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撐起貧弱者一包養網站的腰桿——江蘇省泗洪縣探索法律扶貧新模式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劉亞武

精準脫貧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江蘇省泗洪縣是著名革命老區、省級重點幫扶縣,全縣約有10萬低收入人口。據調查,其中有法律需求的約2.1萬人。泗洪縣開展的法包養律扶貧試點現已推廣到全省,正在掀起一場“法律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力求包養網真扶貧、扶真貧。

紅色村莊成為試點

曹廟鄉朱家崗村是個紅色村莊,76年前,著名的朱家崗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經濟基礎薄弱,一直是脫貧攻堅的重點,是省定經濟薄弱村。

2016年初,江蘇省司法廳作為江蘇省委駐泗洪縣幫扶工作隊成員單位,對口扶貧曹廟鄉,每年下派一名扶貧隊員到曹廟鄉進行逐村幫扶,今年幫扶包養網朱家崗村。恰巧,泗洪縣司法局的扶貧掛鉤點是鄰近的陳大莊村,由司法局副局長姜擴軍擔任該村發展書記。他說:“相同的工作職能、相同的扶貧使命,讓省廳和我們包養合約局成了同鄉‘扶友’,我們有了相同的思考:司法行政機關如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幫助低收入人口實現精準脫貧?我們一拍即合,朱家崗村作為法律扶貧試點村,真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包養軟體

2018年1月起,省司法廳派出調查組七赴泗洪,縣司法局成立工作組每周到曹廟鄉朱家崗村進行法律扶貧。“朱家崗村共有579戶包養網站,我們對未脫貧的73戶進行排查,發現15戶有明確的法律需求,約占21%。”泗洪縣司法局基層科科長裴昌國說。

排查法律服務需求

低收入人口的法律需求有哪些?省廳調查組和縣局工作組圍繞追討薪資、工傷事故、贍養扶養、傷害賠償等9個方面的致貧主因和法律需求,在朱家崗村逐戶上門走訪,建立法律扶貧檔案。泗洪縣司法局副局長杜云飛告訴記者“低收入戶涉法問題的包養網錢款包養價格ptt并不多,但是對于他們非常重要包養網車馬費,而且難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解決,一個小變故處理不好,就可能令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或者讓剛剛脫貧的家庭走上返貧之路”。

泗洪縣在試點村基礎上,對全縣的低收入人口進行走訪,圍繞摸排出的法律需求,為5623戶低收入家庭建立了法律扶貧檔案,成立調解、法律援助兩個工作包養包養行情,實施“一戶一案一檔”,逐一調查取證、核實案情。曹廟鄉的孫迺中多年前曾在縣城打工,老板拖欠1950元工資,多次討要無果,因為沒有工資包養網條做證據,打算認栽了,工作組成員找到這個老板談話,固定了證據,說清了欠薪的法律后果,老板當場寫下欠條,一個月后付清了孫迺中的工資款。

現有法律服務資源能否保障需求?泗洪縣現有9家律師事務所、50多名律師、80多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僅3人。全縣23包養個鄉鎮的司法所,一般由2人維持運轉,服務力量捉襟見肘。

法律扶貧的空間有多大?低收入人口大多分布在農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薄弱的情況。泗洪縣司法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3月,他在雙溝鎮走訪了劉符套村包養行情、西崗村11戶低收入家庭,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即使家里“遇事”,也沒人尋求法律幫助,或不知如何尋求法律幫助。56歲的李安平被摩托車撞傷了,幾個月不能勞動,還“貼”了4包養app000多元的醫藥費,卻自認“倒霉包養網站”。

縣扶貧辦主任張美洪說:“低收入戶本就是弱勢群體,生活質量脆弱,遇到事故或糾紛,就忍聲吞氣,極個別的走向極端,變得更加貧困,如果能幫助他們維權或解決糾紛,他們就會有更多的信心和能力脫貧”。

