產品加工也進入培訓內容。漸漸地,一套推廣模式成體系的菌草循環產業成型,覆蓋菌草育菌、菌草畜牧、生態保護三大技術板塊,關聯研究、育種、培訓、推廣、加工、教育六大功能。中國企業也參與進來,捐贈拖拉機、微耕機,捐建基地辦公室等。

十余年來,林占熺團隊幫助巴新、盧旺達、斐濟、萊索托、南非、厄立特里亞等13國建立了菌草技術培訓示范中心和基地,與40多個國家的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等建立了相關合作關系。

14日,在對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巴新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18年前,我擔任中國福建省省長期間,曾推動實施福建省援助巴新東高地省菌草、旱稻種植技術示范項目。我高包養網興地得知,這一項目持續運作至今,發揮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成為中國同巴新關系發展的一段佳話。”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菌草之路

各國學員們不僅通過學習菌草技術改善了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質量,更像一顆顆火種,在本國鋪展開燎原的行動

在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片菌草地格外引人注目:許多亞洲、非洲和南太島國的政要在這里親手植菌草,表達對這項中國發明的敬意和期待。

20多年來,中心在國內外舉辦的培訓班已培訓6900多名外國科技人包養價格ptt員、專家學者與官員。這里還為8個國家培養了15名菌草專業的碩、博士留包養app學生。

去年,“中包養網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菌草技術項目”在美國紐約啟動,菌草技術成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份“中國方案”。

來自尼日利亞的拉瓦迪·達蒂正在攻讀菌草技術博士學位。2010年,他參加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回國后把所學傳授給身邊人。備受鼓舞的他再赴中國深造碩士、博士,還把妻子帶來一起讀碩。

他在尼日利亞牽頭建立菌草技術示范中心。“為了把這項技術知識帶回國,我已經走了這么遠了,”他說,“我希望提高農民和婦女的生活水平,提升環境質量,減貧并增加生產力高的就業機會。”

各國學員們不僅通過學習菌草技術改善了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質量,更像一顆顆火種,在本國鋪展開燎原的行動。

林冬梅說,父親把“人類命運共同體”裝在心里、付諸實踐,用他的精神感召力吸引了來自非洲、亞洲、大洋洲的“火種”。

曾供職于新加坡政府部門和國際化企業的她,于2003年放棄優厚待遇和安逸生活回國幫助林占熺時,很長時間都不理解父親拒絕商業化道路、專注公益性事業的選擇。

“他愿意去幫助政府和老百姓解決現實的問題,為社會服務是比個人得失更有價值的事,”她說,“有生之年他想做的事很多,他得趕緊帶著大家做。”

“我開頭不認命,明明有更容易的路可以走,你為什么非要走最難的那條路?”她在內心掙扎過十幾年,中途想跑包養網掉,但甜心花園還是回來了,最后“認命了”。

“閱歷多了,年齡大了才理解,可能包養看起來最難的路才是真正的捷徑,”她說,“因為它是直達人心的路。”

菌草技術已在國內31個省份近500個縣推廣應用,林占熺又在心中勾勒了新的宏圖:在黃河沿岸修建千里菌草綠色屏障。作為一名老黨員,他想包養以此作為給共產黨成立100周歲的生日禮。

“還有900多天,”他說。這個日子,他記在手機備忘錄里,經常手動更新倒計時的天數。

目前,菌草在寧夏、內蒙古等沿黃河9省區30多個縣市試驗,治理流動沙丘、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均取得了成果,這更堅定了林占熺的信心。

他心里裝著世界包養和未來。他惦記著在東非大包養行情裂谷種菌草,還想拓展菌草發電緩解全球能源危機,“可做的事情太多,人的生命太短暫了。”

“菌草對我來說像生命一樣重要。”他算歲數給自己減一半,希望“像38歲一樣干活”。

“我就像一直想過河卻沒有過河的卒子,”他說,“卒子不顧一切,只能往前包養網,不能往后退。我就往前走。”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