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1月14日包養電(劉淳 隆太良)近年來,重慶市石柱縣教委精準施策,堅持把教育當作最好的民生實事來抓,通過加快改善辦學條件、健全資助體系、狠抓控輟保學、強化結對幫扶等舉措,托起了寒門學子的上學夢。
包養 精準推動——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學環境
寬敞明亮包養網的樓道,干凈整潔的宿舍,整齊疊放的被條……走進石柱包養縣王家鄉小學的學生宿舍,讓人眼前一亮。這個離縣城偏遠的鄉村小學,全校377名學生,住校生就有12包養網6人。
“最遠的學生回家要步行11公里,改造成寄宿制學校以來,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多了,學習成績進步明顯。”王家鄉小學校長聶炳河說。
2015年以來,石柱縣累計投入資金58418萬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其中,石包養柱縣投入19615萬元改造農村薄弱學校65所,投入3583萬元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23所,投入35220萬元新建中學1包養所包養、小學5所,投入資金174.1萬元實施貧困村學校項目建包養設6個。這些改造及建設為2017年11月石柱縣順利通過 “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打下了基礎。
精準施策——健全資助體系實現全覆蓋
為確保資助對象認定準確無誤,石柱縣教委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立健全完備的學生資助體系。與此同時,嚴格兌現各學段教育資助政策,確保全縣貧困家庭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10歲的冉俊豪是石包養柱縣王家鄉小學四年級學生,幼小時父母離異后,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外出務工一直處于“失聯”狀態,相依為命的爺爺在今年上半年不幸去世。
“像冉俊豪這樣的困境學生,每學期包養網享受貧困生活補助,教育兜底資助和營養午餐三項優惠教育扶包養網貧政策,確保困境包養網學生能上學、上好學。”聶炳河說。
2015年以來,石柱縣累計投入貧困學生資助資金236包養網92萬元,資助各級各類貧困家庭學生352886人次,覆蓋建卡貧困家庭學生43453人次。
精細落實——控輟保學確保教育有保障
冉菊平家住石包養柱縣王家鄉光華村桂花組,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家庭較包養為貧窮,小學畢業后便在家務農。20包養網17年9月,石柱縣教委駐光華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譚小紅了解到這包養網一情況后,主動與臨溪中包養網學校長溝通,讓冉菊平順利回到校園。
今年9月,石柱縣義務教育學段失學和輟學學生有71人,經積極動員全部返包養網校就讀。與此同時,石柱縣對全縣111名適齡殘疾學生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包養網幫助殘疾適齡學生接受教育,提高殘疾學生義務教育成效。
“通過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全縣實現義務教育學生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88%。”石柱縣教委副主任譚小文說。
精準對接——“愛心”幫扶確保兩個100%
今年以來,石柱縣教委包養網高度重視結對幫扶包養工作,先后抽調20名機關干包養網部到王家鄉3個貧困村、大歇鎮包養2個貧困村駐村幫扶包養網,駐村工作隊員與石包養柱縣教委工作完全脫包養網鉤,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嚴格按照縣委組織部要求考勤,由駐地鄉鎮統一管理。
此外,石柱縣教委在派遣88名機關干部結對幫扶王家鄉和大歇鎮共308戶貧困戶的同時,組織全縣教職工積極投入到結對幫扶包養工作中,共有3845名教職工與9868名貧困家庭學生實行“一對一”幫扶,教師參與結對幫扶率達100%,對接貧困學生幫扶率達1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