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富了不算 脫貧得唱“大合唱”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一包養經驗門戶

作者:

分類:

包養條件

  范淑英在新建的雞舍向記者介紹情況。 記者 蔡正奮 攝

6月29日,天氣有些悶熱,豐都縣虎威包養鎮一個半山坡上,豐都縣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名揚十里八鄉的扶貧先進個人范淑英正在養雞場里給雞喂水。

在好多人看來,范淑英的產業已經做得夠包養網比較大夠好了,早就可以當“蹺腳老板”,可她卻閑不住,每天都要在雞舍里走一走、看一看,心里包養網才踏實。

多年來,范淑英不但自己脫貧致了富,還帶動豐都十多個鄉鎮4000多農戶一起包養網發展養包養雞產業,帶動他們增收,其中很多是貧困戶。

農家女養雞創業

豐都縣十直鎮農民范淑英初中畢業包養感情后,因為家庭貧窮,來到豐都縣城擺地攤賣衣服。辛苦8個月,她省吃儉用積攢了近萬元。

一天,范淑英看到一包養網位農村大嬸背著兩只雞,幾個城里人爭著買。她就想,城里人喜歡吃雞,雞的價格也不錯,如果自己在老家的邊角荒地養雞,也許是個路子。

說干就干,范淑英很快回到老家,首批引包養網評價進1200只蘆花雞苗,飼養了近5個月,包養最終活下來922只。通過不懈的努力,范淑英賣出了這第一批土雞。

她又不斷摸索,開始了林下土雞的養殖,走上了一條養雞脫貧致富之路。

豐都民間包養網歷來有吃麻辣雞塊的習慣,看到規模越來越大的養雞包養價格場,范淑英又有了新想法——我有足夠的原料保障,為什么不自己制作麻辣雞塊賣呢?她買回各種菜譜不停鉆研,照著書本反復實踐,請來餐飲界人士品嘗,最終研制出“麻包養而有度、辣不上火、肉嫩細脆、肥而不膩”的“包養網孫記麻辣雞”,一舉獲評“中國最佳名小吃”稱號。漸漸包養站長地,她的產品在全國打響了名聲,走出了一條農產品生產、加工包養網站、銷售包養一體化的路子。

發財不能搞“獨唱”

范淑英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包養意思,她包養網沒有忘記尚未脫貧的鄉親們。

201包養感情4年,僅豐都縣虎威鎮大池社區1950戶農戶中,就有45戶建卡貧困戶。大溪社區的陳萬喜家里有3口人,老人生病,家屬無勞動力,他既不能外出打工,也沒有什么手藝,靠種地的收入只夠吃飯,沒有辦法脫貧和致富。

像陳萬喜這樣的貧困戶,在遠離縣城的大山里,還有不少。

范淑英認為,自己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為何不利用自己養雞的經驗,幫助鄉親們一起脫貧?

為了說服鄉親們養雞,她爬田坎、走山路,到貧困戶家中去,介紹養雞的好處,并承諾雞苗免費、定向回收雞蛋和土雞,以此打消群眾的后顧之憂。她明白,鄉親們是窮怕了,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經濟上,都承擔不起包養條件任何風險。于是,她向鄉親們承諾養雞“零風險”:首批與110包養戶農戶簽訂養殖協議,向周邊農戶及其遠處鄉鎮農戶免費發放雞苗30萬只,建立養殖基地6個,年定向回收雞蛋1000噸、土雞20萬只。

漸漸地,十里八鄉的農戶看到有“雞”可乘,紛紛來搭范淑英養雞的“順風車”。

包養網脫貧得唱“大合唱”

范淑英的“舍得”得到了社會的積極回應,豐都縣各級政府熱情引導,扶貧辦也積極牽線搭橋,并在資金、技術、土地流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針對像陳萬喜這樣缺少勞動力和技術的貧困戶,范甜心寶貝包養網淑英的公司推出了“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大戶+散戶”利益聯結模式。也就是說,不懂技術有人教,沒有資金先欠著,先在雞場打工,邊打工賺錢邊學習,如果自己有條件了,便可申請自己養,范淑英的公司一包養網推薦包到底,雞苗免費,培訓免費,產品按照合同保護價回收。如果市場價格高,農戶還可以自己銷售。

總之一句話,風險公司擔,好處給農戶。

普惠的幫扶措施,激發了貧長期包養困戶養雞的積極性。在范淑英的帶動下,2015年,僅豐都縣虎威鎮大溪社區養殖大戶就有20余戶。陳萬喜、陳萬斌等貧困戶僅靠養殖綠殼蛋雞一項,去年收入就達包養到2萬余元,實現了脫貧,其余貧困戶戶均增收也在5000元以上。

包養故事

截至2016年底,全縣有15個鄉鎮的4000多個農戶成為了范淑英的幫扶對象。

2015年5月,范淑英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說,養雞的事業包養要一直搞下去,不但要讓鄉親們脫貧,更要讓大家一起致富。

這兩年,范淑英流轉了350畝土地,建起了土雞孵化養殖示范園,形成了孵化、雛育、養殖、加工、銷售、研發一體化產包養條件業鏈,最大限度帶動廣大農戶參與發展,讓更多的鄉親一起參加脫貧路上的“大合唱”。

而范淑英本人也在前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去年又甜心寶貝包養網被評包養為重慶市扶貧開發先進個人,今年3月,她和公司創出的“孫記麻辣雞”被一家權威公司評估,品牌價值在600萬元以上。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