實施精準法律幫扶

法律扶貧是怎樣的扶貧?泗洪縣統籌法律服包養網務資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為低收入人口“定制式維權”。將幫助維權作為法律扶貧首要內容,根據排查出的法律需求,為低收入戶建立了15個方面的合法權益清單,按照“一戶一案一策”和“先調解、后援助”的原則制定幫扶方案,專人專案辦理。朱輝解決了只有一張欠條和欠款人電話的討薪問題、89歲的周元之獲得了“遲到”的贍養費、喪失勞動能力的周久林拿到8500元土地年租金……朱家崗村一批貧困家庭的“老大難”問題在三個月內就得到了解決,涉及金額3.8萬元。

法律援助全覆蓋。將所有低收入人口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做到“有求必應,應援盡援”。成立了由11名律師組成的農民工法律援助團,辦理因工傷致殘包養留言板的案件68起。“是法律援助,讓我今后的生活有了著落。”48歲的張現都原在一家建材廠當操作工,2011年因工傷致殘,多年索賠無果,家庭因殘致貧。近日,在當地司法部門的幫助下,張現包養甜心網都終于拿到了41萬元的賠償款。

配備法律顧問。給全縣326個村(居)配備了法律顧問,為低收入戶提供免費“家庭法律顧問”服務。包養網建立了“法潤民生”和“法律扶貧”微信群,全天候回應群眾各類需求。梅花鎮農民趙立艷等6人在鎮上一家農資經營店購買山芋種子,發現發芽率特別低,找店主討要說法,卻遭拒絕,只好報警。他們的法律顧問王律師一面從派出所調取卷宗,一面向農委了解山芋種育苗知識,幫助農民到法院起訴,6戶農民分別拿到了805元到7500元不等的購種款。

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給每個村配備了1-2名人民調解員,為農民解憂止爭,讓群眾安居樂業。縣社會矛盾調解中心主任高大超得知陳包養故事大莊村的張某和李某兩家因宅基地鬧了14年,越鬧越窮,在釋法說理后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使得兩家握手言和,各自集中精力掙錢,今年,兩家都脫了貧。

為扶貧項目法律“體檢”。組織律師建立法律顧問扶貧專家庫,對全縣3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的扶貧開發項目進行“法律包養網體檢”,篩查出法律風險159包養網項,提出法律建議239條,推動了產業扶貧項目效益、貧困群眾獲益、項目運營保障“三提升”。博事達律師事務所用時3個月,對包養朱家崗村的養牛場、蔬菜大棚、脫水蔬菜加工等4個項目的申包養金額報、運營、收益分配等環節一一篩查,篩查出9個方面包養的法律問題和風險,并逐條提出法律意見。據了解,曹廟鄉政府和朱家崗村現已對“帶病”項目進行整改。

“扶貧包養故事項目是造血的根本,如果不依法經營,造血功能將很難實現。法律體檢可以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提升項目效益,最終受益者是村里的老百姓。”任瑞平律師說。

筑起法治“靠山”

如何為困難群眾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有力的法治保障?泗洪縣打出了加強法律服務能力建設的“組合拳”: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在每個村包養建立了司法行政服務站;擴建了三個鄉鎮司法所,招錄了9名司法所公務員;建立了互聯網律師事務所,解決了律師資源不充分的問題;建立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和身份識別系統,在法律援助、公證等窗口設立了綠色通道,為低收入人群優先、免費服務。“低收入群體更需要法律幫扶,我們要為貧弱者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就必須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縣司法局副局長姜擴軍說。

朱家崗村的試點取得良好效果,形成了“需求摸排-定制維權-扶持產業-提升能力”于一體的法律扶貧新包養合約模式,今年已順利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個人收入雙雙脫貧“摘帽”。法律扶貧被泗洪縣委確定為深化農村改革項目,已在全縣生根開花,有力的促進了脫貧攻堅工作。省司法廳、扶貧辦在泗洪縣召包養網開了包養網法律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會,在全省推廣法律扶貧“朱家崗模式”。

泗洪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敏認為,法律扶貧既是扶貧機制的一個創新,更是司法行政機關對扶貧工作彰顯出的責任擔當,不僅傳播了法治理念,而且幫助群眾解決難題、脫貧致富,為貧弱者筑起了法治“靠山”,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