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一個15瓦燈泡不知幾天才亮一次”,每走訪一戶,李衛東的心就被觸動一次,扶貧的決心就更加堅定。幫助重病殘疾家庭度過難關是包養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關注包養網、關愛貧困老人也是扶貧工包養網作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5包養網年4月9日,李衛東走訪時看到包養老黨員張德勝的包養網老伴坐在屋里掉眼淚。通過交談得知,張德勝唯一的兒子張炳杰因患閉塞性脈管炎導致左下肢截肢,40多歲就包養已失去勞動能力。失去了包養“頂梁柱”,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陷入困境:老倆口已年近七十,兒媳婦多年前離家出走,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孫女、孫子,一個上高中,一個才上幼兒園包養。為了節省開支,上高中的孫女常常一天只吃一元包養錢的饅頭。
了解這一情況后,李包養網衛東與村兩委干部立即組織全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向張炳杰捐款,并請來縣電視臺報道,擴大影響力。捐款那天,白發包養網蒼蒼的老人包養、幾包養歲的小學生都來獻愛心,兩天時間捐款1包養網0005元。電視臺報道后,山東省各地愛心人士紛紛包養網解囊相助,累包養計捐款10多萬元。2015年和2016年“六一”期間,李衛東協調山東冠魯集團分包養網別為張炳杰的兩個孩包養網子送去2000元慰問金。
“要讓這些貧困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一定要讓他們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李衛東說。這些老弱病殘和貧困戶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脫貧也不能搞一刀切,只有精準扶貧、因人因戶而宜、靶向“治包養療”,才能實現包養網脫貧。
面對這些包養網特困家庭,只有傾力相助,才能幫助他們盡快度過難關。30歲的村民劉衡股骨頭壞死,常年臥床不起;孫尚德老人仍然住著70年代的危房,生活非常拮據,李衛東多方協商濟南喜來緣慈善幫扶基金會,為每人申請了3000元的救助金。80多歲的單身老人閆文合無住處,李衛東協調村里為他建起兩間新房;60多歲的五保老人劉保四、楊俊才因病失去勞包養網動能力,70歲的單身老人楊俊法沒人照顧,李衛東多方協調縣、鎮有關部門為他們解決集中包養供養問題……
一件件、一樁樁感人至深的故包養事,不斷在這個小山村發生。兩年來包養,這個小山村村容村貌整潔了,貧困戶的口袋鼓起來了,村集包養網體有包養收入了,急難險重關鍵時刻黨員干部站出來了,脫貧路子越來越有奔頭。“第一書記駐村后,新時期的沂蒙精神,正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傳承、發揚。”平邑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包華這樣評價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