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記者謝琳)1942年6月,德國納粹黨衛軍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全部婦女和嬰兒被押往集中營。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包養網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包養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六·一”國際兒童節。這個節日即是為了悼念那些受到傷害的兒童,也是為了提醒人們必須更好地包養網保護兒童的權利。
最基本包養網的保障
一塊糖有多甜?飽餐一頓有多幸福?這些看似極普通的問題,對于世界上很多孩子來說卻非常重要。
買麗娟生活在中國西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每天中午,12歲的她都是在學校吃得飽飽的再回家。買麗娟對記者說,學校早上有雞蛋,中午都是米飯加菜,還有肉,比家里吃得好多了。
這種差別是因為中國每年撥付160億元人民幣,針對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的營養改善計劃。計劃實施包養網3年來,中國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和身體素質得到了較明顯提高,基層教師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們的臉色比以前紅潤了,上課精神更集中了。”
像中國一樣,為了讓孩子出生后能夠成活、能吃上飽飯、能在生病時得到醫治,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一直在努力。
聯合國數據顯示,上世紀包養網90年代至今,全球兒童生活狀況得到重大改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大幅降低,極端貧困和饑餓減少包養價格ptt。到2011年,約有7億人在這期間擺脫了極端貧困。
但是,目前全球仍有約10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約一半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在5歲以下死亡的兒童中,約有一半人死于嚴重營養不良。全球還有約1.61億5歲以下兒童有發育受阻問題。
貧窮之外,武裝沖突是兒童面臨的又一大威脅。在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男孩和女孩被招募到軍隊及武裝團體中,越來越多的兒童被利用成為自殺式襲擊者。在阿富汗喀布爾街頭,15歲的穆吉布拉說:“我見過很多街頭兒童包養網成為爆炸襲擊的犧牲品,我希望政府能夠采取措施,讓兒童遠離戰爭。”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自1998年以來,在超過15個包養國家中,累計10萬名兒童被釋放并重新融入社區。僅2010年,兒基會就幫助1萬余名與武裝組包養織相關的孩子以及近28000名受沖突影響的兒童重返社會。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什·薩蒂亞爾說,一個剛被救出的6歲女童因不知道“香蕉”是何物,竟包養甜心網沒剝皮就啃,與她一起獲救的其他孩子也跟著這樣吃。“那群孩子甚至不知道‘甜’是什么味道”。他說:“我的人生任務很簡單,就是要看到每個兒童都有自由的童年,可以玩耍、上學,可以哭,也可以笑。”
受教育的權利
教育給孩子以翅膀,可以帶著他們找到喜歡的領域,找到人生的理想,更可以帶領孩子走出世代貧窮。
午后的東非高原之城內羅畢陽光熾熱,個頭不高的9包養網VIP歲女孩阿吉伊正和伙伴們一起踢足球:傳球、帶球、接球包養俱樂部,不時吶喊。雖然烈日當頭、雖然有的孩子還赤著腳,但她們都完全沉浸在足球的歡樂中。
這只由貧民窟女孩組包養金額成的足球隊已小有名氣。去年,這個球隊的一名隊員還入選了肯尼亞足球隊。阿吉伊興奮地說:“足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上個月我們還去基蘇木同當地學校比賽,13個足球隊中我們拿了第二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月發布全球全民教育檢測報告顯示,臺灣包養網全民教育事業在世界范圍內取得顯著進展,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步入了校園。
為了改善貧困地區的兒童受教育水平,兒基會在巴西開展項目,旨在保證孩子在8歲包養時能夠閱讀;
阿富汗每年計劃建設上百所學校,比起塔利班倒臺時全國只有100名男童入學,現在已有860萬適齡兒童入學;
中國政府近年來承諾投入500億人民幣元發展學前教育,并重包養點支持邊遠貧困地區;
近年來,東南非地區男童和女童的平均小學入學率包養網已分別達到了89%和86%……
然而從全球來看,讓每一個兒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依然任重道遠。
根據2014年年底世界教包養網推薦育創新峰會公布的數字,甜心寶貝包養網全球目前因為貧困、戰亂等原因無學可上的兒童已超過6000萬人。這些孩子將來很包養意思可能淪為文盲;另外還包養有約2.5億兒童面臨失學危險。全球無法享受基礎教育的兒童數量正呈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象并非發展中國家所獨有,不少發達國家也存在著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和教育領域的種族、人群歧視等問題,從而導致的一些孩子享受不到應有教育。
創新解決方式
目前在蘇丹,有180多萬適齡兒童無法入學。對此,兒基會設計了電子學習計劃,將最終包括一到八年級的所有學科。
在尼日利亞,手機短信系統被推廣至報告嬰兒出生,至包養今已有1900萬嬰兒通過這一系包養留言板統進行包養網了出生匯報,為兒童獲得正式的出生證明并獲得基本醫療服務和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在聯合國推動的“每個婦女,每個兒童”項目中,一款移動設備應用程序已經投入使用。它可以通過傳感器診斷新生兒是否患有低氧造成的肺炎以及孕婦是否患有先兆子癇。這套設備的廣泛應用可以使未來10年的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下降約30%。
兒基會創新機構負責人克里斯托弗·費邊去年年底時說,過去一年來,兒基會在20多個國家組織了一系列討論會,召集發明家、創新者、商業人包養士、藝術家等討論他們看到、需要和想要促進的創新,其中很多收錄在兒基會發布的《世界兒童狀況》報告中。
這些創新,有可包養網確保生活在孟加拉國洪水易發區的兒童全年上學的“漂浮學校”;有適用于電力供應不穩定地區的太陽能輔助授課設備;有利用自行車胎、包養火柴盒等制成的簡易教具……
兒基會執行主任安東尼·萊克說,創新“一直是人類進步的包養推動力。我們身處越來越緊密互連的世界,某地的解決方案可以產生全球性的影響,乃至惠及全世界每天還遭受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的兒童。”
教育家季羨林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包養網”對于生活在今天的人們來說,努力讓孩子們得到保障,體會幸福,就是兒童節對于大人們的提醒和鞭策。(參與記者:史霄萌、鄧耀敏、張雪飛、趙乙深、黨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