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沒有百姓可包養網心得承受的房價就沒有新城鎮化
“沒有百姓可承受的房價,就沒有新城鎮化”。在近日一場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司包養網長袁喜祿指出,新城鎮化絕不應該走房地產化的道路,尤其是不能高房價化,而必須以“人”為核心,圍繞人生存、發展的需求而進行。袁喜祿的觀點頗具代表性。
城鎮化被新一屆政府視為“擴大包養情婦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重要性空前提高。而與此同時,曾經把房地產開發當包養網做城鎮化的舊有模式,正在遭到來自各方的批評和警告。
1949年,100個中國人中只有10個在城市里生活,此包養網后30年,在嚴格的城鄉二元管制下,這個數字緩慢包養一個月價錢增長到18個。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農民開始可以進入城市就業、生活,中國城鎮化率迅速攀升。到2012年,1包養感情00個中國人中有52個在城市里生活,已經非常接近臺灣包養網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工雖然拔腿進了城,為城市的發展出汗出力,卻不能贏得市民的身包養網份,他們的根仍被埋在鄉村之中,只能如候鳥般包養來去。
現在,是時包養軟體候易弦更張了。事實上,包養傳統的道路也無法走下去了。袁喜祿說,世界形勢已然發生了變化,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破壞包養價格ptt了舊有的平衡,中國不可能繼續靠向歐美輸出產品而繁榮,原來靠工業化拉動的城鎮化之路難以為繼。
袁喜祿警告了那些還看不到這一變化的地方包養女人政府——他們有的還在繼續打著城鎮化的旗號熱衷于招商引資、搞產業園區。不過,袁喜包養祿更擔心的包養網是房價問題。他甚至包養認為,房價是除戶籍之外另一個橫亙在中國人進城路上的巨大障礙。“房價已經遠遠脫離了老百姓可承受的能力,這種高房價包養留言板不僅制約了農民工進城的腳步,而且抑制包養合約了內需的潛力,引發社會包養網矛盾。”
過去1包養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火爆異常。各地房價皆扶搖直包養管道上,沖上云霄。開發商包養和地包養網方政府從中大賺其錢,卻讓全社會都陷入焦慮之中。盡管對于中國房地產是否陷入到泡沫之中仍有爭論,但是高昂的房價對于城鎮化的阻抑卻毋庸置疑。現在,人們非常害怕各地借“新城鎮化”之名繼續大肆建房、人為造城,將之“房地產化”。而包養這卻正是各地政府熱衷于“城鎮包養網車馬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社科包養網單次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土地經濟與不動產研究室主任李景國說,城鎮化需要房地產支撐,但僅有或單純靠房地產發展包養甜心網并不能推動城鎮化。包養網車馬費“嚴防城包養網鎮化淪為地方政府獲取土地財政的手段,防止以新型城鎮包養化的包養站長名義大規模圈地,禁止違背農民意愿逼迫農民進城、上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